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过失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2 15:05:52 242 人看过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构成本罪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然而,在一些特定状况下,同样有可能出现过失犯罪的情况。

本罪所涵盖的违法行为,即是实施放火、决水、爆炸或向公共场合投掷危险物质之类的危险手段来危害公众安全。

然而,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若行为人对于其行为可能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具有预见性,却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却过于自信地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规避,最终导致了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21: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一般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的司法解释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刑标准有: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般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怎么判刑的1、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各种不常见的危险方法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上发生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同一类型的犯罪,同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具体的犯罪方式、方法也有多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还会变换新手法,出现新的犯罪形式。刑法不可能
    2023-07-03
    432人看过
  •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1.主观要件,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2.客观要件,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性或者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该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一)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后者必须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后果才构成犯罪;前者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二)主观方面前者是犯罪的故意,后者由过失构成。在司法实践中,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难以区分。两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已预见,并且都不希望结果发生。但前者虽不希望却未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任何措施,而是心存侥幸任其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均不违背行为人
    2023-07-24
    96人看过
  • 我国刑法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至于其具体包括哪些形式,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应把握以下两点:(1)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2)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的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因此,对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既不能作无限制的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即除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采用的犯罪方法与失火、爆炸等方法的严
    2023-03-03
    216人看过
  • 过失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几年
    一、过失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几年过失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使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陷入危险的,就应该立案。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能判缓刑吗符合判缓条件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能
    2023-08-14
    213人看过
  •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哪些情节会影响量刑标准?(一)案件起因;(二)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三)被告人平时表现,有无悔罪态度;(四)退赃、退赔及赔偿情况;(五)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谅解;(六)影响量刑的其他情节。三、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是什么?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认定的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
    2024-01-05
    27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过失以危险方法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什么叫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 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以危险方法实施处罚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1
      不同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能以该罪论处。因此,刑法规定,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过失以危害公共安全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29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司法实践中,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至于其具体包括哪些形式,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应把握以下两点: (1)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是指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以外的危险方法; (2)过失以其他危险方
    • 2022年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怎么处罚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21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指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主观表现为过失,该罪属于结果犯,不同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能以该罪论处。因此,刑法规定,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法院会判多久?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3
      依照本条规定,犯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