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地合同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有效
租地合同有效要求满足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定其他条件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二、转租房屋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房屋转租,是指房屋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再出租的行为,合法的转租须符合两个必要条件:
合法条件一:转租须经房屋所有权人的同意。转租已不属于正常使用的范畴,必须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否则无效。
合法条件二:转租的租金不得高于原租金,确实需合理提高,提高的收入应交给房屋所有权人。租金是房屋的收益,应由房屋所有权人取得。
因此,只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则是合法转租,因此转租费也是受法律保护的。
《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房屋租赁合同无效条件包括什么样的
房屋租赁合同无效条件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因生理性醉酒导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5.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n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n(二)意思表示真实;\n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满足什么条件的租房合同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法律规定?
217人看过
-
合同有效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怎么规定
60人看过
-
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416人看过
-
2024无名合同满足什么条件才生效
421人看过
-
技术合同生效条件应该满足什么
256人看过
-
2023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意思,合同满足什么条件才会生效
171人看过
-
租地合同满足哪些条件有效,法律上有哪些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18土地租赁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当事人要有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出租权。并且双方合同的当事人都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能力,在签订合同内容的时候不得反悔,不得违背我国的公序良俗,若是发生违约条件,需要进行赔偿。
-
满足什么条件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12合同想要有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3.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标准合同有效要满足的条件是怎样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6有效合同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订立合同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四、合同不损害第三人的利益或者公共利益。
-
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合同满足什么条件才会生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7合同生效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
租地合同有效的条件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14租地合同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租地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