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内容及局限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30 08:10:17 326 人看过

一、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内容及局限性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内审也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实施,该具体准则的出台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提供了规范指导。

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第2条对风险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第6条则描述了风险管理包括的主要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在该准则的第4条中,还特别强调: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可以看出,该准则所称的“风险管理”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风险管理,即风险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而广义的风险管理不仅包括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还包括其他起辅助作用的要素: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按目前狭义前提下制定的准则去执行,风险管理审计就会忽略这些起辅助作用的要素,以至于发现不了组织风险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中*油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油新加坡公司)曾聘请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测系统,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按照《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油新加坡公司共有10位交易员,损失的最大限额应是500万美元(10×50万=500万)。但是,中*油新加坡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最终亏损额高达5.5亿美元,以至申请破产保护。中*油事件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云谲波诡,而在于该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已实施了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但缺少对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辅助要素的合理关注,最终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失败。这一案例也再次说明:风险管理不仅仅只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更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各要素的通力协作,对风险管理不应停留于狭义上的理解;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应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广义上理解风险管理的涵义,全盘考虑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运作方式,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短板。

二、重新认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认识依赖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采取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或风险模型(用来反映风险管理过程和内容的程序图)。截至目前,已经有如下风险管理模型:1995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AS/NZE4360;1998年的加拿大标准委员会模型;1997年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下称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目标—风险—控制”模型;2004年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模型。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采纳了COSO委员会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观点。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制框架有些局限性,如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COSO委员会2004年的ERM框架就是在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扩展得到的。相比内部控制框架,ERM框架在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增加了新的要素或赋予原有要素新的含义,对内部控制框架下的风险管理要素进行细化,按风险管理的流程划分为: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四个要素。同时,在环境要素中增加了“风险管理哲学”以及风险“偏好”。对比二者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四个要素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的流程,也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风险管理。这样看来,内部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要素完全一致。但是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更依赖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在内部控制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并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围,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

2、企业风险管理更加强调管理风险。ERM框架强调在“组合”的基础上考虑风险,考虑风险的集合和风险的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强调风险管理的环境下,ERM框架显然不同于内部控制框架。

总之,ERM框架扩展并详细地阐述了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那些内部控制要素。从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和实施来看,内部控制是ERM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等于ERM范畴,ERM的理论和实务都要比内部控制宽泛得多,ERM更适合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不能说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一部分。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之上,即采纳COSO委员会(2004)ERM框架中的广义风险管理概念。鉴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行的准则体系下可以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与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以使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能得以更有效的实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4日 11: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审计准则相关文章
  • 审计风险点的基本内容
    审计风险点的基本内容有六个方面组成:名称;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表现形式;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时的考虑。第一项风险点的名称设计要求既简洁又明确。定位要准确,点题切中要害,让审计人员一眼看去就明白意思、引起关注。第二项是风险点主要涉及的会计科目。科目考虑要全面,尽量避免遗漏。本项目的设置有利于审计人员对风险点查找及审计。第三项反映的是风险点意见的表现形式,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现象。错误的舞弊的形式以及会计作假的手段和特征。提供给审计人员加以识别。第四项反映的是风险点讨会计报表的影响,审计风险集中在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过的会计报表之中。要建立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点,势必要研究风险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研究风险点对报表使用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误导,从而考虑应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应发表的审计意见。第五项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指针对该项风险点的特点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审计风险点的审计目标
    2023-06-07
    236人看过
  •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新视点
    作者:iadit.c…2006-10-315:49:39来源:中内协2004年可能对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震惊国内外的“中航油事件”,以及同期发生在国内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金正数码和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敲响了业界要求加强风险管理的警钟。而这两年来一系列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成立,无一不彰显了各界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要求的高起点和高标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已经进入倒计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也由此进入最关键时刻。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对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借以防范风险已提到议事日程。对此,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关键不在于机制本身,而在于有没有被落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在今年9月27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提出,应充分发挥内
    2023-06-07
    72人看过
  • 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管理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联系1、管理审计与风险管理统一于实现企业目标。风险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通常将风险理解为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若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将面临风险事件的发生和风险损失的产生。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认识、估测、评价,准确把握各种不确定性,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以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安全保障,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风险管理通过测试、评价和控制风险因素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直接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风险管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企业目标的防护档板。管理审计是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首先,管理审计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来开展,只有进行审计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审计成本才能获得领导支持。其次,管理审计通过对管理活动全面的评价、监督和服务的功能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如某公司审计部认为审
    2023-04-24
    273人看过
  • 我国保险法定会计准则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正蓬勃发展,保险市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正在迅速扩展,保险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尽快制定我国保险行业法定会计准则,为保险监管提供制度基础已成为促进保险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必然。所谓保险法定会计准则是指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制定会计确认、计量的标准,使得通过运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更加谨慎的核算,以此来监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达到保护投保人的目的。笔者认为,它应与目前运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两套并行的、角度不同的会计规范。通过对保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的保险行业通用会计准则(以下简称GAAP)与法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SAP)的考察及差异比较,对我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险法定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美国保险行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历史发展
    2022-04-08
    154人看过
  •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
    作者:佚名2008-4-1316:16:48来源:审计教育网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
    2023-06-07
    288人看过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注册会计师的角度1.职业道德水准尚待提高。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所要恪守的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纪律、职业品格、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然而从我国目前审计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较低,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给审计的作用、职能的充分发挥造成阻碍,损害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的长远走向,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2.执业素质良莠不齐。目前,多数注册会计师对其一贯审计的行业比较熟悉,而对其他行业较为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注册会计师对自己不够熟悉的行业执行审计程序,会因对被审计单位及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而遗漏一些本应该发现的问题,使得审计工作仅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审查。这主要表现在:(1)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或其管理当局的背景及思想作风做足够的了解或未进行合理的调查。(2)未能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环
    2023-06-07
    369人看过
  • 论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运用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这一原则在会计发展史上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惯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且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现对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谈谈个人看法。一、存货计价恰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据此计价能使出售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当前水平,并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现实条件下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可使企业
    2023-04-24
    145人看过
  •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及对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日益健全,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和趋势,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证,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大大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不少公司都在内部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一、内部审计定义2013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二、内部审计风险定义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得出错误
    2023-06-07
    114人看过
  • 审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对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积极探索,不同的人由于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1.国外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国外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是从报表体现的,即财务报表没有公允的体现审计人员所认为的已经揭示的风险。《柯勒会计词典》定义审计风险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并未公允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未觉察到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错误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2004)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因财务资料的误报而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2.国内学者对审计风险定义的研究。对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基本相同。王广明(2001)认为:审计风险是由于不明确审计意见是否恰当而导致的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王素梅(2004)等对于审计风险定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
    2023-06-07
    69人看过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控问题探微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涵及表现作为企业管理行为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在为企业组织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但可适当管控的风险问题。从内容及维度方面来看,内审风险主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错报或者漏报会计报表,二是在审计报告中含有不恰当的审计结果或意见。从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方面来看,国企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根据A企业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如下:一、国有企业改制残余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推进中往往出现行政干预,影响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导致系列审计风险事件。二、虽然有一个规模可观的内审团队,但职业化程度偏低,风险意识缺乏,职业道德方面老好人意识严重。三、与集团公司的内审建制相比,下属子公司及控股公司的审计岗位严重缺乏,和省公司内审部门多未形成有效沟通合作机制,缺乏起码的胜任能力。四、主要以已发生的事项为审计对象,多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审计范围意义上的覆盖面不够,有大
    2023-06-07
    231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作者:iadit.c…2006-11-410:49:39来源:中内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本准则所称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措施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以确保审计目的的实现。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受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系的影响,并需要依靠规范的机构管理工作得以保证。具体而言,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2023-06-07
    240人看过
  • 经济性裁员的跨国风险管理
    跨国企业因牵涉的范围较大,进行时需要特别注意程序管控、租税管理、相关法令遵循,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问题。因应不景气的经营策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主要课题,近来经济性裁员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所谓经济性裁员系指,企业基于经济变化或企业获利考虑的人力裁减,而非出于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或企业的业务发展考虑。经济性裁员的特点在于,裁员人数通常相对较多,易于引发公众媒体或主管机关的关注,因此如果裁员的过程有处理失当或未能遵循法令的情形,也损害企业商誉或衍生法律损害赔偿责任。此外,跨国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通常裁员范围涵盖多数有转投资的国家,因此裁员计划的规划与执行,必须更为审慎,并注意跨国的特殊议题及不同法律管辖领域的冲突与程序。本文将从税务及法律等角度,针对经济性裁员提出应注意事项,供企业经营者参考:一、企业总部对于各国裁员程序管控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国之经济性裁员时,应对各国的令事前取得完整的认知与
    2023-06-10
    140人看过
  • 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戴致光2009-5-3114:02:56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论文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审计实践中产生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风险环境,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模式。当前,我国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先进、新兴的审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运用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加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本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旧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呈现出一些局限性,如: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着眼于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整体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而对企业风险因素关注不够;注重内部控制,忽视企业目标,导致过度控制日益严重。因此,新的审计模式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便应运而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广为关注的前沿课题。一些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学术
    2023-06-07
    133人看过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16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市场违规违法之普遍、案件数量之多、影响之严重,也暴露出监管及风险控制的缺陷,监管力量的相对薄弱及监管效率的低下。因此,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1.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导致市场行为扭曲。由于证券市场监管是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监管手段不可避免地倾向于行政手段和计划管理,通过发布指令计划、通知、规定以及方针政策的形式来监管。在行政管制性市场中,政府监管部门与市场参与主体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行政管制并不能按照市场内在规律进行规制市场。如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条件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0%,这实际隐含着监督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契约。在这一契约中,上市公司经理是代理人,掌握着公司的真实会计信息。为了获取再融
    2023-06-12
    51人看过
换一批
#审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 更多>

    #审计准则
    相关咨询
    •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1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是一套国际专业审计标准,规管财务审计的操作。国际审计准则是由XX发出的。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一般准则、外勤工作准则、报告准则
    • 风险管理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有啥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4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r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r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
    • 私募证券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25
      私募证券是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较松、投资者也较少、不采取公示制度。 风险如下: 1.价值评估带来的风险。 2.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风险。 3.委托代理带来的风险。 4.退出过程中的风险。 风险管理: 1.合同约束机制事前约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2.分段投资。 3.约定股份调整条款来控制风险。
    • 审计工作准则(中国)第14条含内容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26
      审计工作期间,全体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不得向外泄露被审单位的机密和审计局内部的不同意见。
    • 期限风险及违约风险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1
      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发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