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诉
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一、高空坠物意外应该如何有效避免?
1、警惕高架的广告牌。由于大风或自然松动,容易导致广告牌瞬间倒塌坠落。
2、注意居民楼房坠物。阳台上的花盆等摆放物会由于主人浇花操作不当或大风而引起坠落。
3、要小心高楼的墙面装饰物和窗户玻璃碎片。刮风时,高层楼房墙面的装饰物或松动的表层可能发生脱落,窗户上的玻璃、碎片也可能坠落。
4、注意建筑施工工地的坠落物。安全防护网若不齐全,砖石物料就可能会从上面掉下来。
5、关注警示牌通告。一般经常坠物的路段常贴有警示牌等标志,注意查看绕行。
6、尽量走内街。如果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尽量走有防护内街等,可增一分安全保障。
7、刮风下雨天更要注意。如沿海地区城市,多风暴雨天气,是坠物的高峰期,更要小心观察。
8、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购买意外保险。
-
在我国关于高空坠物多少克会将人砸伤
430人看过
-
哪些地方容易引起高空坠物
134人看过
-
在我国高空坠物归谁管呢?
55人看过
-
我国对于高空坠物怎么防范
316人看过
-
在我国汽车高空坠物赔偿100%吗
444人看过
-
在我国高空坠物如何报保险
347人看过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
在我国对于高空坠物怎么防范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7高空坠物的防范需要做到不主动抛物、注意检查房屋、购买高空坠物险。要知道高空抛物是违法的行为。可对自家高空坠物砸伤路人给予赔付,窗框、花盆等因意外从自家中坠下导致他人受伤或他人财物损毁,而因这事件需负上法律责任的费用将可获赔偿。
-
请问在我国高空坠物被起诉如何应诉?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4日常生活当中高空坠物,它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由于高空坠物掉下来的东西,地心引力,所以损害的威力比较大,发生了责任之后,又难以确定相应的致害者,那么,在我国高空坠物被起诉如何应诉?首先需要动员原告进行撤诉,如果不能够撤诉的话,那么就应当积极的因素,寻找相应的证据。
-
在我国关于高空坠物多少克会将人砸伤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11高空坠物不仅考虑重量,还要考虑高度,一根钢筋工扎筋铁丝100多米高空掉下都可以砸伤人的,所有要从多方面考量。一个很重的物体即使在很低的高度也可能把人砸成重伤,反之,一个很轻的物体在很高的地方下来,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原因,也会将人砸伤。
-
在我国法律中高空坠物犯法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021、在我国法律中高空坠物犯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准确认定高空抛物犯罪。 2、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抛物场所、抛掷物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全面考量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准确判断行为性质,正确适用罪名,准确裁量刑罚。 3、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
-
什么地方容易引起高空坠物?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8高空坠物伤人毁物事件之所以屡屡发生,一是因为不少高楼墙面、灯饰广告年久失修,一些高层住户乱搭乱建,这些安全隐患却无人问津;二是因为一些市民偷懒图方便,安全意识淡薄,随手往窗外乱扔垃圾的陋习不改。 尽管《侵权责任法》对高空坠物侵权责任作了界定,但受害者在实际维权过程中,要么因为举证困难,要么因为业主和物业相互推诿而无法获得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