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裁判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陆XX、陈XX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手段,欲劫取被害人财物,并致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陆XX参与策划和准备作案工具,犯罪中按住被害人并搜身,参与实施犯罪的行为积极,应对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承担责任。被告人陆XX曾因多次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仍不思悔改,在五年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且归案后写纸条与同案人串供,认罪态度不好,应从严惩处。被告人陈XX使用尼龙绳勒住被害人脖子,是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主要凶手之一,本应予严惩。鉴于公诉机关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陈XX实施被指控罪行时已满18周岁,应当推定其未满18周岁。据此,依法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陆XX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被告人陈XX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三、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一审宣判后,陆XX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相同,认为:上诉人陆XX、原审被告人陈XX伙同他人以暴力方法抢劫被害人财物并致一人死亡的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上诉人陆XX关于原判认定其应对被害人死亡结果承担责任不当的上诉理由,经查,上诉人陆XX对同案人陈XX、陈X胜在抢劫过程中可能使用凶器伤害被害人的行为在主观上是有认识并予以认可的,由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其一,上诉人对同案人陈XX、陈X胜在实施抢劫之前身上分别携有绳子和尖刀是明知的;
其二,在抢劫实施过程中,在同案人对被害人绳勒、刀捅时,上诉人按住被害人并搜身;
其三,在被巡逻队员发现前,上诉人既未采取救助措施,也没有放弃继续犯罪的意思表示,而是积极追求犯罪目的的实现,说明其对同案人的加害行为是认可和配合的。
因此,原判认为上诉人应对共同犯罪人使用暴力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承担责任,并不违背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此节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上诉人、辩护人关于陆XX所承担的责任应小于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同案人,原判量刑过重的诉辩理由,经查,上诉人陆XX因盗窃犯罪,多次被判处有期徒刑,均系侵财犯罪,其人身危险性与多次实施严重的犯罪有别,且本案系共同犯罪,直接致人死亡的凶手已经明确,共同之间的罪责不等同,轻重可以分清,上诉人作用相对次要。根据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上诉人虽系累犯,应从重处罚,但尚不足适用死刑立即执行。此节诉辩理由成立,予以采纳。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对被告人陆XX量刑不当,予以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五)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三款、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一款之规定,二审判决如下:
一、维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泉刑初字第2XX号刑事判决中的第二、三项,即维持对被告人陈XX的定罪处罚和没收作案工具的刑事判决。
二、撤销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泉刑初字第2XX号刑事判决中的第一项,即撤销对被告人陆XX的刑事判决。
三、上诉人陆XX犯抢劫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解析
本案被告人陆XX犯抢劫罪,对其能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值得商榷和探讨。审理中一、二审法院存在分歧意见: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陆XX系累犯,依法应予从重处罚,罪该处死;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陆XX虽系累犯,但均系侵财犯罪,其人身危险性与多次实施严重的犯罪有别,且本案系共同犯罪,直接致人死亡的凶手已明确,共同之间的罪责轻重可以分清,上诉人陆XX在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次要,根据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对上诉人陆XX尚不足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应判处死缓。
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就本案而言,被告人陆XX伙同他人用绳勒和刀刺等暴力方法抢劫他人财物并致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抢劫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而且被告人陆XX又是累犯,具有从重处罚情节,因此陆XX所犯之罪可以适用死刑。但从同案各被告人的犯罪情况比较,被告人陆XX还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因此,被告人陆XX符合适用死缓的实质条件。
综上,本案综合考察被告人陆XX的犯罪手段、情节、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对同案各被告人的犯罪情况比较,二审改判对被告人陆XX适用死缓是正确的,体现了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慎重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四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n(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n(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n(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n(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n(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n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n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
死刑的适用对象及死刑缓期执行
94人看过
-
死缓执行死刑的可能性分析
297人看过
-
缓刑管制案例分析
50人看过
-
死刑缓刑是什么意思死刑哪些情形适用缓期执行
338人看过
-
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法律的问题
205人看过
-
哪些情形适用死刑暂缓执行
197人看过
-
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死刑哪些情形适用缓期执行?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7一、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一般来讲,只要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绝大多数在二年以后
-
什么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缓的适用条件有哪些,适用死缓条件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9一、什么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缓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简称,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根据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适用死缓
-
死刑缓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什么情况下死刑缓刑二年执行适用缓刑刑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8通俗地讲,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可以根据犯罪情况,注意区分:(一)犯罪情节较轻,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接触特定的人,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宣告缓刑,是收监、累犯、场所: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先行宣告定罪,应当宣告缓刑缓刑是指经法
-
什么是死刑缓期执行,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05死刑缓期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即死刑缓期执行,又称死缓。 适用死缓的条件有两个: 1、罪当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
-
哪些人不适用执行死刑?怎样区分执行死刑?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14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即使其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也不能适用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