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只有面向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普通动物并未纳入保护范围,所以对于虐待普通动物的不端行为,很多情况下甚至不能称之为违法犯罪行为,很多虐猫虐狗事件,难以从法律层面予以规制,更多的只能在道德层面进行谴责。
我国法律目前对动物的伤害仅能以财物价值来衡量,如果被害动物的市场价格达到法定的程度,公安机关可以对虐杀动物者轻则予以治安处罚,重则以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追诉,如果被害动物价值不高,只需向动物主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即可。并且如果被杀死的是流浪动物还需另当别论,因为无主物不属于民事侵权或者侵犯财产罪的对象。
一、逮野鸡多少只够判刑
逮野鸡多少只够判刑,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由公安机关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其次,野鸡是环颈雉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构成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较轻的将受到行政处罚。
二、买鹦鹉犯不犯法
买的鹦鹉是合法途径得来的鹦鹉不犯法,走私和规定不许私人饲养的保护品种犯法。
非法猎捕是指采取特定方法抓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违法此行为者,按情节严重程度将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相应数量的罚金。
非法猎捕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自然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至政治价值,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予以重点保护。
非法猎捕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自然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至政治价值,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予以重点保护。
-
虐杀动物在中国违法吗
72人看过
-
虐杀动物如何处理
464人看过
-
虐杀动物怎么处罚
144人看过
-
虐杀动物是否违法
67人看过
-
小区物业侵占财产可以报警吗
251人看过
-
动物虐杀的法律规范
475人看过
报警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而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一般情况下,你所报警的内容只要是法定范围内的应当受理的警情,报警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你必须清楚你所报的事件是否属... 更多>
-
继母虐待小孩报警可以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0继母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当然可以及时报警。《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二)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
-
虐狗行为可以报警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4-03-27虐狗行为可以报警。如果虐的狗是他人的宠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属于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可能构成犯罪或违法,如果在公共场合虐狗,可能扰乱公共秩序,因此可以报警。虐待狗不犯法,在相关规定当中是不包括狗这个动物的,所以说没有虐待之说。但是虐狗是一个违反公共道德和公序良俗的一个衡量范畴之内,不能够去报警,但是我们可以对这种在一个恶劣暴力进行一个谴责和批评。
-
虐杀动物在中国违法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0违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的范围和管
-
被老公虐待打出去可以报警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27老公打妻子可以认定是虐待,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如果男方是持续性、经常性的对女方实施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虐待,反之只是一次殴打或者不是经常性的殴打则不能认定为虐待,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家庭成员间有虐待和遗弃的行为。
-
老人在敬老院被虐待可以报警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8可以报警。相关人员可能涉嫌《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