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回避人员不回避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5:20:32 358 人看过

(1)在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到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被申请回避人员应暂时停止职务行为,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一般认为紧急措施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强制措施;

(2)在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员不需要停止职务行为;

(3)因回避需要更换审判人员的,已经进行的诉讼程序无需重新进行;

(4)在回避决定作出前,被申请回避人员应当停止而没有停止职务行为,其所作出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刑诉中回避人员有以下三类:

1、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到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这一规定利用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要求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28条)

2.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申请回避权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注意:申请回避权只赋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擅自扩大到其他亲属。(《刑事诉讼法》第28条)

3.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的回避情形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2日 02: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侦查人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证据效力如何
    一、侦查人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证据效力入额?(一)《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三条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诉讼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决定的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二)第三十四条在作出回避决定前或者复议期间,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二、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排序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五)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三、确认证据证明力所遵循的原则(一)物证
    2023-02-18
    136人看过
  • 民诉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救济是怎样的
    一、民诉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法律救济《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后果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在第153条、第179条涉及上诉案件、再审案件的法律条文中有如下内容“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由此可见,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案件由于程序的不合法,效力也是有瑕疵的。但是在上诉案件中,如果仅违反法定程序,而未影响案件实体判决、裁定的,并不在发回重审的范围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理念。庆幸的是,这种做法在《若干规定》中被修正过来,《若干规定》第6条对违反法定程序、不执行回避的情形作出了“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规定。二、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人员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
    2023-03-03
    498人看过
  • 人民陪审员有哪些情形的,应当回避?
    人民陪审员有以下情形应当回避: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1.受过刑事处罚的;2.被开除公职的;3.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4.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5.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6.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人民陪审员法》第十八条人民陪审员的回避,适用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
    2023-08-09
    208人看过
  • 司法鉴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司法鉴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上级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重新鉴定:(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三)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的;(四)鉴定材料有虚假,或者原鉴定方法有缺陷的;(五)鉴定人应当没有回避,而对其鉴定结论有持不同意见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个不同鉴定结论的;(七)有证据证明存在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因素的。二、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证司法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司法鉴定人执业实行回避制度。司法鉴定人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退出或不得从事相应的司法鉴定活动;委托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根据法律规定的回避条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司法鉴定人回避。第三条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
    2023-06-04
    356人看过
  • 一般哪些公证人员应当回避
    一、哪些公证人员应当回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人员应当自行回避:1、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是指办理公证事项的结果与公证人员自身的利益有一定影响。3、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二、中国公证机关办理下列公证行为:①证明合同(契约)、委托、遗嘱等法律行为。②证明法律行为以外的法律文书:一切在法律上有效的文书均可公证证明,书面形式的法律行为也是法律文书。③证明法律事实: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均可公证证明。法律事实分行为和事件两类:行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公证证明法律事实主要是证明法律事件,指的是事实的发生与人们意志无关但可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事件,如死亡。④证明非争议性事实:某些事实并不一定发生法律后果,但为避免日后可能发生争议,亦得公证证明。如证明某人的住所地或居所地,证明亲属关系。⑤对于
    2023-02-17
    287人看过
  • 审判人员什么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
    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以及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条件有哪些刑事回避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担任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影响公证处理案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
    2023-07-31
    65人看过
  • 公务员“回避制度”不能再回避
    日前,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宿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张治淮和宿州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分局原局长张冬受贿案件作出了判决。张治淮父子俩分别被法院依法判处死缓与无期徒刑。单个的案件已告一段落,但是痛定思痛,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必须直面和解决。首先,追究不容回避。张治淮父子在同一个政府机关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如此将公务员回避制度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的骄狂态度及公然攫取国家公权以为私用的罪恶行径,最终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两人受贿数额超过2000万元的代价,是张治淮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张冬无期徒刑的下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其次,反思不可回避。我们应该反思,张治淮父子父子俩是通过了怎样的提拔程序,经历了怎样的纪律检查,可以在堂而皇之地在同一个机关胜利会师?是上级领导干部的一味纵容、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疏忽放任、还是社会公众的冷漠无奈?这种荒诞的任职局面背后有多少的权钱交易、
    2023-04-24
    290人看过
  •  公证人应当如何回避?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1. 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属于规定的近亲属范围时;2. 当公证事项存在利益冲突,即公证事项的结果对公证人自身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时;3. 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存在利益关系,可能会影响公证人正确办证。公证人,是指经政府执行机构认可并授权,而执行确认、宣誓或保证、见证签名、或核准文件等特定职能的公职人员。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1.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属于规定的近亲属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孙子女)时;2.当公证事项存在利益冲突,即公证事项的结果对公证人自身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时;3.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存在利益关系,可能会影响公证人正确办证。公证人,是指经政府执行机构认可并授权,而执行确认、宣誓或保证、见证签名、或核准文件等特定职能的公职人员。 公 证 人 利 益 冲
    2023-09-20
    380人看过
  • 刑诉中回避的法律效果
    刑诉中回避有哪些法律效果1、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确保公安司法人员在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无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建立回避制度,使与案件或当事人存有法定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公安司法人员及时退出诉讼过程,将有利于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处理,避免案件错判、误判的发生。2、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的对待这是回避制度的程序意义。刑事诉讼不仅要产生公正的处理结果,而且要使当事人各方均受到公正的对待。这一诉讼目的要在刑事诉讼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得到实现。回避制度正是通过对公安司法人员中立性以及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参与性的维护,来确保刑事诉讼过程的公正性的。3、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回避制度的实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价值,
    2023-06-14
    160人看过
  • 当事人不服审判人员回避怎么办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决定回避的,审判人员和有关人员即应退出本案审理,驳回申请的,审判人员和有关人员应继续本案审理,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的申请,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但是如果当事人提出要求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回避的理由不是法律规定的以下几种时,申请被当庭驳回的,不可以申请复议: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相关法律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
    2023-06-14
    297人看过
  • 法庭对哪些回避申请应当当庭驳回
    不属于以下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只有上述情况可以要求回避。聚众斗殴法庭是当庭宣判吗不是,法律对开庭后多久判决没有规定,时间长短,这个主要看送达情况、案情等。法律对案件的审理期限有相应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一审法院应当在给予的审限内作出判决,在这个期限内作出判决,就不超过审限。此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按二审的审限进行审理,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
    2023-07-24
    272人看过
  •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产生什么后果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产生哪些后果(1)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开式作出决定。(3)在案件开庭审理时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由于前述的申请期间存在过于宽松和不稳定性、未确定性的情况,加上申请回避的这些法律后果,不难看出,现行申请回避制度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弊端。事实上,一是部分当事人通过在庭审前滥用申请回避权利,达到推迟庭审的目的。在开庭审理时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按民诉法规定,是案件可以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之一,且当事人享有的申请期间包含了开庭审理时这一时间,就给了部分当事人可乘之机,可以恶意提出回避申请,罗列种种理由,甚至有意将可能产生回避的申请权利留到开庭审理时行使,从而达到延迟庭审的目的。申请回避是指什么申请回避是指根据法律规
    2023-04-27
    429人看过
  • 律师是法官的老师应不应回避
    一位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作为兼职律师出庭代理案件,而法院审理此案的3名合议庭成员都是其同学、学生。在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被驳回后,此举引起网上热议:这种情况到底该不该回避?此举是否影响司法公正?成都一大学法学教师兼律师刘士友在其博客上发文表示,仅仅以师生关系可能影响司法公正,从而否定法学教师兼职当律师不可取。在有关回避制度规定不明的情况下,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对我国诉讼法中有关回避的制度进行细化,以免再生争议。赞成:师生关系不是回避理由据报道,去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开审嘉湖阁规划许可案。法院传票显示,审理该案的法官有丁建明、戴宜、马莺三人。嘉湖阁业委会主任朱永曦指出,戴宜、马莺是第三人诉讼律师李小伟(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的学生,丁建明是李小伟的同班同学,应予以回避,并当庭递交了回避申请书。但10分钟后,法院回复,原告申请回避的理由不能成立,驳回申请。该案件经过苏州中院二审后已经
    2023-06-06
    309人看过
  •  回避起诉书的后果
    这段内容讲述了如果原告方提交起诉书,法院不会因此拒绝审理。如果被告方拒绝签收法院送达的文书,法院可以采取留置送达的方法进行送达。为了确保送达过程的记录,法院可能会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视为送达。如果不领取起诉状,法院会采取邮寄或者公告的方式送达。开庭时,因被告方不到庭而对方的证据材料充足,法院可以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判决,将来判决经公告生效并经对方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原告方提交起诉书,法院不会因此拒绝审理。如果被告方拒绝签收法院送达的文书,法院可以采取留置送达的方法进行送达。为了确保送达过程的记录,法院可能会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视为送达。如果不领取起诉状,法院会采取邮寄或者公告的方式送达,开庭时,因被告方不到庭而对方的证据材料充足,法院可以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判决,将来判决经公告生效并经对方申请强制执行。 被 告 方 拒 绝 签 收 送 达 文
    2023-09-05
    254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人民陪审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法律后果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01
      人民陪审员具有法定情形,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无论案件处理结果公正与否,都违反了程序公正的要求。、、等法律对包括人民陪审员在内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法律后果作了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中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违反回避制度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中还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原审
    • 估价人员应当回避却没有回避的,估价结果有效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2
      估价专家委员会成员、估价机构、估价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其鉴定意见或者估价结果无效。
    • 如何评估估价人员应当回避却没有回避的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2
      估价专家委员会成员、估价机构、估价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其鉴定意见或者估价结果无效。
    • 对审查和复审人员有哪些回避的,应当自行回避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6
      在初步审查、实质审查、复审和无效宣告程序中进行审查和复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其回避:(一)是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品种权申请或者品种权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三)与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查和审理的。审查人员的回避由品种保护办公室决定,复审人员的回避由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主任决定。
    •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当事人提出回避的情形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5
      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为保障司法公正,有关工作人员因为具有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情形而停止参与本案的有关工作。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只有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申请才能得到支持。按照《民事诉讼法》第45条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