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与网络诈骗的量刑是怎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5 06:00:25 382 人看过

网络诈骗新刑法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量刑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3、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4、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

一、网络诈骗罪怎么量刑

网络诈骗属于诈骗罪的一种,可参照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惩罚:

参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4日 03: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网络谣言相关文章
  •  网络谣言的处理策略
    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网络平台上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时,当事人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等。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另外,当事人还可以报警,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名誉权如何维权?侵犯他人名誉权是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如果受到这
    2023-08-28
    280人看过
  •  消除网络谣言的方法
    诽谤罪是指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构成的罪名,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非网络造谣在刑法上被称为诽谤罪。如果因诽谤、诋毁行为构成犯罪,受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额通常会根据侵权行为以及造成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期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 诽 谤 罪 可 以 精 神 损 害 赔 偿 吗 ?诽谤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诽谤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如果因名誉诽谤造成受害人损害,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
    2023-09-29
    207人看过
  • 哪些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如何量刑定罪的
    一、哪些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如何量刑定罪的1、网络诈骗一般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网络诈骗罪
    2023-06-16
    93人看过
  • 网络谣言都有哪些传播网络谣言会犯哪些罪
    离婚证起诉离婚程序离婚起诉书协议离婚离婚损害赔偿离婚诉讼很多时候谣言都是对当事人不利的一些话,可以说会对当事人造成一些损害。而现在谣言的传播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方式下,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谣言的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谣言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那我国规定的网络谣言都有哪些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一、网络谣言都有哪些根据制造的谣言内容的不同,网络谣言主要有以下六类:1、网络政治谣言主要指向党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内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等内容,让公众对国家秩序、政治稳定、政府工作产生怀疑和猜测,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就属于这一类。2、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引发“抢盐风波”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群众逃亡并导致4人遇难的响水县“
    2023-04-28
    210人看过
  • 受到网络吹捧的谣言怎么判刑
    网络上散布谣言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处罚规定?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刑法》中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既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二、传播疫情涉嫌什么罪传播疫情会涉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行为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根据《刑法
    2023-03-22
    66人看过
  • 网络谣言罪的解读是什么?
    我国刑法中没有网络造谣罪这一罪名,但是在网络上捏造事实,侮辱他人,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当行为人利用网络信息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时,应当被认定为诽谤罪,要受到刑事法律的惩罚。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5000次或者转发500次以上的,造成诽谤的受害人精神或肉体伤害的。网络造谣罪该怎么处罚网络造谣罪的处罚:1、网上造谣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网络造谣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受害者因诽谤死亡;引起当地群众公愤;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等。受害人不告诉或者不能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3-07-01
    66人看过
  • "网络诈骗的罪与刑罚"
    网络诈骗的概念:网络诈骗通常是指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骗取他人财产的诈骗手段。量刑标准:1、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网络诈骗罪如何量刑网络诈骗罪量刑如下:1、电信网络诈骗金额超过三千元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两千元,刑期可增加一至两个月;2、电信网络诈骗金额达到三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至四年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一万元,刑期可增加六个月至一年;3、电信网络诈骗数额达到五十万元,量刑起点可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每增加五万元,刑期可增加一年至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2023-07-07
    470人看过
  • 网络诈骗主犯与从犯的量刑一样吗
    网络诈骗主犯与从犯的量刑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主犯,应根据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事实情况应当归属的法定刑幅度,依照刑责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主犯的刑种或刑期,不应从重处罚。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主犯和从犯的区别有哪些?(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
    2023-04-02
    131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会受到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行为人肆意散步网络谣言的,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或者社会恐慌,则应当按照如下规定承担刑事责任: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网络谣言侵犯的是哪一种权利网络谣言侵犯的是名誉权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
    2023-07-29
    326人看过
  • 网络谣言转发500次
    法律综合知识
    肆意捏造虚构事实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大范围的散布,若此种行为被成功转发500次,那么将有可能触及到诽谤罪的法律红线,面对的是被判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严厉刑罚。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如何判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诽谤的犯罪行为给予了精确且具体的解释说明,其中明确指出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情节严重”:1.同一个诽谤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超过5,000次,或者被成功转发的次数达到500次;2.给受害者本人或其近亲属带来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3.在过去两年内,因诽谤行为已经受到过行政处罚,却仍然再次进行非法诽谤的;4.其他严重程度相当的情况。同时在这里我们需要提醒您的是,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诽谤罪的成立必须是出于故意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编造的虚构事实,仍在网络上恶意传播和散布时,才构成诽谤罪。反之
    2024-08-13
    181人看过
  • 网络谣言举报标准
    网络造谣即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其立案标准分为四种情形: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信息的传播导致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亲属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两年内曾因为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以暴力或其他方法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其他严重情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情节严重”,才能达到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以上四种情形之一。且网络诽谤罪除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不告不理案件。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多久网络造谣罪最高判刑是七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
    2023-07-01
    432人看过
  •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法律综合知识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3、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
    2022-02-19
    167人看过
  • 网络谣言制造的责任是什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网络上制造、传播谣言的,应当视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的;(三)威胁放火、爆炸或者投掷危险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罪行,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在被告知后处理。第一款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会告知人民法院,但举证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29
    2023-05-31
    69人看过
  •  网络谣言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该段内容讲述了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将受到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具体而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法权益,都将构成民事侵权,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也将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因此,该段内容强调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不容忍网络欺凌和违法行为的存在。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即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将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 网 络 造 谣 罪 与 诽 谤 罪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网络造谣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在于,网络造谣罪是指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诽谤罪是指在网络上散布他人名誉上的虚假信息。这两种罪行在主观方面和
    2023-09-08
    454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网络谣言
    相关咨询
    • 诈骗会传播网络谣言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2
      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作为行为者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是违法的,必须受到治安处罚。没有次数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网络谣言要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15
      刑事责任。利用网络直播从事煽动推翻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等破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利用网络直播活动销售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色情、淫秽物品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利用网络直播活动侮辱他人、诽谤他人、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
    • 网络传播谣言的刑事责任
      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06
      如果有人散布虚假信息,并导致恶劣后果发生,那么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散布虚假信息罪”。这一犯罪行为的定义是指捏造或传播虚假的危急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等)、疫情、灾害报告、警察通报等信息,并将这些虚假信息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或者明知所述为虚构内容,仍意图借助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以造成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如果散布虚假
    • 最新网络谣言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怎么规定的?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21
      《刑法》中没有网络造谣罪,但有诽谤罪。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诽谤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四、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