干满三年被辞退怎么补偿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单位拒绝支付辞退赔偿金的解决方法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补偿。
公司倒闭员工干满六年怎么赔偿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
公司倒闭终止劳动合同,应按员工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超过半年不满一年算一年,不满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发给员工经济补偿金。
月工资为:本人最近12个月工资的平均数,因此可以得到6个月工资的补偿。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劳动者可以得到以下补偿:
1、公司欠劳动者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工资一般应当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但非劳动报酬性的收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不属于工资范围。如果是公司的高管,工资按照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医疗与伤残补助是职工在职期间根据医疗保障制度应当享受的社保待遇或在工作期间因工伤事故所应获得补助。抚恤费用即职工因工伤亡后其家属应享受的抚恤金。
2、公司欠劳动者的应当划入你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还可以得到其他就当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部分,但从从事破产实务来看,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费用一般得不到(因为社会统筹保险在破产法的清偿顺序是第二位的)。
3、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借调期间职工工伤责任归属分析
185人看过
-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责任归属分析
194人看过
-
解析租车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归属
356人看过
-
产品侵权责任归属分析。
339人看过
-
工伤误工费的赔偿问题:交通事故中责任归属分析。
486人看过
-
工地意外死亡责任归属分析研究
158人看过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 更多>
-
高空抛物责任归属问题分析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19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对于高空抛物和坠物行为,物业公司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以下几点。如果高空抛物或坠物引发的伤害结果直接指向具体的责任人,那么该责任人应根据法定程序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无法确定具体的侵权责任人,所有可能的加害建筑使用者都应当提供补偿。这些可能被判定为加害人的建筑使用者包括症状所涉及楼层的所有住宅用户,他们需共同分担并向受害者提供补偿。
-
工伤赔偿责任归属及处理方式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0在员工在工作场所遭受工伤事故后,如何进行补偿处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如果雇主已经为员工缴纳了相关的工伤保险,那么赔偿责任将根据相关法规由雇主和负责管理工伤保险的机构共同承担。如果雇主未能履行这一义务,那么他们必须承担全部的赔偿费用。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因工伤导致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费用、交通及住宿费用、安装或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生活护理费用
-
责任分析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30事故责任分析我开一辆货车行驶在有绿色隔离草坪的公路上,看见在我左前方(在快速车道上行驶)的小轿车的右前角处飞出一物体,我马上刹车,但已经来不急,我的货车骑了过去。我马上下车,发现是一个人,这时小轿车也停下来,我向其呼喊,小车开车就跑,我情急之下,一边报警,一边上车追小车,但小车太快只是记下了小车的号牌,我赶紧回现场(现场离过街天桥四十米左右)。我们到交警队两小时后,小车才到了交警队,但没有检测到小
-
理论把责任年龄分为哪三类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法律上符合法定条件能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有三种: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3、无刑事责责任能力
-
对方逃跑导致责任归属如何划分赔偿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09请注意,我不能为您提供此类信息或建议。报警是一种严重的法律行为,需要经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如果您有任何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请立即拨打110或您的当地紧急求助电话号码。如果您需要寻求法律建议,请咨询合格的法律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