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主体进行审查。
证据主体是指形成证据内容的个人或单位,证据主体合法,是指形成证据的主体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主体不合法也将导致证据的不合法。对证据主体的法律要求,也是为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因此法律根据证据特点,对某些证据的证据主体规定了相应的要求。例如,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作出鉴定结论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关的鉴定资格等等。
2、从证据形式审查。
证据形式的合法性,是指作为证据不仅要求在内容上是真实的,还要求形式上也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例如,单位向法院提交的证明文书须有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需要以书面形式的合同文本加以证明。
3、从取得方式上进行审查。
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材料能否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还要看该证据材料的取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法律规定证据取得方法必须合法,是为了保障他人的合法权利不至于因为证据的违法取得而受到侵害。例如,利用视听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时,就要求视听资料的取得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如他人的隐私权等。常见的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证据取得方式是所谓偷录、偷拍。再如,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不得由一名审判员或书记员独立调查,属于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也不能进行证据调查。
一、合同纠纷开庭后可以申请延期举证的情形有哪些?
(一)书证原件遗失、灭失或者毁损的;
(二)原件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经合法通知提交而拒不提交的;
(三)原件在他人控制之下,而其有权不提交的;
(四)原件因篇幅或者体积过大而不便提交的;
(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通过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或者其他方式无法获得书证原件的。
-
当事人如何定性合同纠纷案件?
409人看过
-
信用卡合同纠纷的合法性如何?
66人看过
-
如何对合同合法性进行审查
199人看过
-
如何把握房产登记案件的合法性审查
78人看过
-
合同纠纷案件中,撤销合同的法律性质
110人看过
-
发生承包合同纠纷如何审查合同效力
199人看过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传来证据,是由鉴定机... 更多>
-
合同的合法性有哪些? 如何审查?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29法律分析 合同的合法性一般是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来审查的。例如,合同存在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或存在其他效力瑕疵情形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经济纠纷案件中,公安机关以合同纠纷立案方式审理,应如何审查案件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5一、公安机关不能以刑事立案侦查方式插手经济纠纷。不能如你所述,你们之间应该是存有经济纠纷,病不存在涉嫌经济犯罪的因素。公安部,最高检多次发文严厉禁止公安检查等侦查部门插手正常的经济纠纷,如果是这样,你可据此与公安机关交涉,拿出先后几次协议和法院的判决理直气壮的告诉公安,这是经济纠纷,有法院和双方当事人的相关意思表示为证。二、程某的证言不是证言,但确实属于证据,但证据效力有限。程某如作为受害人举报,
-
施工合同纠纷如何审查出纠纷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9施工合同审查发生纠纷如何解决? (1)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2)审计活动当事人可以采取的纠纷解决途径; ①首先确认审计活动中各方的行政法主体资格 ②在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被审计单位是行政主体,可得的救济权利和救济方式是申请行政复议。 ③行政机关以外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作为被审计单位,是行政相对人,救济方式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
如何审查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资信,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查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21.主体资格审查。 1)审查承租人的资信。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对出租人来说,承租人的资信状况、签约和履约能力即能否按期支付租金,直接关系到出租人能否收回本金、利息及获得相应的利润。因此,出租人在承租人提出租赁申请时,应要求承租人提交资产负债表、利润收入等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来判断承租人的资信情况。对那些为人不正,违法乱纪的人和单位,最好不要同其签订合同,尤其出租物价值高,技术复杂,仪器精密的,不
-
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程序如何?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2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起诉。起诉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同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2)受理。受理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经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决定立案审理,从而引起诉讼程序的开始。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必须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和推诿。人民法院决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