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欺诈如何定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6 10:21:40 363 人看过

一、劳动法中欺诈如何定义?

劳动合同中欺诈的定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而合同欺诈的标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

那么,怎么判断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是存在欺诈行为呢?

1、如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资格,却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欺诈行为,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2、劳动者不具有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却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在此后亦无法胜任工作,劳动者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双方所签劳动合同应确认无效;

3、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虽未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但在履行合同期间能够胜任工作,且并未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损,则劳动合同不宜确认无效。

二、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其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一款第五项、第39条第五项以及第46条第一项规定,如果是因用人单位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动者存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再次,《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劳动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如果是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待遇。

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有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才存在欺诈、威胁等。实质上,合同义务是双方的,双方都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否则合同无效后将会产生对有过错方不利的后果。而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不管是单位还是劳动者均有义务如实告知对方真实情况,不得隐瞒作假。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详细大家已经对劳动法中欺诈如何定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给您解答。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3日 00: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保险欺诈罪在法律上是如何定义的?
    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表现:1、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2、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编造虚假原因或者夸大保险事故损失程度;3、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4、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保险诈骗罪的客观特征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保险金是指按照保险法规,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待发生合同约定内的事故后获得的一定赔偿。保险诈骗的行为方式有以下五种:1、财产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物质财富及其有关利益、人的生命、健康或有关利益。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险对象。以为日后编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
    2023-07-11
    434人看过
  •  中国新劳动法如何定义雇佣童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雇佣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用人单位雇佣童工的法律责任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儿童,用人单位雇佣童工是违法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有毒、有害、危险和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有害的高强度工种,并应当对未成年人提供符合其年龄段的劳动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述
    2023-08-27
    340人看过
  • 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
    根据过往实操经验,提供几点供参考:1、筛选时,可在聘用申请表上加入,应聘者对所填写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并强度如有虚假,公司将保留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在面谈阶段通过一定技巧,作好相关信息的确认等。2、入职前,根据应聘者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求证,如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注:对于仍然在职的应聘者,做调查时需注意技巧,以免给应聘者的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3、入职后,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并在约定条款中,附加劳动者对其所填写个人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接受用人无偿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等内容。对于关键岗位,入职后可设立“背景调查”的内部规定。4、在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加入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员工的处理的规定,如: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无经济补偿等。如何预防应聘欺诈通过对应聘者提供的证件如学位证书、身份证、资格证书等进行确认和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从现实角度
    2023-06-02
    104人看过
  • 民法中对欺诈的定义和界定是怎样的?
    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根据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达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违反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如下:1、欺诈是由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实施的,相对人因此对欺诈行为进行错误判断,然后作出意思表示;2、欺诈的构成不需要被欺诈者客观损害的事实,只要被欺诈者因欺诈行为表达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意图,就可以成立欺诈;3、欺诈的法律后果是可撤销的,被欺诈人享有撤销权。医疗欺诈行为在司法中的认定既然我们依据现实情况,对医疗欺诈的构成要件作出了界定,那么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去认定医疗欺诈呢因为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是否是以诱使患者支付非必要医疗费用,取得财产或其他财产性利益的目的、是否在其医疗水平和能力范围内明显可以避免误诊以及是否属于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等问题的认定都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主客观相统一的
    2023-07-02
    293人看过
  • 企业如何避免劳动者欺诈行为
    上海劳动法律师指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并不是劳动者一味的吃亏,企业也有许多困扰,尤其是遭遇就职者存在身份欺诈和简历作假的情况。上海劳动法律师介绍:所谓学历作假,一般是指低端劳动者,没有学历而伪造学历,低学历而伪造高学历,此学历而伪造彼学历等;所谓虚构经历,一般是指中高端劳动者,没有某种经历或经验而进行虚构,有的则是虚构工作时间和工作职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当防范求职者的欺诈行为,避免导致单位被动招聘。(一)招聘阶段进行背景调查用人单位在经过简历筛选和面试后,对候选人不必急于录用,应当根据其简历和面试时的结果进行背景调查。背景调查可以从以下几种渠道进行:第一,可以从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查询求职者身份;第二,可以从教育部门、学校查询求职者的学历信息;第三,可以通过求职者之前的工作单位了解求职者的工作表现、离职原因等。对于关键岗位,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的背景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2023-06-09
    321人看过
  • 征地拆迁中欺诈罪如何界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一、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
    2023-03-20
    484人看过
  • 劳动法如何定义劳务派遣合同
    劳动法如何定义劳务派遣“劳动力派遣”,即通常所说的“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工派遣”、“劳动力租赁”,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接受单位获取劳务费,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劳动力派遣合同”是指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订立的由一方提供劳务而由另一方支付劳务费的合同。劳动力派遣具有以下特点:1.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分离。劳动者与接受单位不存在合同关系。虽然劳动力派遣合同内容涉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但劳动者不是劳动力派遣合同的主体;2.劳动力派遣涉及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之间关系,不适用民商领域中的合同相对性原则;3.劳动力派遣合同约定不明确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履行合同过程中有可能因接受单位的过错使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需要法律特
    2023-06-14
    430人看过
  •  劳动力欺诈罪是什么?如何防范?
    诈骗行为以签订劳工合同为借口,骗取他人财物。若诈骗数额较大,将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主要表现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财物。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在于,诈骗罪针对的是非合同财物,而合同诈骗罪针对的是合同财物。以签订劳工合同为借口,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诈骗行为。若诈骗数额较大,则将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受其蒙蔽,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 签订并履行虚假合同:行为人为了使对方当事人受其蒙蔽,在签订合
    2023-11-24
    310人看过
  •  欺诈合同的的法律定义
    合同诈骗罪的基本要素包括客体为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以及他人财产的所有权,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金额较大,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且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若构成该罪,数额较大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基本要素包括:1.该罪行的客体为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以及他人财产的所有权;2.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金额较大;3.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4.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且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合 同 诈 骗 罪 的 处 罚 措 施 是 什 么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的处罚措施包括: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9-30
    318人看过
  •  如何定义学生欺凌?
    未成年人保护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防止。它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对他人进行欺负或侮辱,导致身体、财产或精神方面受到损害的事件。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加强校园安全建设,鼓励人们尊重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个别人或团体利用肢体、言语或网络等手段,对另一群人(个体或群体)实施单次或多次欺负或侮辱,导致对方身体、财产或精神方面受到损害的事件。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的良好氛围。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非常重要,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什 么 是 学 生 欺 凌 ?学生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某些原因,导致一个或者多个学生对另一个或者多个学生进行不
    2023-09-09
    304人看过
  •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用工欺诈是说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有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就构成了用工欺诈。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实践中也经常发生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一方为订立劳动合同故意夸大事实、提供虚假信息,最典型的莫过于提供虚假身份证明或者学历、工作经历证明。为防止因虚假信息造成损害,一些用人单位以订立承诺书的形式规避风险,让劳动者在入职之前签订承诺书,规定如劳动者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如其提供虚假信息则构成欺诈,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诚然,承诺书是一种有效防范虚假信息、防止欺诈的手段,但如果不注意欺诈认定的界限,承诺书有可能会成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火索。一、欺诈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2023-04-27
    135人看过
  • 论合同欺诈与合同欺诈的定义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个人财产由于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且直接或间接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现行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并将其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这充分表明,在该罪侵犯的复杂客体中,市场经济秩序是主要客体。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欺诈者为了实现对非法利益的追求,往往采用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欺诈活动,从而使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纠纷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罪的界限不易正确区分。如果不能正确区分这两种行为,就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要么将合同诈骗罪定性为民事诈骗罪,从而放纵犯罪人;合同中的民事欺诈或被界定为合同诈骗罪,或被错误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正确界定合同诈骗罪和合同纠
    2023-05-07
    61人看过
  • 民法典中如何认定欺诈类可撤销合同
    一、民法典中如何认定欺诈类可撤销合同民法典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的方式,让另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构成合同欺诈,受欺诈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遭遇合同诈骗有那些补救措施首先我们要知道,合同欺诈大致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补救: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
    2023-04-12
    299人看过
  • 司法欺诈证人罪如何定罪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妨害作证罪,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本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和贿买,如果没与采用特定行为方式,则不认为是犯罪;第二,关于本罪成立的时间范围,虽然刑法没有做限制性规定,但是一般认为是发生在诉讼过程中,而不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第三,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同样不成立妨害作证罪。妨害作证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作证罪的主体?法律是严肃的,不允许有一丝丝的隐瞒与欺骗,更不会容许影响法律权利使用的行为发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在犯罪之后避免牢狱之灾,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隐瞒事实真相,那么在法律中妨害作证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作证罪的主体是怎样规定的呢?《刑法》第307条规定了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06条之规定,辩
    2023-07-12
    316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欺诈罪在刑法上是如何定义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7
      刑法上没有欺诈罪,有合同诈骗罪。是不是构成合同诈骗罪,要看对方是不是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对方把这些产品卖掉了,那合同诈骗罪是明显的。你说现在东西在某厂,某厂为什么不愿意给你们?如果这个厂买了这些东西,那合同诈骗罪当然成立。如果不是卖掉了,则难以成立合同诈骗罪。不过,在此情况下,只要确定了产品存放的地点,是有办法通过法律程序把产品追回来的。具体办法要当面谈。
    • 民法典中如何规定消费欺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16
      一、与商家协商解决消费者在与商家发生争议的时候,要积极与商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二、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
    • 如何防止劳动者应聘欺诈?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05
      1、筛选时,可在聘用申请表上加入,应聘者对所填写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并强度如有虚假,公司将保留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在面谈阶段通过一定技巧,作好相关信息的确认等。 2、入职前,根据应聘者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求证,如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注:对于仍然在职的应聘者,做调查时需注意技巧,以免给应聘者的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入职后,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并在约定条款中,附加劳动
    • 合同法中的民事欺诈怎么定义?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 公司欺诈劳动者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2
      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欺诈的,劳动者不需要终止,因为合同无效,即合同未签订。法律规定,对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危险的手段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