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缺乏社会保险,如何处理损失赔偿
单位不交社保,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需要按其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果劳动者因此而与单位解约的,则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满一年,单位要向其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社保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的区别
社保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的区别如下:
1.险种不同;
2.缴费金额不同;
3.参保地不同;
4.养老待遇不同。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三、社保转入操作流程
社保转入操作流程如下:
1.在新用人单位就业的,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同意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
3.原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后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接收社保关系和资金后办理相关手续,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缺乏合同保障,员工如何索赔
332人看过
-
未交社会保险费损失如何赔偿
447人看过
-
缺乏保险而引发的工伤如何获得赔偿
493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对方缺乏保险,应该如何赔偿
383人看过
-
缺乏劳动合同的仲裁应该如何处理
254人看过
-
合同缺乏违约责任约定,应如何处理
61人看过
-
失业时缺乏合同,应该如何应对?广西在线咨询 2025-01-31如果您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您可以与公司领导进行对话并使用手机记录您们之间的关系,或者在第一次交涉时使用手机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作为证据提交。首先,这表明公司存在制度上的漏洞,这是您可以将公司告赢的理由。即使您是临时聘用人员,您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没有证据,劳动主管部门将无法为您主张任何东西,您和公司只能自行协商解决问题。因此,您需要收集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说明您有证
-
缺乏证据的诉讼如何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17根据案件性质和所处阶段,我们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立案阶段,若缺乏充分证据支撑,刑事案件将难以获得立案审查许可。民事案件则无需遵循这一规定,只需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便可成功立案。 在审理阶段,若证据不足,刑事案件中的人民法院应排除合理怀疑并宣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罪。而在民事案件中,若经由法定程序鉴定无确凿证据,该方当事人将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例如诉讼请求可能被驳回,甚至可能被判决
-
保洁员偷窃行为缺乏证据如何处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5-01-03如果您有任何可疑行为,请立即向相关执法机构报案,以便警方进行深入调查。警方将根据法律规定展开全面而严谨的调查工作,以确定保洁员是否实施了盗窃行为。在此期间,受害者完全有权向警方陈述自己所持有的怀疑依据和推断。 在警方尚未确定该保洁员存在任何违反法律或构成犯罪的迹象之前,我们应当慎重对待此类指控,避免因轻率指责他人而导致不必要的诬告或者诽谤责任的承担。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
-
违约合同的损失赔偿如何处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23首先,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其次,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最后,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如何赔偿损失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8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者要求赔偿损失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