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查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2、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5、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审查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合都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确定表述准确无误。
6、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如需经批准或登记,是否履行了批准或登记手续。
(2)如果合同中约定须经公证后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查期限是否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采用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采用质押担保方式的,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了质物交付的法定手续。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
二、合同审查的方法
1、合同条款的审查。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合同条款的审查.全面细致地对合同条款逐一审查,这是审查合同的基本方法.但审查应该有重点。有三方面内容必须审查:一看合同的主体,二看合同的标的,三看合同的数量条款。此三者为合同的必备条款.无此三者则合同不能成立.对于特定合同按照特定合同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必备条款进行审查,查漏补缺。
2、文字审查,合同是文字的游戏,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避免误会防止争议的发生。
3、合法性审查.主要审查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无效问题。
4、涉他权利审查.合同标的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利益,应该进行审查,避免侵权.
5、清洁条款审查.清洁条款的审查很重要.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仿制模仿的技术非常高了,清洁条款对于避免纠纷发生很重要。
-
法律顾问如何审查合同,审查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206人看过
-
订立合同前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审查
191人看过
-
合同审查要沟通的内容及审核要点有哪些?
226人看过
-
公证审查哪些内容
193人看过
-
为了合同审查需要了解哪些具体的内容
250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审查,应该审查什么内容?
337人看过
合同内容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身份、地址、联系方式等; 2、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等; 3、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 4、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除此之外,合同还可... 更多>
-
合同内容审查要点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2(1)合同的合法性; 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制度》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一致;权利、义务是否平等;订约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合同的严密性; 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 (3)合同的可行性; 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
-
-
合同订立前要审查什么,合同订立前有哪些需要审查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3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公民的法治意识增强,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去主动运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制意识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体现就是书面民事合同的签订。那么合同订立前要审查什么,合同订立前有哪些需要审查?
-
商标实质审查一般审查哪些内容?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10商标实质审查审查员审查的内容: 1、商标是否具备法定构成要素; 2、商标是否违反了禁用条款; 3、审查商标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否具有显著特征; 4、审查商标是否与他人注册在先或者初步审定在先并公告过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5、审查商标是否与他人已经失效但没有超过一年期限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根据《商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本法有关
-
专利审查审查内容主要有哪些,法律有哪些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12-221、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条中规定的发明定义,即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即申请专利的主题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情况。 3、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即申请专利的主题是否属于不能授予专利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