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构成寻衅滋事罪。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的话判处五至十年的有期徒刑。
一、寻衅滋事是怎么定罪的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要根据行为性质而言,行为人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或者编造虚假信息、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二、滋事寻衅怎么判
按照法律规定,随意殴打或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或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上行为情节恶劣的,或在起哄闹事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都可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严重破坏纠社会秩序的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寻衅滋事罪同时符合其他罪名的构成要件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量刑。如果认罪态度良好并积极赔偿受害人或取得谅解的,可从轻处罚、减轻或者不处罚。
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是什么
该罪的立案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作出规定,即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应当立案。该罪的量刑标准由《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即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是什么罪
116人看过
-
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被判刑,有何依据
395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特点
153人看过
-
传播虚假信息刑法多少条
77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编造并传播信息罪的区别
186人看过
-
口头传播虚假信息的罪责是什么?
30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传播虚假信息 via WeChat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11根据现行刑法第291条,若散布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明知是虚假信息而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最近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就应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以让网
-
编造虚假传播虚假信息罪如何定罪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27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的; (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
利用传播媒介传播虚假信息可以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一)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二)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三)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四)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五)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六)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
-
如何防止网络、微信等网络、网络虚假虚假信息的流传、谣言的传播?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3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快捷化,导致舆论、舆情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迅速化,对维稳工作构成了一定压力。在当今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关键时期,做好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宣传攻势。实践证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可以有效预防谣言的流传。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广泛借助电视、
-
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责任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22发布虚假信息,如果被定罪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其法律后果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