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对不知情的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9 11:13:37 365 人看过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

(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

(五)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六)协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

(七)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被告人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某一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误认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上游犯罪范围内的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明知的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一、不知情犯罪怎么判刑

要看涉嫌罪名,如果确实不知情、法律也不能推定为知情,这种情况一般不涉嫌犯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1日 04: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关于认定知名商品的法律知识
    一、如何认定知名商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知名商品”。人民法院认定知名商品,应当考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进行任何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负举证责任。实践中,判定某一具体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根据一定的地域范围如省、地市等特定市场范围内,与该具体商品有销售、购买等交易关系的人以及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对该具体商品的知悉程度加以认定。在具体操作中,一般应当参酌该具体商品广告量、销售时间、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声誉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二、认定知名商品需要哪些材料1、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特有(独创)证明;2、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最早、连续使
    2023-06-23
    129人看过
  • 法律对借条上的担保人怎么认定
    一、法律对借条上的担保人怎么认定“借条上的担保人就是对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人员,一般情况下先是抵消债务人的钱,若剩下的部分债务人还是无法按期还,担保人依然要还。”连带责任保证特点1、连带责任保证是由保证人与主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证方式。作为保证方式的一种,当事人应当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但我国《民法典》规定,如果保证人与保证权人对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没有作出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连带责任保证。2、由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对主合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对主合同债务均负有全部清偿的责任。3、主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一旦主债务人到期不履行主合同债务,债权人既可以要求主债务人清偿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二、借条担保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分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1、一般保证责任。
    2023-06-17
    190人看过
  • 剐蹭不知情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处理期限
    车辆轻微剐蹭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者自行离开不算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上述的情况属于轻微碰撞,并且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才走的,所以其目的不是逃避法律的追究。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期限最长是5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扣车辆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0日,责任认定轻微事故期限在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一、如何证明不知情逃逸1、出了交通事故,你不知情,在交通队来看不是理由,出了事故对方报案,而你离开了现场,法律上就属于肇事逃逸,法律不管你是否知情。2、一般交通队确认了你的责任,你自己也认可了自己的责任,事故处理的方法:如果无法恢复事故现场,事故责任明确、损失不大,交通队一般会让肇事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让交通队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签字后,就可以领回肇事车辆(如果车辆被扣)。如果不服,可以凭认定书去法院起诉解决。3、
    2023-04-06
    363人看过
  • 相关法规对知情权的规定
    关于企业知情权的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身体状况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在当前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劳动者的简历造假的现象比较严重,制作假学历、虚构的工作经历等。企业知情权在法律上确立,有利于诚信意识的健全,有利于企业防范员工因虚假入职带来的法律风险。什么是知情权知情权的含义。公民对于非秘密级别的事物,享有知情权。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
    2023-07-06
    445人看过
  • 对我国司法解释上司法认知的相关规定的检讨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没有司法认知这一概念,相关的内容的规定集中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三个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在1992年发布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1992年《意见》)第75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2)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5)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对于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有学者认为本条规定虽然没有使用司法认知一词,但当事人无需举证的后果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上述五种事实,因此,本条从另一个侧面规定了司法认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规定。[5]在此,论者混同了司法认知与自认、推定、预决事实、公证事实,另有学者认为,我国从立法的角度直接将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列为司法认知的对象,
    2023-06-06
    85人看过
  • 知情不报的刑法规定
    知情不报罪属于帮助犯罪分子逃脱或掩盖犯罪事实等行为。在一般情况下,知情不报并不构成犯罪,不违法。但若采取积极帮助行为,则可能成为共犯、包庇、窝藏罪等。知情不报属于什么罪:第一,一般的情况下,知情不报并不构成犯罪,即只是单纯的和犯罪人、犯罪事实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的知情不报,法律上是不违法,所以不构成犯罪。第二,若采取相对积极的行为,帮助犯罪分子逃脱或着是帮助其掩盖犯罪事实等,就可能成为共犯,或是包庇、窝藏罪等。绑架案知情不报有什么罪名行为人对绑架案知情不报的,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有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的,构成窝藏、包庇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3-06-30
    385人看过
  • 法律如何认定应当知道的
    一种是直接反映而形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另一种虽然是客观事物已经存在,但不能直接通过感官器官反映到大脑,必须通过法律上的论证或者有关机关的裁判认定,才能形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一、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一般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二、行政处罚后多久起诉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之后的六个月内可以起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的六个
    2023-03-20
    455人看过
  • 一方不知情是否认定有对方个人债务
    不一定是个人债务,得具体分析。1、若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义借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虽然另一方不知情,但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不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认定为个人债务;2、成立债权债务关系时,虽然夫妻一方不知情,但事后进行追认的,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需要以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一、离婚借条另一方不知情属于共同债务吗1、离婚另一方不知情的借条不一定属于共同债务,如确实不知情、且该借款只有借条,没有银行流水记录、而且也没有用于家庭生活,应当属于个人债务。2、认定借条是夫妻债务还是个人债务的依据(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夫妻一
    2023-03-10
    446人看过
  • 法律规定贩毒知情不报什么罪?
    一、法律规定贩毒知情不报什么罪?知道而不报,不构成犯罪;如果知道而包庇,则有可能构成贩毒者或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
    2023-04-16
    286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对方不知情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吗
    只要起诉条件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就可以起诉。1、公安机关在受理期限内,任何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审查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2、公安机关在审查期间,任何一方就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审查。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二条,审查申请人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申请的,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两日内,将审查申请连同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材料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查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提交案卷材料。第七十四条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审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查结论:(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
    2023-08-08
    381人看过
  • 论驰名商品认定的法律知识
    1、如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认定驰名商品,在中国具有一定市场意识并为有关公众所知的商品,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知名商品”。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品,应当综合考虑销售时间、销售面积、销售量、销售对象、宣传的期限、范围、地理范围以及对驰名商品的保护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承担举证责任在实践中,确定某一特定商品是否为驰名商品,应当根据销售人员的知情情况确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如省、地、市,与特定商品和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发生采购等交易关系。在具体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广告投放量、销售时间、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美誉度等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其次,需要哪些材料来认定知名商品。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的最早连续使用证明。有关公众对货物了解的证明。商品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利税、上市时间、销售面积、市场占有率证明。资
    2023-05-02
    403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下的新型毒品认知
    新型毒品包括: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苯丙胺类兴奋剂如冰毒、麻古;第二类是致幻剂如:麦角乙二胺(LSD)、氯胺酮(K粉);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如: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如:氟硝安定和-羟丁酸等。2020年新型毒品有哪些第一个就是甲基苯丙胺,俗称的冰毒,该中毒品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让人产生极为严重的依赖性。第二个是摇头丸,由于让人产生幻觉让人兴奋,服用者甚至会跟随音乐猛烈摆头而得名。第三个是K粉,毒性强烈,服用者会出现各种幻觉。第四个是咖啡因,若是大量使用会让人惊厥并严重损害人体。第五个俗称海乐神,是一种麻醉迷药。《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
    2023-07-08
    154人看过
  • 现行法律对消费者知情权保障的不足之处
    【消费者】现行法律对消费者知情权保障的不足之处我国除《消法》外,其他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都有关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规定。但是立法的分散却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了诸多的不便。1.对消费者知情权内涵的规定过于狭窄和原则。《消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有义务实行售后服务,而对于售后服务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并没有规定,消费者实际上只得到了一个虚有的“售后服务”的权利。第19条仅规定了消费信息的真实性,而对消费信息的准确性、充分性、适当性没有作出规定。在某些情形之下,消费者的权益仅凭一个“知悉真情权”是难以得到保护的。所谓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具体含义不明确,存在歧义。对经营者不履行答复义务没有规定相应责任,导致义务难以落实。2.消费者知情权受损害后难以实施有效的的救济途径。从性质上来说,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犯,属于典型的民事侵权,消费者理应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2023-06-07
    131人看过
  • 法律上是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明确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一、感情破裂离婚后抚养权归谁双方因感情破裂离婚的,小孩跟谁一起生活、成长更有利,抚养权就归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
    2023-03-27
    27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法律怎样认定不知情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4
      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居民身份证是公民的法定身份证件,其主要功能是公民从事有关活动时证明本人身份。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时,各相关证件使用部门负有核对人、证一致性的义务,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持证人办理相关业务。如果居民身份证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居民身份证法》十七条也明确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
    • 非法拘禁认定不知情的从犯如何认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09
      非法拘禁不知情从犯有谅解书具体怎么判要结合具体案情、后果和证据综合考虑,取得受害人谅解,有被判缓刑的可能,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
    • 法律对破裂感情的认定如何认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4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认定为夫妻感情破裂:夫妻一方或双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或者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
    • 不知情就销赃的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4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窝藏,或代为销售犯罪所得或收益的,不属于犯罪行为,不会受到刑法处罚。 因为法律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规定,明确要求销赃人对犯罪所得的性质,是明确知晓的,若行为人不知情窝藏、转移、代为销售等,则不符合该罪的规定,自然不需要接受处罚。
    • 怎么认定销赃知不知情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