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7:32:00 435 人看过

中国政府在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进步和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在西藏,多数藏族群众信奉藏传佛教。西藏现有1700多处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4.6万多人;信教者家中几乎都设有小经堂或佛龛,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以上。自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专项拨款2亿多元人民币,用于维护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札什伦布寺、桑耶寺等寺庙;还专门拨款,支持佛教界整理出版了藏文《大藏经》等典籍,并在北京和拉萨分别开办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和西藏佛学院。1995年,中国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过金瓶掣签,报国务院批准,完成了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寻访、认定以及第十一世班禅的册立和坐床。在新疆和宁夏,政府有关部门为穆斯林的朝觐提供了各种服务。80年代以来,中国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有4万多人。新疆现有清真寺2.3万多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满足了穆斯林群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新疆伊斯兰教协会还创办了经学院,出版了维吾尔文的《古兰经》。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和丧葬仪式,中国政府也十分尊重,制定了生产清真食品的法规,开辟了穆斯林公墓。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5: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少数民族相关文章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主要有以下几点:1、犯罪客体的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权。2、侵犯的对象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的对象只限于少数民族公民的风俗习惯不包括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犯罪对象则既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公民也可能是汉族公民。3、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进行非法剥夺,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以强制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另外,一般说来,两罪的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也常常不同。其中,
    2023-04-01
    82人看过
  •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
    公民只能在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并不得违反党的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只有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有公开的合法组织、正式的教义,按照一定教规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活动。宗教信仰自由和宗仰宗教自由是不同的,对于利用宗教或披着宗教外衣散布反动言论进行反革命煽动、制造混乱、装神弄鬼、宣扬封建迷信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行为,以及干预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的行为,都必须予以法律制裁。《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
    2023-06-06
    241人看过
  • 正确认识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段启明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和宗教信仰自由,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宗教信仰自由的口号和原则首先是欧洲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要求自由、民主、平等在宗教问题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仍然是实现宗教与国家政权的分离,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就是说,国家政权既不能运用行政的办法强制人们不信教,用行政的办法禁止和消灭宗教,也不能运用行政的办法宣扬、支持和发展宗教。同时,宗教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得利用宗教危害社会、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2023-06-06
    250人看过
  • 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长期以来,达赖集团完全不顾事实真相,在国际上散布流言。近日,达赖又在一份所谓《为全体藏人获得真正自治的备忘录》里谎称藏人缺乏宗教信仰自由云云。事实果真如此吗?就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洛桑久美。对于我区宗教的基本现状,洛桑久美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政府对各种宗教、各个教派,对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尊重和保护,对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生产资料以及为自养目的开办的经济实体实行了减免税收的政策。目前,经西藏各级政府批准修复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藏传佛教寺院受到保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僧侣的宗教活动有序进行。洛桑久美说,在保证藏传佛教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方面,
    2023-06-06
    227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本文主要讲述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以及主观要件的区别。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1、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既包括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则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即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护的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助的关系。2、客观要件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剥夺公民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非法剥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挠公民或教徒参加正当的宗教活动,捣毁或封闭宗教活动场所及必要设备,强迫公民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
    2023-06-11
    241人看过
  • 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
    2024-05-04
    482人看过
  •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第一,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也尊重和保护公民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强制都是不允许的。第二,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绝不能用来推行某种宗教,也不能使用来禁止某种宗教。党和国家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国家保护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但按照政教分离原则,一切宗教都不得干预政治和政府事务,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损害社会利益,损害公民个人及集体的合法权益;
    2023-06-06
    334人看过
  • 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该如何处理
    《宗教事务条例》对强迫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干扰正常的宗教活动的行为作出处理规定,目的在于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的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关于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指采用行政、经济等强迫手段迫使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信这个教而不信那个教,信这个教派而不信那个教派。强制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直接侵犯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大多数人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人是少数,少数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就更应当得到保护。同时,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地区,不得对少数不信教的人施加舆论压力,实行孤立;或者采取各种手段歧视不信教公民,强制不信教公民信教等
    2023-04-24
    480人看过
  • 中国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有目共睹事实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最新一期《学习时报》撰文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教关系。文章指出,当代中国的新型政教关系,以政教分离原则为基础,以政教和谐为价值取向。文章指出,在当代中国政教关系问题上,一些西方国家研究者认定中国宗教是官办宗教,或者叫国家控制宗教,并把此作为他们攻击中国政府压制宗教信仰自由的一个重要依据。这种看法源于意识形态偏见,也是西方文化中心论作祟,但由于西方宗教学说在国际上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又占据话语高地,这种谬误流传甚广,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文章称,当代中国政教关系,既借鉴古代中国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教关系,又不同于古代中国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教关系,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一种新型政教关系。文章概括了当代中国新型政教关系主要包括的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干预
    2023-06-06
    454人看过
  • 公民宗教信仰自由遭非法剥夺的罪认定标准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不利于发展。我国刑法规定,认定标准是:第一、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第二、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在非法剥夺他人宗教信仰自由,还故意实施该行为;第三、行为人除了直接限制、剥夺人身自由,还破坏宗教设施、散播污辱性的言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构成故意杀人罪吗构成,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如正当的防卫行为、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依法对罪犯执行死刑的行为,则不能构成本罪。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并且希望其行为能致使被害人死亡;间接故意是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采取放任的态度。《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
    2023-07-01
    225人看过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一般要坐多少年牢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触犯了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如果情节严重,会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又或者是拘役。本罪的主体是特别主体,一般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的客体是侵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本罪的客观要件是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一、非法帮助利用信息网络罪构成要件怎么认定非法帮助利用信息网络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二、非法拘禁罪构成要件的特征有什么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4
    2023-03-12
    342人看过
  • 党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基本原则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既尊重和保护信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依据我国宪法,信教的公民与不信教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限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
    2023-07-05
    238人看过
  •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我国,公民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比较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不信仰宗教的群众的权利。要努力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第二,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
    2023-06-06
    82人看过
  • 宗教信仰对入党有影响吗?
    我国是宗教自由的国家,信仰也是自己选择的。既然已经信仰了一个宗教,那就虔诚的去相信一个宗教或是党派,所以入党是有宗教限制的,共产党员绝不能信仰宗教。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缓刑期间能入党吗缓刑期间不能入党。缓刑结束后,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年龄在18周岁以上;2、本人必须具有中国国籍,是从事劳动而不是剥削他人劳动的人;3、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不只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有决心和行动;4、愿意参加党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这是列宁主张的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问题。只有全体党员都坚决执行党的决议,才能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党才有战斗力;5、愿意按期交纳党费。这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有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二条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把吸收具有
    2023-07-10
    17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全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分布地区很广,又有聚居、散居等等区别。 所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的选举,都需要按照所辖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采取统一计算人口和统一分配应选代表名额的办法。... 更多>

    #少数民族
    相关咨询
    • 宗教信仰的自由的内容
      宁夏在线咨询 2021-09-05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内容上包括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教派或那教派的自由,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 我国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是如何规定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3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一是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二是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三是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31
      因为是宪法中规定的,宪法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什么不得引诱胁迫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5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 如何规定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案件解释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这里,“情节严重”是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不可少的客观要件。所以,司法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政策水平低所引起的一般侵犯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为,还是具有非法剥夺、干涉他人宗教信信仰自由的故意而实施的手段恶劣的或是危害结果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需要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