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1:03:43 444 人看过

利益冲突不仅在公司中,而且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应当明确的是,利益冲突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纠纷的产生,它仅仅是纠纷产生的一个潜在发生要素,只有在利益冲突无法化解的情况下才会

导致纠纷的实际发生。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从发展阶段上可以分为两种:事前化解机制和事后化解机制。如果利益冲突突破事前的制度安排的控制范围时,可以有事后的救济方式及时化解掉,利益冲突失控而引发的纠纷就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纠纷只是在逻辑层面上存在的。

具体到公司来讲,公司参与主体之间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导致公司纠纷的实际发生:

(1)控制公司利益冲突制度缺位或无效;

(2)化解利益冲突的事后救济机制的缺位或无效。从实践来看,公司的利益冲突首先是通过公司股东在设立公司之初所进行的谈判,以合同安排的形式解决或预防的。这种合同安排在公司成立后演变为公司的章程从而成为一种主要的事前化解方式;另一方面,公司法和其他法律提供的外部干预和救济构成了公司纠纷的事后化解机制。当公司参与人的利益冲突超出事前的制度安排的控制范围时,及时将冲突消弭于无形,从而及时排除了公司纠纷的存在。但是,公司利益冲突的事前约束和事后救济制度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效。利益冲突一旦脱离约束与化解的樊篱就可能爆发从而导致公司纠纷的发生。

我国的很多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直接改制而建立的,在我国的公司实践中,不仅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公司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且许多本不该带到公司中来的问题也进来了,这就使得整个利益博弈格局更加复杂化。主要表现为三点:(1)国有股东地位畸高。由于国有股直接关系到国有财产从而涉及到经济所有制的问题,因此公司法对国有股东多方照顾,加上独特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实践基本上成为国有股东利用公司这一道具进行的“非公非私”的乱舞,而其他公司参与人充其量也只是与国有股东共舞。更为严重的是,这样一来,整个公司制度实际上就留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缺口,国有股东在持有对公司出资所有权的情况下而享有股东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无法克服的逻辑困境和法律死角。(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虚设。由于我国大部分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多数都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从内部的治理结构上,也仅仅是将原有的“老三会”变为现在的“新三会”。新瓶装旧酒,不仅由工会转化而来的监事会形同虚设,而且股东会和董事会也成了国有股东其实是国有股东代表即公司管理层的一言堂,内部人控制严重,使内部治理结构这一重要的制衡机制处于失效状态。

(3)债权人的软约束。公司的主要债权人限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银行,这样国有控股的公司和国有银行之间基本上就是同受国家控制的“关联交易人”关系,甚至公司债权人是在受到国家意志控制的情况下被动进入公司这个是非舞台的,债权人对公司的约束基本处于有气无力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公司参与人均可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合同安排以解决或预防利益冲突的产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学者F.H.Easterbrook和D.R.Fischel在他们的著作《公司法的经济结构》中提出:从规范意义上说,公司法应当尽可能允许公司的参与者自由谈判,减少强制性规定,才能维持市场效率。强制性的规定只不过是为了补充公司参与者的契约所留下的缺口或空白,从而使他们之间的契约趋于完善或变得更有约束力。这种合同安排在公司实践中通常是公司发起人在公司设立阶段制定的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等,公司成立后,公司章程成为约束公司、股东、董事和经理等各个公司参与人的协议。

钱卫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3日 04: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债权人相关文章
  • 征地拆迁利益冲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征地拆迁速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和房屋被拆迁,成为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据测算,2009年至2010年,耕地面积至少减少1.6亿亩,将有近3000万农民失地。随着土地的流失,附着在土地上的各种权益也将随之流失。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弱势的状态。这一弱点表现在:首先,农民对征地前期工作参与不够,对征地和工程建设没有发言权和知情权,被征地农民对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缺乏抵抗力,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程序民主、透明度不高,这也是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抱怨不满的重要原因,征地拆迁补偿申请成本过高,难以落实;最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乃至农村干部在补偿费分配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被安置农民的个人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征地拆迁矛盾的症结,不仅在于双方地位的巨大悬殊和不平等,更在于利益分
    2023-05-31
    359人看过
  • 关联企业的利益与冲突
    在普通公司法上,公司的法律人格的独立性是建立在其经济独立性基础之上的。这种假定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利益(corporateinterest)中心主义。公司利益高于其他任何利益,它是衡量股东会决议的合法性和确定董事会成员责任的基准。在这种情况之下,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甚至与债权人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公司法就是为了保障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追求利润,确保公司的持续的偿付能力和资产发生增值,保证股东的股利的分配和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公司的治理结构典型地包括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股东会所参与的公司的业务是非常有限的,在通常情形下,股东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实现其自己在公司中的财产利益。在出现具体问题时,就通过多数原则来解决。监事会只是对公司,主要是对董事会的一种业务监督,终其目的也是为了公司和股东以及债权人利益而实行的监督。而董事会则是直接对追求公司利益负责,是具体负责公司业务执行的机构。所以,三者的终
    2023-06-09
    183人看过
  • 如何解决公司改制前后的诉讼时效冲突问题
    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法理,新法只能对其施行以后的行为发生法律效力,而不能溯及到其施行以前的行为,在新公司法施行前所发生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违法决议,股东们应当自违法决议作出之日起2年内向法院起诉。这样既可以保证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又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可预期利益。一、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不分配股利时怎么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不分配股利时的处理方法如下:1、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有程序缺陷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无效确认或者撤销诉讼;2、股东可以行使退股权;3、股东会通过股利分配方案,公司董事会拒不执行的,股东可以直接以公司为被告提起支付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
    2023-03-29
    70人看过
  • 员工利益冲突指的是什么
    指员工在履职过程中,其职务所代表的公司利益、客户利益或投资者利益与其自身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可能损害公司、客户和投资者利益的情形。利益:包括金钱、实物、有价证券等财产性利益,以及具有或能带来经济价值的非财产性利益。员工利害关系人:与员工存在合伙、合作或联营关系的自然人或法人,以及与员工有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员工利益冲突管理遵循“风险覆盖、主动申报、利益回避、零容忍”的原则,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全体员工需做到“心有所守、行知所拒”。一、单位加班是否可以拒绝单位加班可以拒绝。一般情况下,公司要求员工加班有两个条件:首先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其次,公司应在延长工作时间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但并非所有员工都能拒绝公司的加班要求,由于下列情况,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劳动者不得拒绝:一、是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或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二、是生产设备、交通线路、公
    2023-04-11
    190人看过
  • 公职人员冲突如何解决
    公职人员打架处理如下:如果构成轻微伤的,按照治安案件处理,予以行政拘留,而达到轻伤的,则是按照刑事案件处理。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的条件: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但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罚不足以惩戒,经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批准,对行政相对人处以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
    2023-07-06
    305人看过
  • 工商变更和公司法冲突怎么解决
    一、工商变更公商变更是股份公司改组。改组的内容包括公司业务职能的改变和组织上的分立与合并。公司业务职能的改变具体表现在公司创建的宗旨、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向、产品类别与规格等项目的变化上。公司变更必须按国家制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公司必须首先提交变更报告书,包括变更的目的及变更的具体内容,经股东大会审批、备案,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否则被视为违法。公司发生分立或合并以后,无论是继续存在的存续公司,还是合并以后的新设公司,都会发生业务职能的变更,都需要变更公司章程。业务职能变更和公司组织变更是同一变更过程的两个方面。二、工商变更和公司法冲突怎么解决任何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都不得对抗法律规定,这是最基本的一项常识,所谓股东协议冲突的对象,最多就是与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章程发生冲突,那么,股东协议与公司章程哪个效力更大。股东协议是公司成立的基本前提,它明确了股东各方的权利义务,是合作各方
    2023-02-10
    450人看过
  • 修改前后公司法诉讼时效冲突的解决
    如何解决《公司法》修改前后的诉讼时效冲突。相应的规定是:新《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和旧《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旧《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的合法权益的股东利益,新《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违法、侵权行为。”行政法规无效。股东会、股东会、董事会的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p>根据旧《公司法》第111条规定,股东有权提起的诉讼为“停止侵权诉讼”,就股东大会的非法决议和股东如何保护自身权益而言,其性质属于侵权诉讼,旧的《公司法》没有做出更明确的规定。显然,只有一句可操作性不强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制止违法侵权行为”并不能真正保护
    2023-05-02
    195人看过
  • 公司制度和劳动法冲突
    如果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依法建立,其内容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的,本身就是违法的,当然以《劳动法》为准。这样的规章制度,劳动者可以不执行,劳动执法部门还应责令其废止或修正。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并规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一是通过民主程序;二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三是已向劳动者公示。一、旷工三天能解除劳动关系吗旷工三天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用人单位依据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如果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一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法定程序;二是用人单位应当提出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规章制度内容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并公示告知劳动者后,这样的规章制度合法有效。履行上述程序后,如果发生旷工行为,用人单位即可行使单方解除权,并且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二、
    2023-04-05
    350人看过
  • 侦查阶段的利益冲突有哪些
    利益冲突,就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刑事诉讼中的利益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的时候,由于追求利益客体的同一,在利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益冲突与矛盾便不可避免。冲突的前提———犯罪的发生。就社会作为一个机体而言,在犯罪发生之前,社会按照法律所确立的秩序,处于良性运转状态。犯罪是有害于社会机体的侵害行为,一旦犯罪发生,便打破了社会机体作为一个系统的平衡。而作为一个系统,既有自我免疫的功能,也有排除侵害以恢复机体平衡的机能。为恢复社会机体系统的平衡,社会中负有保障安全与维护秩序职责的国家司法机关,便需要通过对犯罪的追诉与惩罚,来满足权利保障、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的职责要求,由此导致刑事诉讼的开始。因此说,没有犯罪,就没有刑事诉讼,也就不可能产生刑事诉讼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冲突的动因———侦查机关的职责要求。利益主体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刑事诉讼中的自然人还是国家机关
    2023-04-25
    352人看过
  • 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
    众所周知,公司乃是一个多元利益汇聚的组织体。如何协调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关系并给予其合理的制度安排,无疑是公司法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是否给予股东知情权以及给予其多大程度的知情权的问题上,主要涉及到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的平衡。如果过于限缩股东的知情权,将有可能严重地影响股东财产性权利或者身份性权利的行使,对股东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约束机制的形成。而过于扩张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应有的商业隐私以及秘密构成极大地威胁,最终害及公司的合法利益。因而,在设计股东知情权制度时,立法者应在这两个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循环往复,寻求双方利益保护的最佳平衡点。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范即体现了这一理念。一方面,立法者在对待股东的知情权问题上,持一种积极的肯定态度:从总体上不仅吸收了原来法律的既有内容,同时还将其范围做了大大地扩展;而另一方面,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法律对股东知情
    2023-06-09
    279人看过
  •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程序中的冲突及解决
    1、中国证监会与商务部就审批程序的冲突与协调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主管部门中,中国证监会与商务部是两个最重要的审批机关。证监会主要审查外资并购行为是否对中小股东造成了利益损害,监管并购各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适当性,以及对全面要约义务的豁免申请进行审核;而商务部主要负责外资产业政策、企业性质变更(由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及行业垄断问题的审核。我们看到,在实践中,收购人不论是先获得商务部批准,还是先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全面要约收购豁免,都在程序上存在着问题。在《通知》与《暂行规定》发布后,唯一完成的华润锦华收购案例中,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我们看到华润锦华于2003年6月9日公告称外资并购获得商务部的批准,同意股权转让与股权转让协议并同意公司相应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于2003年6月24日公告称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对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假设此案例中华润锦华没有获得证监会的要约收购豁免,则收购
    2023-06-05
    205人看过
  • 遗嘱冲突如何解决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遗嘱的法定形式有5种。公允遗言、遗书、代书遗言、录音遗言、口头遗言。内容冲突时,必须低遗嘱的相应内容失效,测遗嘱效力高低的原则是:公允遗嘱优先于一般形式的遗嘱,遗嘱者欲撤销或变更公允遗嘱,公允遗嘱必须以公允遗嘱的形式有效数件内容相抵触的遗言中有公允遗言的,以最后立的公允遗言为准。后面的遗嘱要比之前的遗嘱优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公证遗言的话,以最后制作的遗言为准。遗嘱发生冲突时怎么办遗嘱发生冲突时遗赠扶养协议先于遗嘱。首先,被继承人在生前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并立遗嘱的,继承开始后,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不抵触的,遗产按协议和遗嘱处理;有抵触的,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其次,被继承人留有遗嘱的,应当先按照遗嘱执行,只有遗嘱未处分的财产才能进入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人依照遗嘱取得遗产后,仍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取得遗嘱未处分的遗产。《中华人民共和
    2023-07-02
    56人看过
  • 地区冲突怎么解决
    一、地区冲突怎么解决第一,改革,自上而下,当局者一定要做出表率。从各方面去解决矛盾,根本上要解决制度的不合理问题。譬如,教育、医疗、选举等,保证人格的平等。第二,实行宪政,人权高于一切,人权既不是大棒更不是特色,一系列普世价值要贯穿于各项法律。第三,从经济平等着眼,进而找内部深处的社会原因包括文化、宗教、信仰等等。第四,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武力去维护正义的底线,记住这是以生命的平等与尊严为标准的,超过这个范围既是非正义的,坚决打破大民族主义的堡垒。第五,要尊重多数人的选择,更要保护少数人持有的真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消灭少数人的专权。二、地区冲突的根本原因1、相互依赖性。当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而相互依赖时,可能会存在冲突。2、不对称关系。当双方在权力、价值或地位方面显著不同时,存在着不对称关系。如果依赖性不是相互的,而只是单方面的,则有可能增加冲突。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可能会造
    2023-06-08
    209人看过
  • 探讨员工利益冲突的实质要义
    指员工在履职过程中,其职务所代表的公司利益、客户利益或投资者利益与其自身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可能损害公司、客户和投资者利益的情形。利益:包括金钱、实物、有价证券等财产性利益,以及具有或能带来经济价值的非财产性利益。员工利害关系人:与员工存在合伙、合作或联营关系的自然人或法人,以及与员工有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员工利益冲突管理遵循“风险覆盖、主动申报、利益回避、零容忍”的原则,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全体员工需做到“心有所守、行知所拒”。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问题根源---利益冲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冲突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经济人"假设。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经济人"假设来加以解释。对稀缺资源的追求和竞争,使得冲突不可避免。同样在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活动中,这一假设也不例外。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政府与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征
    2023-07-20
    342人看过
换一批
#债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债权人
    词条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债权人
    相关咨询
    • 律师利益冲突怎么解决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9
      律师执业来源于委托人的委托,因此利益冲突就是接受委托的前提。对利益冲突应当做狭义的理解,即同一案件或者一定期限内具有法律利益冲突的其他案件。本案中,若一方委托的同一律师处理的不同事务(如身份权、刑事辩护等)原则上不存在利益冲突。但若律师利用前次委托之便为后一委托事务损害前次(后次)委托人利益的,就存在利益冲突,可向律协举报。第三十九条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
    • 股东股权利益冲突解决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14
      我国《公司法》将股东平等原则表述为“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同股同权主要指相同一股具有同一表决权,同股同利则主要体现为按持股比例分配股利、分配剩余财产等规定。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在本文中为您介绍了公司股东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利益冲突交易的一般准则 利益冲突交
    • 公司利益冲突小股东如何追讨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6
      一、股东起诉其他股东什么情况下股东可以起诉其他股东?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此项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或者利用关联关系损害
    • 行政处罚中的利益冲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6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自觉防止利益冲突。本条例所称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其职务所代表或者维护的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之间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本条例所称利益,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是指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期权、债权等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非财产性利益是指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在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人事任免、奖惩、执法裁量
    • 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与解决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0
      (一)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概念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成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前提。民事权利能力是与人的生存分不开的,它始于出生,终于死亡,非法律规定不得剥夺。(二)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由于各国对出生、死亡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法律冲突。1、各国民法对出生的理解与规定有很大差异。2、各国民法关于死亡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死亡在法律上可以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