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抚养人及扶养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6 09:56:03
287 人看过
一、什么是法定抚养人及扶养人
1.法定抚养人,指的是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具有抚养子女责任的主体。
(1)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定抚养人即指父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2)这种义务不仅限于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精神上的关爱和成长环境的营造。
2.而扶养人,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还涵盖了夫妻之间的扶养、长辈对晚辈的扶养,以及特定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
二、法定抚养人的权利和义务
法定抚养人(父母)在享有抚养子女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他们的权利包括:
1.决定子女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和医疗选择。
2.与子女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其成长需求和心理变化。
3.在必要时代表子女进行法律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
而他们的义务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包括提供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2.为子女提供教育机会,促进其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4.遵守法院的判决或调解协议,按时支付子女抚养费,履行抚养义务。
5.法定抚养人还应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意愿,在抚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如何确定赡养、抚养、扶养的法定义务人?
144人看过
-
被扶养人的抚养人数如何确定
260人看过
-
扶养范围如何界定抚养人?
302人看过
-
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是指谁
293人看过
-
被扶养人抚养年限是多久
147人看过
-
抚养权与扶养权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34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法定赡养扶养人与抚养人与被扶养人怎么区分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09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
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分别是什么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2赡养指的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或者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抚养的主体关系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如父母和子女,祖和孙;而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则是扶养。
-
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定义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12在侵害生命权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标准和受害人因伤致残情况下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标准相同,详见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
赡养父母及扶养人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181. 配偶:工亡职工的本人工资是其月收入的40%。 2. 其他亲属:工亡职工的本人工资是其月收入的30%。 注: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月发放。但供养亲属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工亡职工生前的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
计算被扶养人抚养费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07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