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性质的两分法与中国仲裁法的完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20:55 336 人看过

内容提要:仲裁是一种受到国家司法体制支持的法律服务行为。仲裁的基本性质是契约性,司法性是仲裁的重要衍生特性。仲裁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如果某个问题是内部关系问题,那么就应该着重考虑其契约性;如果是外部关系问题,就应着重考虑其司法性。这就是仲裁性质的两分法。

关键词:仲裁性质两分法法律服务

一、清楚界定仲裁性质的意义

关于仲裁【1】的性质,我国《仲裁法》暂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仲裁性质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础,对仲裁性质的界定是否清楚,直接关系到仲裁法实效的好坏。信手拈来当前仲裁法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发现,其突破口无一例外都在仲裁性质的问题上。例如:

1、仲裁机构的性质。国际上的仲裁机构大都是民间的,问题在与仲裁机构是否可以是半官方的。如果仲裁的性质是契约性,那么仲裁机构最好是纯民间性质;如果仲裁具有司法性,那么半官方机构(比如事业单位)可能更加合适。

2、临时仲裁。我国是否像多数国家那样应该允许临时仲裁?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那么应该让当事人有缔结临时仲裁协议的自由,只要当事人自愿承受临时仲裁的不利之处;如果仲裁有司法性,那么在一国觉得发展临时仲裁成本过高、收益有限,且其它司法解决机制足以满足当事人的需要时,她可以选择不发展临时仲裁而尽量去完善已有的机构仲裁。

3、非国内仲裁。这一理论的主旨就是尽量减少法院对仲裁的干预,尤其是仲裁地法院对其境内作出的裁决的的监督。这一理论能否成立?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这一理论当然可以成立;如果仲裁有司法性,那么过渡减损法院的干预就是不可能、也不可为的。

4、仲裁责任。仲裁员与仲裁机构是否应当为其错误裁决承担责任?如果是,那么这种责任的主观要件是什么?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那么作为契约的一方,仲裁员或仲裁机构的人应当为其履约不当承担责任,而且这种责任应以故意与过失为主观要件;如果仲裁是司法性的,那么仲裁员与仲裁机构应当于法官一样,仅在有限的情况下承担责任,即仅以故意为主观要件。

5、惩罚性赔偿判决。仲裁员是否有权作出惩罚性赔偿判决?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那么仲裁员非经当事人同意无权做出此种判决;如果仲裁是司法性的,那么在某些国家(一般是英美法系国家)这种裁决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可以作出的,有时甚至不需当事人明确授权。

6、友好仲裁。仲裁员是否可以不依严格的法律规则,而依据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那么只要当事人一致同意,这未尝不可;如果仲裁是司法性的,那么即使当事人一致同意也不得减损法律的本来规定。

7、仲裁第三人。是否应允许仲裁中存在第三人?如果仲裁是契约性的,那么仲裁员显然无权径行追加第三人,而双方当事人以及第三人都同意的情况,实际上是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仲裁;如果仲裁是司法性的,那么在特定的情况下,仲裁员或法院可以追加第三人以求争议的公正解决。

可见,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都依赖于仲裁性质的明确,在如此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情况下,不谈性质仅就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

二、仲裁性质的两分法

(一)概说

关于仲裁的性质,主要存在四种说法:契约说、司法权说、混合说、自治说。如今多数学者都赞同混合说,即认为仲裁既具有契约性又具有司法性,【2】我认为,自治说不过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契约性)的另一个角度的表达。至于主张仲裁具有宽泛的多种性质的观点,【3】本质上仍然是混合论。可以说,混合说比较准确地对仲裁的性质作了原则的概括。

然而,这一概括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明确的,【4】也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仲裁有契约性的话,那么它属于何种契约?契约性与司法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问题需要主要考虑仲裁的契约性,哪些需要主要考虑其司法性?而一个永远正确的仲裁既具有契约性又具有司法性或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的争端解决方式的结论,对于前面所列问题的解决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最初的仲裁仅具有契约性,它是中世纪的商人们为了迅速解决争端而订立的协议,其审理、裁决和履行都是依据诚信原则而自愿自行的。直到19世纪初左右,各国才将仲裁纳入其法制轨道,法律监督仲裁并保证其执行,这就使仲裁具有了司法性,如今的仲裁无疑分享了部分原属于诉讼的司法权。早就有学者指出,仲裁的实质是解决民商事争议的一项合同上的制度,【5】司法的监督与支持不是仲裁的实质,而是为使仲裁有法律效力的必要辅助。【6】仲裁制度最根本的属性在于当事人意思自治。【7】

可见,契约性是仲裁的基本特性,司法性是仲裁的重要特性,但是它是衍生特性,在法律没有正式承认仲裁以前,仲裁依靠其契约性就已经成其为仲裁。仲裁是一种受到国家司法体制支持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服务行为。

(二)两分法:仲裁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认为由于契约性是仲裁的基础,司法性就必然位于从属地位。【8】司法性虽然是衍生的,但它是重要的,如今司法性主导仲裁进程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司法性的产生,才令仲裁从各种ADR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如今的地位。至于契约性与司法性哪个更为重要,需要对仲裁关系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一概而论。

我认为,仲裁关系可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仲裁的内部关系是指纯属于仲裁参加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从订立仲裁协议到作出裁决的一系列过程。与之对应的是,仲裁的外部关系是指仲裁参加人与其他有关主体的关系,主要涉及仲裁参加人与法院和第三人的关系。

我认为,仲裁的内部关系(涉及仲裁的形式、规则、法律适用、审理、裁决等)主要体现其契约性;仲裁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法律对仲裁的监督、对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仲裁与第三人的关系等)主要体现其司法性。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我认为可以从仲裁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区别入手。如果某个问题被识别为内部关系问题,那么就应该着重考虑其契约性;如果被识别为外部关系问题,就应着重考虑其司法性。

三、仲裁性质两分法的适用

适用仲裁性质的两分法,即在仲裁是一种可区分内外部关系的法律服务契约这一原理的指导下,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很多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并且,依此原理作出的分析结果,与许多业已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不谋而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20: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制度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完善仲裁组织体系
    在许多劳动法学专家看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一系列具体规定,针对了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体系不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等实际情况,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减轻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维权负担的立法宗旨。在现行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劳动争议仲裁由于是强制的诉讼前置程序,而被喻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枢纽。也正因如此,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因其复杂的程序、高昂的成本饱受诟病时,劳动争议仲裁往往被指是导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陷入复杂困境的主要原因。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维持了&acte;一调一裁两审&acte;程序,但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制度设计则更趋科学合理。全总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处长王敏表示,该法首先坚持了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性原则,在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依法履行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2023-04-25
    228人看过
  • 仲裁制度待完善
    仲裁制度
    同诉讼相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具有省时、省钱、省事的简易性特点。仲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强调当事人的自治意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纠纷要提交仲裁委员会,必须存在双方当事人事先或者事后订立的仲裁协议。因此,当事人在消费合同中可以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也可以不选择仲裁方式,这都是当事人的自由。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根据《仲裁法》第17条之规定,该协议为无效协议,对另一方当事人不产生拘束力。商家一旦自愿与消费者签订仲裁协议,就应当严格遵循仲裁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各项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尤为重要的是,当事人有权选择自己信赖的那些德高望重、精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仲裁员作为自己的仲裁员。当事人还有权共同选定双方都信任的第三名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如果仲裁庭组成人员中的仲裁员与对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或者私自会见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请客
    2023-06-06
    293人看过
  • 仲裁与调解的结合——中国仲裁的特点
    内容摘要:“诉讼不如仲裁,仲裁不如调解,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1](520)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以促进纠纷更快、更经济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结合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词:仲裁、调解仲裁与调解的结合意味着仲裁庭可以对仲裁过程中审理的案件进行调解。在仲裁中,这种调解是在当事人完全自愿、案件事实基本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的。仲裁庭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然后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作为一种特殊的纠纷解决方式,与单独调解有着根本的区别。仲裁与调解合并时,主持调解的调解员为同一案件仲裁庭的仲裁员;同时,仲裁方式与调解方式有机结合,即调解成功后,仲裁庭可根据和解协议作出结案裁决;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可以恢复仲裁程序,继续进行仲裁听证。调解不是仲裁的必要程序,也不是强制性的。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实与可能性(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实。仲裁与
    2023-05-07
    439人看过
  • 论我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完善
    1994年《仲裁法》颁布前,中国有14部法律、82部行政法规和190部地方性法规,涉及仲裁机构、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但基本上没有当事人是否有权申请撤销裁决的问题,撤销裁决的情况和撤销裁决的程序。仲裁裁决的补救办法是,法院在执行阶段对裁决进行审查,不执行非法的仲裁裁决。《仲裁法》实施后,除保留上述不执行裁决的程序外,还增加了撤销裁决的程序,即:,裁决作出后,法院可以通过撤销裁决和不执行裁决两个程序对裁决进行司法监督。这一做法完善了我国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制度然而,在研究和起草《仲裁法》的过程中,对于是否应当规定撤销裁决的程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反对意见是,既然有执行程序,就没有必要规定撤销程序,对仲裁实行双重监督。取消程序的规定实际上导致了裁决和裁定,这不符合裁决或裁定的基本要求和第一次裁决的最终结果。肯定的意见是,最终裁决实施后,仅仅依靠执行程序的监督是不够的,必须重新规定撤销申请程序。这不仅
    2023-05-07
    434人看过
  • 从意思自治原则看我国仲裁法的完善(三)
    [摘要]:尊重仲裁中的意思自治,首要的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最主要的是尊重当事人共同的自治权。这是因为,当事人的合意是产生一切权利、义务的基础,其他任何人包括国家都不能干预基于当事人自由意志所产生的合意,法律的规定只起到补充当事人合意的作用,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只是为了满足当事人合议的实现。因此,对当事人共同决定的事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应予满足。而对当事人单方自治权的尊重应有所区别:如果他方当事人未明确反对,仲裁庭应尽力满足;如果他方反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应依公平正义的要求自由裁量。当然,无论是对当事人单方自治权的尊重,还是对当事人共同自治权的尊重,其共同前提是不违背公序良俗和强行法的规定。[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第3章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制度中的体现及要求3.1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制度中的表现形式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制度区别于诉讼制度的根本点。综观整个仲裁
    2023-06-06
    427人看过
  • 外国仲裁的性质是什么
    1、当事人意思自治当事人意思自治是指当事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协议就仲裁、仲裁程序和适用法律达成一致。例如,双方可就仲裁、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员的选择、适用法律等达成一致。这是仲裁的最重要原则。它是整个仲裁制度的起点。这反映在各国的仲裁法和仲裁规则中,其中明确规定当事人享有这种自主权。然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相对的。它不同于自愿权利。自愿权利是绝对的。当事人不愿达成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协议,也没有人能强迫他们。但是,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而不行使自主权的,仲裁机构应当依法代表当事人行使权利,即当事人对仲裁庭的组成、指定仲裁员和适用法律不一致的,仲裁机构应代表其指定或决定。滨州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2023-05-07
    312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制度是指纠纷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达成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和平解决争议的方法,其形式是当事人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给一个独立的仲裁人(或一组仲裁人),基于事实公正地进行裁决。仲裁... 更多>

    #仲裁制度
    相关咨询
    • 仲裁的法律性质是怎样的?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23
      有下列特点: 1.自愿性。当事人的自愿性是仲裁最突出的特点。仲裁是最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争议解决方式。 2.专业性。仲裁机构的仲裁员是来自各行业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家,精通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规则,对公正高效处理纠纷,确保仲裁结果公正准确,发挥着关键作用。 3.独立性。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独立进行仲裁,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也不受其他仲裁机构的干涉,具有独立性。 4.保密
    • 劳动仲裁的性质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5
      1、性质内容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仲裁条件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根据
    • 仲裁的性质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8
      单位性质是指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的性质。 单位性质是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单位会有不同的界定,一般分类: 1)国家行政企业 2)公私合作企业 3)中外合资企业 4)社会组织机构 5)国际组织机构 6)外资企业 7)私营企业 8)集体企业 9)国防军事企业 单位性质行政类、公益类、经营类 行政类主要指具有行政执法等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城管监察、环境监测、土地监察等,其工作
    • 仲裁是什么性质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0
      单位性质是指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的实体或其下属部门的性质。 单位性质是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单位会有不同的界定,一般分类: 1)国家行政企业 2)公私合作企业 3)中外合资企业 4)社会组织机构 5)国际组织机构 6)外资企业 7)私营企业 8)集体企业 9)国防军事企业 单位性质行政类、公益类、经营类 行政类主要指具有行政执法等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城管监察、环境监测、土地监察等,其工作
    •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6
      涉外仲裁不同于涉外诉讼,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起诉行为,对涉外案件行使审判权,完全来自于立法所赋予的司法审判权,因此,人民法院只能根据本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涉外争议案件行使审判权;而涉外仲裁则不同,涉外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争议解决机构,其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协议授权以及国际和国内立法的认可,行使对当事人提请仲裁的争议案件的仲裁权,因此,在涉外仲裁中就产生了程序法律的适用问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