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农村房屋赠与是否有效
民法典中农村房屋赠与有效,房屋所有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赠与给法定继承人,赠与房屋要签订赠与合同,办理房屋过户登记。
《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定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及其限制】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百五十九条【赠与财产办理有关法律手续】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百六十条【受赠人的交付请求权以及赠与人的赔偿责任】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赠与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1、根据社情民意和思维习惯调解解决
赠与行为通常发生在公民之间,如熟悉的家庭成员、信赖的亲朋好友。人们往往基于感情、感激而无偿将自己的财产给与受赠人,如父辈出资为孩子购置婚房、将积蓄交与孩子使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将财产赠送给自己喜爱的子女或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因此调解处理这类纠纷,应本着家庭和睦、生活稳定、社会和谐、以和为贵、公平合理的原则,尽力消除隔阂、巩固感情
2、正确理解和灵活适用法律处理纠纷
赠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对赠与人和受赠人形成法律约束力。不同的赠与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也有所不同。调解赠与纠纷,需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做到公平合法、合情合理。为此,应正确适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具体可从赠与是否成立、赠与是否履行、赠与是否可撤销、受赠人是否履行了约定义务等方面进行法律判断,据此对赠与纠纷的法律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和预测。
-
民法典中是农村户口是否享有房屋所有权
402人看过
-
民法典中未过户的农村赠与房屋产权如何界定
287人看过
-
农村房屋赠与城市居民是否可行?
371人看过
-
城市居民能否接受农村房屋赠与?
167人看过
-
民法典农村房屋所有权能否确权
195人看过
-
民法典中农村房屋能否通过遗嘱公证
81人看过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
将农村卖给同村村民,农村房屋是否有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9展开全部政府确定使用权的,才具有法律效力。《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与原有宅基地合计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允许继续使用的,可暂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
如何撤销民法典中房屋赠与合同的效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7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1、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2、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
-
农村村民转让房屋所有权登记与其他村民买卖房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28规定是,农村住房和所属宅基地属于集体性质,只有本村农业户籍人员才有资格享有。申请农村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受让人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办理。《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第八条办理房屋登记,应当遵循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第八十六条房屋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
-
房屋赠与合同是否有效婚内赠予是否有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23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婚内赠与合同有效,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
国家公民赠与农村私人房屋合法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8如果房屋是赠与人的,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签订的赠与合同是有效的。 根据法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