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怎样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7 14:30:55 352 人看过

一、重婚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怎样的

民事上,除构成婚姻无效的法定原因和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外,在民事上应负的其他责任包括:

1、停止侵害。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当事人解除重婚,停止继续侵害合法配偶权益;

2、损害赔偿。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

3、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当然,对重婚的处理,也要依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譬如,因强迫、包办、受虐待等建立起的婚姻关系人外逃的重婚,或被拐卖建立婚姻关系外逃另外建立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按重婚论,但可据情不按重婚处理,可依当事人的要求解除其中一个婚姻关系。

二、如何追究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重婚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喜新厌旧;有的是出于贪图享乐;有的是封建思想作祟等等。但动机不影响重婚罪的成立。追究重婚罪有以下两种途径:

1、公安机关依报案、举报或其他线索自行侦查,或是法院、检察院发现有重婚嫌疑移交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后通过检察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审判。配偶发现另一方有重婚行为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由受害者收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可以向法院控告重婚的,除合法配偶外,受欺骗而与有配偶的入结婚的也是受害者,也可以提起诉讼。

在有重婚行为的情况下,承担刑事责任是必然的,而此时也是需要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具体的民事责任就包括因此离婚的话需要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但在实际计算离婚损害赔偿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0日 10: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责任相关文章
  • 重婚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是什么?
    承担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等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即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因此,对于婚外情一方,重婚罪肯定是要判刑的,即使是拘役,也属于刑事处罚。一、认定重
    2023-04-12
    324人看过
  •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一)正当理由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如公安人员对精神病发作者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法侵害”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一)正当理由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如公安人员对精神病发作者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法侵害”,包括构成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和尚未构成犯罪的不法侵害。“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通》第128条)正当防卫,是排除犯罪、排除侵权的正当、合法行为。双方互相殴打,是互为侵权行为,不得主张正当防卫。无行为能力人、
    2023-06-08
    458人看过
  •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民事责任是怎样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其刑事责任能力范围以内承担形事责任。比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
    2023-08-04
    488人看过
  • 怎样追究重婚者的责任
    构成重婚罪的当事人要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究重婚罪有以下两种途径:1、公安机关依报案、举报或其他线索自行侦查,或是法院、检察院发现有重婚嫌疑移交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后通过检察院提起公诉,由人民法院审判。配偶发现另一方有重婚行为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由受害者收集证据后,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可以向法院控告重婚的,除合法配偶外,受欺骗而与有配偶的入结婚的也是受害者,也可以提起诉讼。
    2023-06-14
    399人看过
  • 民事责任行为评定
    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为:(一)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签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二)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完全辨认、不能控制或者不能完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三)被鉴定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1、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动时并无精神异常;2、精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消失;3、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动具有明显局限性,并对他所进行的民事活动具有辨认能力和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4、智能低下,但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仍具有辨认能力和保护能力的。
    2023-06-06
    82人看过
  • 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一、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一)法律事实引起权利的得失变更(取得、变更、消灭)(需要区分的是好意施惠关系)而法律事实又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而依其是否与人有关,可分为人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以外的其他事实(自然事实)。(二)法律事实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其他行为)。(三)人的行为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四)适法行为分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五)表示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通知行为(通知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其实,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一个是不管你有没有意思表示,当然发生法律效果,一个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二、事实行为的定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
    2023-05-06
    475人看过
  • 重大责任事故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
    重大责任事故是刑事还是民事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对于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的刑事犯罪情形,除了需要负刑事责任外,如果当事人在刑事犯罪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再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重大责任事故罪认定是怎样的本罪认定认定本罪中企业、事业单位第一,是否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是否必须是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是否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刑法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目的在于惩治那些严重危害企业、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作业安全秩序的行为。无论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还是非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无论是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还是私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其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都是对企业、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作业安全秩序的破坏,其行为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对同样性质的危害行为应进
    2023-07-22
    235人看过
  • 监护人失当行为的民事责任
    自然人或法人因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从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时,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法定监护义务,侵害被监护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我国公民或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以上各种民事责任形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监护人的监护失当行为侵害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时适用上述民事责任形式,并视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不论监护行为失当到何种程度,监护人都应继续承担未成年人的抚养费和因监护侵害行为产生的各项费用。另人民法院在审理因监护失当行为而引发的相关民事案件中,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对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责令立即改正,并可依照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在监护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
    2023-02-08
    87人看过
  • 重大事故责任罪是什么行为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构成重大事故责任罪的条件如下:1、主体要求是从事容易引起死伤结果的业务的人员;2、侵犯的客体是人身和财产;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刑法医疗事故责任罪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观上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则必然由于病情发展而引起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客观
    2023-08-02
    114人看过
  • 根据民事违法行为性质不同,可以把民事责任划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为违约责任或合同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违反合同义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简称侵权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对侵害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在一定的条件下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有可能发生竞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当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与侵权的民事责任竞合时,原告以租赁合同关系为由提起违约诉讼或以侵权为由提起侵权诉讼,被告都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原告有权选择对己有利的诉因进行诉讼。按常理,原告在选择诉因时,是选择对自己更有为利的进行诉讼。此处的“有利”一般理解为对原告“有利的诉讼结果”,在本案中,原告实际上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进行诉讼,以期实现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结果。一、诉讼的条件要
    2023-03-15
    289人看过
  •  民事上重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解除重婚、同居关系,停止侵犯合法配偶的权益,并请求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此外,在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因此,答案为“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解除重婚、同居关系,停止侵犯合法配偶的权益,并请求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在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一是停止侵害。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解除重婚、同居关系,停止侵犯合法配偶的权益;二是赔偿损失。重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三是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重婚责任及赔偿重婚是指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行为表现为两种方式: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法律上的重婚是指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登记结婚;事实上的重
    2023-10-11
    135人看过
  • 偷税行为是否属于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
    偷税是刑事责任,涉嫌逃税罪。量刑标准是,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偷税漏税是什么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漏税是指因客观原因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主观上不是出于逃避税收的故意、客观上未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但结果是未缴或少缴税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2023-07-11
    147人看过
  • 恐吓行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
    向主审法官反映情况,法院可以对被告妨碍民事诉讼行为作出处罚。诉讼参与人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收到恐吓、侮辱的信息该怎么办当我们收到发来的恐吓、侮辱信息时,可以先冷静思考下,自己有没有和谁发生矛盾。最好是保留这些短信证据报警,让警察来调查这件事。或者可以据此先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其侵犯你名誉权。恐吓、侮辱他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
    2023-07-08
    254人看过
  • 重婚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及追究的程序是怎样的
    重婚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对于婚外情一方,重婚罪肯定是要判刑的,即使是拘役,也属于刑事处罚。对于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也是触犯刑法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情愿做婚外情的第三者的,也可能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其事实上的重婚。即前婚尚未解除,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又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重婚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两个婚姻关系同时重叠在一起。依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与配偶登记结婚,又与他人登记结婚,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其二是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的重婚;时以夫妻关系同居,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其四是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的重婚。其五是没有配偶,但明知
    2023-06-04
    44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利... 更多>

    #民事责任
    相关咨询
    • 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行为是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21
      会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行为有哪些 1、行为构成该罪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必须具有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的行为; 二是违规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业务”过程中; 三是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后果,三者缺一不可。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是以管理制度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2、一般而言这种管理规定应当包括三种情况: (1)国家颁布的各类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2)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
    • 重婚罪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的处罚规定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9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而对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又是怎样的处罚行为?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19
      重大责任事故罪既遂的处罚如下: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民事上重婚需付的责任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14
      一是停止侵害。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当事人解除重婚、同居关系,停止继续侵害合法配偶权益; 二是损害赔偿。重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 三是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
    • 超市是价格欺诈行为,需要履行很重的民事责任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30
      为维护市场秩序,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和超市是价格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