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恋网站状告离职员工称其侵犯商业秘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8:21:15 243 人看过

张东从珍某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离职,但可以登陆原公司网站的一张VIP卡还留在他的手里,这张卡导致原公司与其打起了一场官司。南山法院对珍某网状告张东侵犯商业秘密一案作出判决:“张东行为虽有不妥,但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珍某网的诉讼请求。

原告:离职员工网上销售信息

珍某网信息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在线婚姻介绍服务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13日。五年来,珍某网已经拥有会员1500万,成为占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网络婚恋服务网站。

网站负责人介绍,对于网站现有的信息资源,公司历来是非常重视,并加以保护的。但是,被告张东离职后,却私自在其他网站上销售珍某网会员资料,其行为侵犯了企业的商业秘密。珍某网决定向张东追偿损失。

网站向法院起诉:“2007年3月9日,被告张东入职网站工作,担任客户部资料审核员工作,后来因为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在珍某网工作期间,张东由于工作性质需要,接触到网站的核心秘密——珍某网会员信息。张东为了牟取非法经济利益,利用掌握的网站核心秘密,在淘宝网上进行非法推销和贩卖珍某网的有关服务,并已实际联系发展到40名以上的珍某网会员,致使原告直接损失高达79960元。”

起诉状中,珍某网又提出,因购买其服务的会员误以为该服务为珍某网提供,给公司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名誉损失。为维护珍某网合法权益,其请求法院判令:一、被告立即赔偿原告直接经济损失79960元;二、立即赔偿原告间接损失20万元;三、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无接触核心秘密不侵权

离开了珍某网一年多后,被原公司告上了法庭,这是20岁出头的张东没有想到的。

张东介绍,他入职珍某网站工作后,一直担任电话销售员,他的工作职责是,以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联系注册会员,或者是接听会员来电,了解会员需求,做会员跟进工作,促其由普通会员升级为高级会员。因为工作需要,公司给他提供了一种相当于VIP会员的珍某通服务,允许他自行注册了珍某网ID4728819。

2008年3月,张东从珍某网离职,但是他所拥有的ID4728819珍某通VIP会员服务,仍由他继续使用,原公司并没有要求他注销身份,或取消该ID在站内相互通信的权利。

据此,作为被告的张东辩称:“第一,本人在原告公司只是普通的电话销售人员,不知道也不可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第二,本人离职是由于公司人事调整,而并非如原告所称是因个人原因;第三,2008年9月,有珍某网会员通过QQ联系本人,希望本人帮助其联系一个会员,于是本人就在淘宝网上花10元钱,在一位淘宝卖家处购买邮件服务,联系上之后收取了该会员服务费100元;此后一共有5名会员来找我联系,共计只收取了500元,根本没有原告所谓的发展40名以上会员的事。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依据,请求法院予以驳回。”

法院调查:网站确有约定服务

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接案后如期开庭。调查显示,珍某网是珍某网公司运营的网站,其主要业务是为公众提供网络交友等互联网信息服务。

网站在《珍某网使用条款协议》中作了规定,即登陆网站人员可以免费成为会员,作为会员有权参与使用(但不是全部)网站提供的服务,但要使用其他功能和服务,包括与其他会员交流的功能,就必须成为付费会员。网站为付费会员提供珍某通服务,服务费用为1999元/年。珍某通具有联系其他会员,并享受珍爱红娘服务的功能。

网站同时又对拥有VIP身份的会员做了如下限定:“即不得利用VIP的发信权限,向其他用户推销‘可代其向指定客户发送邮件’的服务;或是以盈利及非盈利目的,帮助他人传达交友及求爱信息。”

同时,网站隶属的集团公司在《集团文件》中又对员工提出了保密义务,其要求:“员工在公司任职期间,严格保守公司的技术机密、商业机密,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策略、技术方案、软件代码、数据库、产品策划方案、美术设计方案和文档、运营数据、运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操作手册、技术文档、客户资料、财务数据、人事信息等。”

珍某网还向法庭出示了其在淘宝网上的调查取证及公证处的公证证据。

法院判决:

驳回诉求另循途径解决

法院调查后认为,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为珍某网的会员联系方式和会员站内相互通信的权利。其中,会员联系方式等存储于公司网站服务器,只有公司管理人员可以接触到上述信息;被告侵犯的仅是其主张的商业秘密中的会员站内相互通信的权利。同时,原告也确认,被告珍某网ID4728819相当于站内普通会员付费后取得的VIP会员账号。

珍某通服务主要功能即为VIP会员提供站内相互通信的权利,即使其可以通过点击网页上的“发送邮件”按钮,直接向珍某网其他会员发送站内信息等。此外,VIP会员、普通会员均不能在珍某网网页上,直接查看到其他会员的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

法院认为,本案案由为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但原告主张的珍某网站内相互通信的权利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商业秘密,是认定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前提和基础。而网站为VIP会员提供的服务,其自身并非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不构成法定意义上的商业秘密。

法院称,被告张东在淘宝网上出售“珍某网——珍某通会员服务”的行为虽有不妥,但不构成侵犯原告商业秘密的行为。法院建议“原告珍某网可另循法律途径解决”。

法院作出判决:驳回原告珍某网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5499元,由原告负担。(涉案被告为化名)

律师点评

商业秘密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

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金焰认为,被告利用其在原告工作的机会掌握到原告的会员信息,然后以此贩卖牟利,是一种违法保密协议的违约行为。对于违约的事实,被告也当庭自认,并承认获利500元。原告败诉的根本原因是原告立案时的法律适用的问题,因为客户信息一般很难构成商业秘密,然而原告以此案由立案,又无法证明其客户信息是商业秘密,因此导致满盘皆输。

金律师指出,商业秘密是不为大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通过该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措施。对本案,原告必须证明其客户信息采取过保密措施,即对商业秘密进行管理,要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权利人仅仅有主观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实施客观的保密措施。如签订保密合同、订立保密协议、安装监控、派有专人封存和保管有关资料等。以上三个要件,是商业秘密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会丧失商业秘密的所有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8日 12: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秘密相关文章
  • 离职员工带走客户资料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查
    近日,浙江嘉兴市某公司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称该公司前员工高某离职时带走了公司的客户信息,用于他自己在杭州xx区开设的公司,侵犯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工商部门随即展开了调查。经查,高某离开原公司后,在xx区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而其经营的产品与原公司相同。工商部门调查人员还在高某的电脑发现了大量原公司的客户名单、进货渠道、价格底线、技术方案、产品下线等信息。从记录来看,自今年3月起,高某已多次向名单中的客户销售与原公司同类的产品。高某入职嘉兴市的公司前,曾与该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表示,高某的行为已涉嫌侵犯该公司商业秘密。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嘉兴市南湖区工商部门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自今年南湖工商联合多部门开展护密维权专项行动以来接到的第一起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从以往的查处情况看,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的概率较高。据了解,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2023-06-09
    103人看过
  • 中国长城状告意大利菲亚特侵犯商业秘密
    记者从长城汽车公司了解到,石家庄市中级法院日前向菲亚特公司驻上海总部送达菲亚特侵犯长城汽车商业秘密起诉状。菲亚特上海总部以不是菲亚特总部为理由拒绝签收,要求送达意大利菲亚特总部。目前,石家庄市中级法院正准备通过司法途径向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送达起诉状。据介绍,今年6月,长城汽车公司以菲亚特侵犯其商业秘密为由,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长城汽车已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菲亚特曾私自到长城厂区的研发场地,偷拍了第一款轿车长城精灵在研发期间的照片。长城汽车公司认为,菲亚特作为竞争对手,通过假扮成长城汽车的客户或采用其他虚构身份,以商业间谍的方式,偷偷潜入长城汽车研发场地,刺探到了长城精灵的研发进展、研发方向,这对于长城精灵的竞争车型来说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菲亚特这种以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研发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据了解,长城汽车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之间的诉讼纷争由来已久。2007年6月,意
    2023-04-24
    202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几年
    一、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了解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并且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具体而言,侵犯商业秘密罪同时包含了以下几个构成要件:(一)犯罪客体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直接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和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其中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是主要客体,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是次要客体。(二)犯罪客观方面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方式: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3、违反约定或者
    2023-04-03
    229人看过
  • 离职员工窃取公司客户资料属于侵犯商业秘密吗
    离职员工窃取公司客户资料的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客户资源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通常情况下,客户信息还包括交易产品、需求数量、价格政策、结算方式等,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客户名单属于公司的保密文件,第三方无法掌握和知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获得经济效益,长期稳定地占据市场。一、侵犯商业秘密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
    2023-04-04
    251人看过
  • 如何告员工泄露商业秘密
    需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员工泄露商业秘密,若属于民事纠纷的,企业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若泄露商业秘密,达到以下规定的条件的,那么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企业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三)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四)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一、出卖公司机密判刑几年出卖公司机密判刑几年也就是关于泄露商业机密判刑问题。因为出卖公司机密也就是关系到公司的商业秘密问题。而如果是涉及商业秘密在签合同的时候有保密条款是可以再追究责任的。按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实施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量刑。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应当以侵犯商
    2023-02-27
    366人看过
  • 一员工被诉网聊泄露商业秘密
    北京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涉嫌违反竞业禁止案开审英国公司索赔23万一员工被诉网聊泄露商业秘密本报徐伟一边是知名的英国公司,一边是普通的中国员工;一边来势汹汹指责老员工违反竞业禁止索赔23万元,一边矢口否认泄密,向老东家讨要尚未支付的最后一个月工资。8月21日,北京市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违反竞业禁止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午9点,原告英国A.B.C.特选食品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抱着电脑显示器和主机步入法庭,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和咔咔作响的镁光灯,原告委托代理人表示,这台电脑是被告喻女士在公司工作时所用,电脑中的聊天记录足以证明其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事实。究竟孰是孰非?随着一声清亮的法槌敲击声,案件事实在原被告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逐渐还原了基本轮廓。原告:泄露商业秘密索赔23万被告:无劳动关系应驳回起诉中国员工与英国公司的雇员关系始于2008年。当年1月1日,被告喻女士与中国四达国
    2023-06-09
    398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罪怎么认定,侵犯商业秘密怎么处罚
    认定一、客观要件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二、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三、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四、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构成本罪主体。处罚侵犯商业秘密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6-12
    308人看过
  • 哪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下列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违反竞业协议或者保密协议,向他人提供单位商业秘密的;2、未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教唆、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3、其他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表现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而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如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上述第一种行为的继续。披露,是指将其非法获得的商业秘密告知权利人的竞争对手或其他人,或者将商业秘密内容公布于众;使用,是指将自己非法获
    2023-08-18
    450人看过
  • 离职员工侵犯商业秘密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
    2023-06-12
    90人看过
  • 员工截订单侵犯商业秘密侵权判赔2万
    一家公司发现离职员工在职期间私自截留订单,向客户销售公司同种产品,对此该公司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诉至法院。经过两审法院审理,最终法院认定这名离职员工构成侵权,判决该员工赔偿2万元。以下是相关内容报道。XX达公司是生产和销售汽车配件、滤清器等产品的企业。2009年9月1日王某与XX达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约定:王某离职后严禁泄露公司的销售渠道及相关商业秘密,离职后一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工作。合同签订后,王某在XX达公司负责销售工作,直至2011年5月离开。其间,XX达公司曾向伊朗某公司、南非某公司出口滤清器产品,迪拜某公司曾向XX达公司询问过价格。2011年7月15日,案外人本市某公司出具《证明》,证明王某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曾通过该公司代理向伊朗某公司、南非某公司、迪拜某公司出口销售滤清器产品。XX达公司认为,王某利用工作过程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在工作期间违反保密规定,从事同行业工作
    2023-06-05
    460人看过
  • 离职员工泄露商业秘密如何处理?
    王某原系某广告公司职工,双方签有《员工聘用合同书》一份,期限为2011年8月1日至2004年8月1日,并在该合同中约定乙方(王某)在合同期内和以后,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乙方在职期间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无关的业务,否则给甲方(某广告公司)造成损失,完全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乙方合同终止或其他原因离职时,应向部门主管人员交回所有与经营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通信、备忘录、客户资料、专业文件、图表资料及培训材料等。离职后五年内不得从事与本行业有关的工作,及与本公司客户有任何业务联系。某广告公司主张王某在离职后泄露了该公司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应赔偿违约金60000元,但在庭审中,某广告公司承认该公司对客户名单等资料并未采取保密措施。律师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
    2023-06-09
    369人看过
  • 怎样防止侵害商业秘密,如何预防侵犯商业秘密
    在我国,侵权一旦发生,就很难对商业秘密权利实施保护,而且实施保护的代价也很高。因此,中国的企业应采取全面的措施事前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力争把侵权风险将至最低。以下是一些可借鉴的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密做法:(一)商业秘密核查:公司商业秘密的发展和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最好实行定期审核的办法,即筛选商业秘密计划,找出所有潜在的商业秘密信息,确保其处于受保护中。(二)规定限制的访问区域、密码及所有秘密信息使用者的安全检查。(三)对敏感资料加密并放置安全地方存储。(四)如有可能,秘密信息的使用者只能有权使用信息的必要部分。(五)采取分类办法,如在材料上加盖图章,标明“秘密”或“机密”等字样。(六)与将要接触商业秘密的人订立保密协议和不得参与竞争协议。(七)要求出示雇员身份证和来访者通行证。(八)制定颁发雇员手册,对有关商业秘密、复印政策等做出规定。(九)对管理人员,主要雇员以及将会经常使用接触秘密信
    2023-04-19
    114人看过
  • 一起由员工跳槽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
    事情经过:树燊五金首饰厂(下简称“树*厂”)是宝安区公明镇塘尾村一家生产饰品爪链的来料加工厂,该厂老板_潘*基,香港人。饰品爪链是制造首饰的一种配件。树*厂认为自身生产爪链模具的制造及维修技术是自己的商业秘密。本案向某等四被告原为树*厂技术工人,1998年初被另一被告人林某请至上海工作,同样生产爪链,林某与被告人方某是上海某公司的股东,方某是大股东。故树*厂认为由于向某等四个工人泄漏了模具的制造及维修技术,而林某、方某使用该技术进行生产从而也侵犯了其商业秘密。相反,被告工人则称树*厂并未拥有什么“商业秘密”,在厂期间也未曾签订过任何保密协议,甚至连劳动合同也未签订过,爪链的生产是一项很普通的技术,根本无“秘密”可言。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1994年开始说起。被告人方某是一名台湾商人,从90年代开始从事饰品的加工贸易,因为成本的关系方某来到内地找寻饰品配件即爪链的生产商,并在上海金山区设立了一家
    2023-06-12
    247人看过
  • 新太科技前员工被判侵犯商业秘密一审获刑
    12月15日下午消息,胶着近4年的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员工被指侵犯商业秘密案取得阶段性成果。4名涉案人员被广州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许某等四名被告人原为新太科技公司职员,曾参与该公司IPSwitch软件系统源代码的研发工作。2006年6月,广州新太科技公司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向广州市公安局提出举报,称该公司几名员工离职后,涉嫌利用原公司专利技术进行低价竞争,给新太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2008年5月,4人被逮捕。2009年初,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向番禺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四人触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说,该四人以他人之名在北京市设立公司。2005年底至2006年9月间,将该IPS系统改造后交付客户使用,造成新太公司损失441.6万元。4名被告均否认控罪,并在辩护意见中对侦查人员的侦查程序、公诉机关提供的司法鉴定材料等提出质疑。法院在一审判决书中指出,被
    2023-06-09
    318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商业秘密
    相关咨询
    • 利用商业秘密成立公司算侵犯其商业秘密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05
      近年来,因人才流动导致的商业秘密侵权案数量不断攀升。法律也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但是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往往是多样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犯罪。那么利用原单位商业秘密成立新公司,哪些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侵犯商业秘密怎么判断是不是侵犯商业秘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03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企业经营都会有自身的商业秘密,但并不是所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都构成商业秘密,商业应当符合四个要件: 一、不为公众所知悉,即不为不特定的人所知的秘密性; 二、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一定的经济价值性; 三、具有实用性,即商业秘密一定要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不权仅停留在理论的水平上; 四、权利人
    • 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答辩状怎么写能立案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6
      通常来说起诉状内容应包含有,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民族、身份证号码、住址、以及电话号码。 有明确的诉讼请求。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 侵犯商业秘密罪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对象是谁?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30
      商业秘密权利人和合法的被许可人都具有原告资格。其中,权利人和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具有独立的起诉权;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权利人共同提起诉讼,或者在权利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也可以和权利人共同提起诉讼,或者经过权利人书面授权单独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2号)规定,在许可使用的情况下,
    • 员工离职,应承担商业秘密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27
      保密义务是员工的法定义务,从员工知道企业秘密就产生了。保密义务来保密义务。因此,无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有明确的保守商业秘密协议,劳动者离职后都应承担商业秘密的保守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