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即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一、信用卡不还属于什么罪
信用卡不还,要区分具体情形,只有恶意透支信用卡才构成犯罪,如果是因自身经济困难,无力偿还信用卡,则不能认定为犯罪。恶意透支信用卡是《刑法》第196条规定的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的情形之一,恶意透支信用卡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通常以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作为认定“恶意透支”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9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因此,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超过五万元的,即有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二、恶意透支是几张卡一起的啊
恶意透支不是几张卡相加,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下发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
三、信用卡欠款多还不上怎么办
信用卡欠款多还不上,可以通过分期还款,或者向亲戚借款来偿还,如果欠款很多不还的话是很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如果没有按月如数偿还,应当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
-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处罚,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怎么认定
147人看过
-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否会被定性为诈骗罪?
373人看过
-
怎样使用信用卡会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
65人看过
-
信用卡逾期可以定性为恶意透支为诈骗罪哪吗
316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罪的判定,信用卡诈骗罪怎么认定
102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是非典型信用卡诈骗行为
370人看过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数额认定标准是什么?对于信用卡诈骗怎么认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01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2、恶意透支的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
-
恶意透支诈骗怎么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21二、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透支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
-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处罚,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怎么认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8一、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过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我们可以看出,构成“恶意透支”有两个实质性条件,一是必须经过发卡银行的两次催要,二是超过三个月仍不归
-
什么是信用卡诈骗,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恶意透支?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4信用卡诈骗(又叫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发卡银行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持卡人仍可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用卡的透支,实质上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消费信贷、即允许持卡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行消费,以后再由持卡人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在我
-
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善意透支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3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诈骗犯罪活动,行为人在主观上应当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行为上表现为拒不偿还透支款或者在大量透支后潜逃、隐瞒身份,以逃避还款责任。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在客观表现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也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如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