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又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上职业病的等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什么
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1、化学因素,比如粉尘、铅以及苯等,引起化学物质中毒的严重现象;
2、物理因素,噪音、紫外线、激光等都是物理因素,会出现听力问题;
3、生物因素,比如动物皮毛上有炭疽杆菌,其他的比如脑炎病毒,感冒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长时间的安排工作;
5、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引起一些职业病的有害因素出现;
6、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因素。
一、申请职业病鉴定的程序如下:
1、申请提交职业病诊断申接触情况、临床表现和就诊情况、申请诊断职业病种类。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
2、提交材料,比如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二、职业病鉴定的流程如下:
1、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职业病鉴定申请书》;
2、鉴定办事机构收到《职业病鉴定申请书》后出具《职业病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
3、当事人10个工作日内如实提交职业病鉴定所需的资料或者书面陈述;
4、协商鉴定缴费事宜;
5、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职业病鉴定受理通知书》;
6、抽取鉴定专家;
7、开鉴定会;
8、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9、当事人领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综上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职业眼病、耳鼻喉口腔、肿瘤危害因素。如果需要申请职业病鉴定,当事人需提交职业病诊断申接触情况、临床表现和就诊情况、申请诊断职业病种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资料,一般符合受理条件的即可发给《职业病鉴定受理通知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
就业者在劳动保护方面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76人看过
-
劳务合同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485人看过
-
我国劳动法中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68人看过
-
社保中劳动者个人有何权利和义务
482人看过
-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包括什么样的
95人看过
-
经营者在价格活动中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317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就业者在劳动保护方面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7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不仅是劳动者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用人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因为健康的劳动者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财富。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不少用人单位片面的从降低成本的考虑出发,不愿意为劳动者承担应有的责任,甚至连基本的劳动保护措施都不愿意提供。每年大量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动者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外出就业的农
-
在用工过程中劳动者有什么权利和义务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13一、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 劳动者具体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各项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4、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
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3根据《中护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二、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三、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四、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五、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六、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七、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八、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
-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和个人、企业、机构在就业中的权利义务有哪些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2《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一方的用人单位必然是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某些用工中也可以作用人单位。从上述规定来看,直接排除了个人、或未登记的企业作为用人单位的可能。二、员工在就业时应注意用人单位是符合劳动法所规定的法律主体资格,并不是所有名称叫厂、公司的就办理过营业登记。如果没有登记就不可能构成用工主体,那么劳动法所规定的未签劳动合同的
-
劳动者在犯罪案件中有哪些权利与义务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8劳动者涉嫌刑事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在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前,用人单位不得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可以在符合规定情形时中止劳动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