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动离职?如何处理自动离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20:10:56 395 人看过

根据《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办发[1994]48号)、《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3]68号)规定:自动离职指职工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自动离职的职工须承担违约责任,并且新录用自动离职的职工的用人单位,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有关停薪留职的文件规定,如果职工要求停薪留职,但未经企业批准而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1个月内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企业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按自动离职处理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按有关行政复函规定,这里讲的按自动离职处理,是指企业应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做出除名处理。为此,因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的争议,应按除名争议处理。企业不得因职工擅自离职而对其本单位的家属采取辞退等惩罚性措施。企业作出株连擅自离职职工家属的规定是不符合国家劳动管理政策的,因而也不能作为劳动仲裁的依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连带赔偿责任相关文章
  • 自动离职手续如何走?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这种不辞而别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常常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也往往要追究该劳动者的责任。用人单位对擅自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自动离职也是要走程序的,具体如下:离职周期员工离职必须有一个离职周期,离职周期视员工所处的职级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基层(一般员工、基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周期一般为3天或3天以上,中层(部门主管、部门经理)的离职周期一般为7天或7天以上,高层(总监)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4天或14天以上,高级管理者(副总经理及以上)的离职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以上。离职管理交接离职手续的办理和交接切不可以口头形式进行,必须有书面文件资料存档,否则视为该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仍未解除,存在极大的隐患。另一方面,离职的交接必须尽可能的详尽、清晰,否则会造
    2023-04-22
    425人看过
  • 如何区分自动离职与
    解除劳动关系
    自动离职与解除合同的区分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例如,因辞职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出走;或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或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1、自动离职区别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在法定情形下,劳动者享有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也就是说,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行使预告解除权和即时解除权时均应告知用人单位。而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行为若不符合上述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的情形,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2、自动离职区别于
    2023-02-21
    264人看过
  • 处理自动离职争议怎么处理
    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求助,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023-06-13
    380人看过
  • 自动离职有补偿金吗,自动离职与辞职的区别是什么
    一、自动离职有补偿金吗自动离职是否有补偿金,应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二、自动离职与辞职的区别是什么自动离职与辞职的区别在于: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
    2023-06-19
    172人看过
  • 如何理解自动离职与除名
    张某系某国有企业停薪留职职工,2001年5月,企业派人持书面通知送达张某,要求张某在收到通知的15日内回厂上班,否则将按自动离职处理。张某因自己经营一小饭馆,效益可观,不想回厂上班,同时也未向厂说明理由。15日后,企业以张某连续旷工超过15日为由,给予除名处理,并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张某不服,认为企业送达的通知中明明写的是按自动离职处理,不应该给其除名。于是诉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仲裁。仲裁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仔细审议企业的送达程序,一致认为:企业对张某的除名处理,符合法定程序,应予支持。这是一起典型的因解除劳动合同纠纷案。仲裁委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以下简称《奖惩条例》)和劳办力字[1992]45号、48号文件规定,依法不予支持张某的申诉请求无疑是正确的。此案争议的焦点是张某混淆了自动离职与除名的概念,片面地认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案涉及三个法律问
    2023-06-10
    356人看过
  • 自动离职什么意思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是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自动离职合法: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等等。一、员工自动离职要拿到经济补偿金吗?没有经济补偿。自动离职,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因辞职或要求解除合同未准,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受优厚待遇诱惑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二、劳动者有哪些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2023-04-02
    297人看过
  • 辞职、自动离职争议及其处理依据是什么
    一、辞职及自动离职争议的概念辞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向企业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当职工向企业提出辞职要求,企业不予批准而发生争议,只要不出现职工违纪引发的纠纷,此争议就称辞职争议。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己的情况擅自离职,而一、辞职及自动离职争议的概念辞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向企业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当职工向企业提出辞职要求,企业不予批准而发生争议,只要不出现职工违纪引发的纠纷,此争议就称辞职争议。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己的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是因为提出辞职未被批准或解除劳动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的;也有的职工是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的。职工自动离职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则称为自动离职争议。二、辞职争议及自动离职的主要处理依据处理辞职争议依据的
    2023-04-22
    361人看过
  • 如何识别企业自动离职
    如何认定事业单位自动离职1.要认定自动离职的事实,应把握三点:一是职工有离开企业的主观意愿,不愿意在规定期限内返回企业;二是未履行有关手续或者已履行手续未经企业批准的;三是超过规定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第六条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雇、除名、解聘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终止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作为管理者,雇主始终处于积极的地位,因此雇主应承担其雇员“自动辞职”的举证责任。例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指导意见(二)》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声称被用人单位口头辞退,用人单位声称劳动者自动离职的,劳动者自动离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不能提供证据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雇主可以通过提供一份完整的考勤表来证明工人没有无正当理由提供劳动这一事实。2.审查雇
    2023-05-07
    275人看过
  • 离职、辞职、辞退、自动离职的区别是什么?
    自动离职和辞职的区别如下: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行离职是劳动者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辞职,强行解除与企业劳动关系的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后由劳动方支付应支付给劳动方的劳动报酬及其他权益。自离职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还可能被用人单位起诉造成违约损失;3、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辞职和自动辞职的主体只是劳动者。一、员工主动离职需要以下材料:1、如果劳动合同还没到期,需提前一个月向部门领导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和《解除劳动合同申请》,待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人力资源部;2、由人力资源部逐级报请,经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通知部门领导安排工作交接;3、需要按《离职员工交接手续表》《工作交接明细表》和《物品交接单》内容依次交接,财务部结清借款后,经交接双方和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后,交接工作方视为完成;4、工资中
    2023-03-09
    282人看过
  • 旷工自动离职自动离职期间工资怎么算
    旷工自动离职上月工资的处理是,不会扣除劳动者上月的工资,旷工离职,劳动者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非法扣完劳动者当月的工资是属于违法行为,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旷工自动离职不发工资是否合法劳动者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未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用人单位应该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该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
    2023-07-23
    402人看过
  • 对自动离职的员工公司该如何处理
    首先企业应给员工发送《限期返岗通知书》,若员工未按要求返岗,开始计算员工旷工天数,达到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天数后给员工发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如果员工签收了,那么程序结束,如果没有签收还要走60天报纸公告程序。以上各种方式要留存未送达的凭据。一、旷工三天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旷工三天自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如果公司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旷工达到三日以上,视为员工自离”,该项规定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政策的情况,且没有明显不合理的情形,并经过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公司行使用工自主权的依据;2、如果员工三天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旷工,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3、公司应当及时向员工送达相关的催告到岗履职通知书,明确员工因为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岗违法单位的规章制度,视为其单方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等内容解除劳动合同的内容作为证据予以保存。二、处理工伤可以拒绝调动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劳
    2023-03-02
    84人看过
  • 事业自动离职如何认定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如何认定1.自动离职事实的确认,认定劳动者自动离职应把握三点:第一,劳动者有离开企业且在规定时限内不愿回企业的主观意愿;第二,未履行相关手续或虽履行了手续但未经企业批准;第三,超过规定的时限。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劳动者未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且无正当理由,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按自动离职处理,是用人单位依据本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因此,审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同样要审查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依据的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即是否经过民主制定程序,是否已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规章制度的内容是否具有合法性,另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已告知工会,并送达至劳动者。3.倾斜保护劳动者权益与平衡用人单位利益,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的原因是劳动者的违法行为,在审查这类案件时,不仅要强化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防止用人单位违法解除
    2023-06-13
    421人看过
  • 自动辞职和自动离职的区别,自动离职可以领取补偿款吗
    一、自动辞职和自动离职的区别自动辞职和自动离职的区别有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行离职是劳动者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辞职,强行解除与企业劳动关系的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后由劳动方支付应支付给劳动方的劳动报酬及其他权益。自离职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还可能被用人单位起诉造成违约损失;3.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辞职和自动辞职的主体只是劳动者。二、自动离职可以领取补偿款吗员工自动离职一般没有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
    2023-06-19
    69人看过
  • 处理自动离职的法律依据
    在《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1983年发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务院1982发布)、《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3年发布)《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1994年发布)、《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5年发布)等法规中,都有专门针对自动离职的规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规定中,《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而其他规定,是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依据制定的,因此,目前上述规定都已不再适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的规定解决自动离职问题。一、登报解除劳动合同公告送达期限是多久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
    2023-06-20
    318人看过
换一批
#损害赔偿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连带赔偿责任是指权利人可以向任何一个义务人提出赔偿其全部损失的要求,而此义务人可根据事先约定或法律规定向其他义务人追偿超出自己应承担的部分。 连带赔偿责任的顺序是各个责任人不分先后次序的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连带赔偿责任包括法定连带责任... 更多>

    #连带赔偿责任
    相关咨询
    • 自动离职的意思,如何处理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30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仲裁委,申请,立案时需携带: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
    • 如何合理处理自动离职行为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3
      1、员工自动离职后,单位可以先向其事先确认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一份《催告函》,催告其返回公司正常上班,告知其如有特殊情况,需履行请假手续并提交相应的证据,并告知逾期不返的后果。 《催告函》发出超过指定期限员工仍未返回的,再依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缺勤达到一定天数解除劳动合同)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有建立工会的企业,解除前记得通知工会。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
    • 自动离职有补偿金吗员工如何自动离职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10
      5种情况下迫使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支付职工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这5种情况是: 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2、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3、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4、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
    • 是辞职自动离职还是辞职自动辞职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16
      属于主动辞职。 员工离职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请辞职、解雇离职、符合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离职,如退休、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员工失踪或死亡等。 1、自请辞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的,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因此,对于自请辞职者,应注意审查其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同
    • 自动离职企业怎么处理员工离职员工如何处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3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职工赔偿。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