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量刑的标准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08 13:56:59 245 人看过

网络谣言量刑的标准:构成诽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04: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网络谣言的处理策略
    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名誉权如何维权?侵犯他人名誉权是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如果受到这
    2023-08-28
    280人看过
  • 十大谣言刷爆朋友圈,传播网络谣言将入刑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第二百
    2023-12-22
    478人看过
  •  消除网络谣言的方法
    诽谤罪是指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构成的罪名,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被称为诽谤罪。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 诽 谤 罪 可 以 精 神 损 害 赔 偿 吗 ?诽谤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诽谤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如果因名誉诽谤造成受害人损害,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
    2023-09-29
    207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会构成哪些罪名?
    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上述罪名一般均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适用。在专有罪名体系之中,可以直接适用具体罪名对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
    2023-07-04
    491人看过
  • 网络上造谣言被判刑几年
    一、网络上造谣言被判刑几年?造谣最多以诽谤罪判三年有期徒刑。1、造谣罪诬陷罪在刑法上属于诬告陷害罪。2、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二、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
    2024-01-18
    189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会被刑事拘留吗
    网络谣言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主要取决于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当这些流言蜚语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酿成重大社会危害时,当事人将有可能遭受刑事拘留的惩罚。例如而言,蓄意捏造虚假的灾难性险情、疫情、自然灾害以及警方行动等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从而对社会正常秩序构成严重干扰的行为,当事人便有可能面临刑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4-08-09
    299人看过
  • 网络谣言转发500次
    法律综合知识
    肆意捏造虚构事实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范围的散布,若此种行为被成功转发500次,那么将有可能触及到诽谤罪的法律红线,面对的是被判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严厉刑罚。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如何判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的犯罪行为给予了精确且具体的解释说明,其中明确指出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个诽谤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超过5,000次,或者被成功转发的次数达到500次;2.给受害者本人或其近亲属带来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3.在过去两年内,因诽谤行为已经受到过行政处罚,却仍然再次进行非法诽谤的;4.其他严重程度相当的情况。同时在这里我们需要提醒您的是,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诽谤罪的成立必须是出于故意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编造的虚构事实,仍在网络上恶意传播和散布时,才构成诽谤罪。反之
    2024-08-13
    181人看过
  •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法律综合知识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
    2022-02-19
    167人看过
  • 谁该为网络谣言和盗版谣言的传播负责?
    制造网络谣言,1.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传播网络谣言属于犯罪吗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
    2023-07-04
    239人看过
  • 受到网络吹捧的谣言怎么判刑
    网络上散布谣言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处罚规定?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刑法》中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二、传播疫情涉嫌什么罪传播疫情会涉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行为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刑法
    2023-03-22
    66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范
    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罚款金额在五日以下至五百元以下。情节较重的会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不仅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违法行为,而且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什么是网上造谣?网上造谣是指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虚假信息的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组织或社会产生严重危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网上造谣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信息。如果网络运营者不能及时
    2023-10-24
    260人看过
  •  最新战争谣言量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新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根据最新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 最 新 战 时 造 谣 惑 众 罪 判 刑 标 准 出 来 了 !据最近媒体报道,关于最新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判刑标准已经出来了。该罪行为包括散布虚假信息、故意制造假消息等,旨在扰乱社会秩序,
    2023-09-07
    260人看过
  • 网络谣言是否有法律责任?
    在网络上造谣的行为是违法的,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可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如果造谣的行为构成犯罪,可以构成侮辱罪、寻衅滋事罪等,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侮辱罪一般处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最高三年有期徒刑。网络造谣罪如何认定刑法未规定网络造谣罪,但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符合下列要件的,可认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名誉;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
    2023-07-01
    488人看过
  • 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一、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是多少关于网络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无端攻击他人并导致他人身体受损或者持有武器进行殴打的情况;其次是非法阻挠他人的正常活动或者在他人面前恶意谩骂,对他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的,甚至可能使受害者陷入精神失控或者自杀的境地;第三种情形则是非法占有公共财产,且物品价值大于两千元人民币或者该行为发生次数多达三次以上;最后就是在公众场合故意滋事生非,扰乱社会秩序,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当行为人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时,当地公安部门都有权以寻衅滋事罪为由进行立案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
    2024-07-29
    46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最新网络谣言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怎么规定的?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21
      《刑法》中没有网络造谣罪,但有诽谤罪。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诽谤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如何起诉一些带有谣言的网络谣言或诽谤?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14
      应当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网络谣言的危害主要有哪一些呢?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1
      司法实践中网络谣言的危害主要是: 第一:传播网络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影响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搅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造谣有强烈地震、宣扬世界末日论,或有恐怖讯息 第三:影响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误导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 第四:破坏家庭团结、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习。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 2017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2017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2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者知道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