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财产是隐私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4 09:53:59 155 人看过

一、公民个人财产是隐私吗

民法典中公民个人财产是隐私。

个人财产隐私权包括:

1.公民享有保守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等秘密的权利,未经其许可,不得加以刺探、公开或转播。

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监听、窥视,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者骚扰。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调查或公开。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是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包括储存于计算机内的私人信息)不得刺探或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

7.公民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开。

二、侵犯隐私罪怎么量刑

与隐私相关的规定有,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构成非法搜查罪或非法侵入住宅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侵犯隐私权可以要求精神赔偿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08: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谁有权利查公民的个人隐私
    一、谁有权利查公民的个人隐私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权利查公民个人的隐私的,公安机关除案件侦查及正常查询服务需要以外,不得调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人单位不可以查员工的个人隐私,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受法律保护。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怎么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三、打官司诉讼费谁出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
    2023-05-03
    263人看过
  • 为什么说夫妻共有财产是个人隐私?
    是隐私,夫妻隐私的内容与公民个人隐私的内容一致。未经对方同意,一方暴露对方隐私的,也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尽管是夫妻,彼此都有忠诚的义务,应该坦诚相待,但必要的隐私权仍然需要尊重。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秘密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非法侵犯,知道、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可以在什么程度上介入他人的私生活,决定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公开人群的范围和程度。隐私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格权利。夫妻共有财产是什么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收入;(三)知识产权收益;(四)继承或者赠与所得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六)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2023-08-05
    208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
    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只有符合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时,并满足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就可以申请: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隐私权纠纷算犯罪吗隐私权纠纷本身并不属于犯法,隐私权纠纷多半都属于侵权纠纷,按照法律的规定案件应该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这里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2023-05-03
    411人看过
  • 贩卖个人公民隐私罪能取保候审吗
    一、贩卖个人公民隐私罪能取保候审吗1、贩卖个人公民隐私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只要符合取保条件的,就能取保候审。具体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的,或者属于身患重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之一,且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或者羁押期限已至仍未结案,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等。2、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二、办理取保候审需要交多少钱1、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具体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犯罪
    2023-06-11
    361人看过
  • 公司个人电脑有隐私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公司个人电脑有隐私吗在讨论公司个人电脑是否有隐私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隐私的定义。1.隐私,指的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则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2.在公司环境中,员工所使用的个人电脑往往涉及工作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不属于个人隐私范畴。3.尽管公司电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属于个人隐私,但员工在使用这些电脑时仍然享有一定的隐私权。(1)这种隐私权主要体现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2)这意味着,无论是公司还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在获取、使用、加工、传输员工个人信息时,都必须依法进行并确保信息安全。(3)这种隐私权并非绝对。如果员工在公司电脑上存储或处理与公司业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员工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
    2024-07-15
    87人看过
  • 什么是患者隐私和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以及该信息是否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关。如个人日记,身体缺陷等。患者隐私是指在医疗机构治疗期间的个人隐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在网上传播隐私怎么处罚隐私是个人不愿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当尊重。隐私必须具有合法性、秘密性,他人可以放弃自己的隐私,但是我们不得侵犯别人的隐私。民法典人格权编不仅完善了对隐私的定义,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规定: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围。我国刑法是没有个人隐私罪这一罪名,而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罪名是
    2023-03-10
    331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在哪里举报
    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在哪里举报到法院起诉,可以赔偿损失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2)赔礼道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在适用此种民事责任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3)赔偿损失二、隐私权的赔偿范围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侵害隐私利益的民事责任方式,应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侵害他人隐私,造成财产损失的,应按照全部赔偿原则,予以全部赔偿。侵
    2023-05-03
    160人看过
  •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罪判多少年以及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处理?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个人隐私的处理方式有道歉赔偿、消除影响,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赔偿。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多少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虽然法律的相关规定给了我们一份保障,但在平时生活中,个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住址等信息,个人尽量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公民信息可以说毫无保障和保密性可言,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这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二
    2023-06-05
    224人看过
  •  个人财产隐私权有哪些具体内容?
    个人财产隐私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安宁权,二是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三是个人通讯保密权。这些权利保护了个人隐私不受他人干涉、破坏或支配,确保了个人生活的安宁、情报保密和通讯自由。个人财产隐私权包括:1.个人生活安宁权。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2、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诸如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社会关系、信仰、心理特征等。3、个人通讯保密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包括哪些内容?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是指个人享有的保护其个人生活信息不被公开或泄露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的规定,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包括以下内容:1. 个人生活情报的知情权:个人有权知晓其个人生活情报的来源、内容、范围和处理方式等,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2. 个人生活情报的保密权:个人有权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泄露其个
    2023-11-25
    120人看过
  • 什么是个人隐私和侵害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民事权益范围包括了隐私权,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可能构成什么犯罪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侵犯个人隐私可能构成什么犯罪
    2023-07-22
    353人看过
  • 侵犯隐私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有区别吗?
    一、侵犯隐私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有区别吗?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该信息的主体为自然人;2、该信息与其自然人主体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如关系到个人尊严、个人的社会生存利益;3、该信息具有隐私性;4、该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所掌握。即在法律的层面上,探讨个人信息与隐私范围的话,应该承认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私性、分别受相关不同阶层
    2024-01-26
    332人看过
  • 社交群公开个人隐私犯法吗
    一、社交群公开个人隐私犯法吗1、算侵犯隐私权。2、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3、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
    2023-04-20
    484人看过
  • 每个人都有隐私吗
    一、每个人都有隐私吗每个人都有隐私,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二、隐私权的隐私分类内容我国法上的隐私被分为:私人生活安宁以及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1)私人生活安宁,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私人生活安宁实际上可以涵盖私密空间、私密
    2023-05-03
    184人看过
  • 公民都享有隐私权吗
    一、公民都享有隐私权吗是的,每个自然人都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隐私权纠纷可以在原告所在法院提起吗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侵权行为地既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也包括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在确定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时,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最高人
    2023-05-03
    18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离婚后老公能隐藏私人财产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02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个人隐私个人姓名是否算隐私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24
      1、姓名属于隐私权范围,如果侵犯可以依法起诉要求赔偿。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姓名权就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之内。 2、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
    • 一个公民可以泄露别人的隐私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9
      近年来,公民的个人信息被大量泄漏,使得诈骗、骚扰频发。对此,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于《刑法修正案(九)》中加以修改。行为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以窃取等方式取得公民个人信息,且构成情节严重条件的都触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行为人将其履行职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
    • 私自暴露个人隐私,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08
      个人隐私可以包括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
    • 泄露他人隐私侵犯个人隐私吗,侵犯个人隐私吗,如果有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8
      个人隐私可以包括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