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不执行程序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6 09:40:16 274 人看过

民事案件判决下来,对方不执行,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

针对财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以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收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多种方式。但人民法院在采取这些措施时,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义务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拘传。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有下列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妨害执行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对其予以罚款、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财产的;

(二)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执行人财产的;

(三)故意撕毁人民法院执行公告、封条的;

(四)伪造、隐匿、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五)指使、贿买、胁迫他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作伪证的;

(六)妨害人民法院依法搜查的;

(七)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执行的;

(八)哄闹、冲击执行现场的;

(九)对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威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十)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的。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隐匿、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一、民事诉讼怎么执行?

1、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法定组织和人员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所负义务的程序。法律文书一经生效,义务人应自觉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执行程序具有以下特点: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无论生效的法律文书是由何种机构作出的,凡应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加以实现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执行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规定的内容。执行手段具有强制性。

执行程序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具有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决定书。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并具有给付内容。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故意拖延、逃避或拒绝履行义务。

中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组织或执行员,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第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

2、执行措施

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包括以下几种: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储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稿费等;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搜查;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执行文书中所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通知有关单位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被执行人完成法律文书中指定的行为;对迟延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强制其支付迟延履行金或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见强制执行,终结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2日 20: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执行担保相关文章
  • 强制拆除的执行程序和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下达行政强制决定书后多久执行行政机关下达行政强制决定书后,当事人要在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执行行政强制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
    2023-07-05
    420人看过
  • 民事诉讼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民事诉讼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成为当事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申请参加第二审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第八十二条在一审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有权提起上诉。《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
    2023-04-10
    35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律依据时间范围
    民事诉讼法起诉时间的内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起诉时间一般为三年。起诉时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一、怎样计算借款条的有效期借款条并没有有效期这一说法。因借款条产生债权债务纠纷,其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吗?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法律上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
    2023-03-20
    171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的挑战与应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时,需要提供该人民法院辖区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证明材料。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同一案件只能由一个法院进行审理和执行,避免出现混乱和重复执行的情况。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供该人民法院辖区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证明材料。对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执行程序标题:关于某公司员工违反规定使用互联网工具的法律分析某公司员工违反规定使用互联网工具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擅自使用互联网
    2023-11-05
    168人看过
  •  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与执行程序
    该摘要主要介绍了行政强制措施的分类和特点。行政强制措施包括预防性和制止性措施、临时性和中间性措施。其中,预防性和制止性措施旨在防止或限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或扩大,而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中间行为,不是最终行为。行政强制措施通常是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而不是最终处分,财产仅影响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最后,该措施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组织。预防性和制止性措施旨在防止或限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或扩大。2.临时性和中间性。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中间行为,而不是最终行为。通常是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而不是最终处分,财产仅影响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3.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组织。 行 政 强 制 措 施 的 实 施 程 序 与 影 响 范 围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采取的强制手段,以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权威和尊严。根据相
    2023-10-01
    500人看过
  • 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行政执法制度是什么
    一、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行政执法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的行为。此处所谓“法律”是广义上的类似于“法”的一个概念,泛指一国当中被纳入法律体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法或成文法)、习惯(习惯法)和法院判例(判例法)。由于各国体制不同,“法”的范围不同。在我国,目前尚未承认习惯法和判例法,因此,“法”在我国主要由制定法构成.被纳入法律体系的可称之为“法”或者广义上的“法律”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法律解释和国际条约等。这些通常也被称为法律渊源或者法律表现形式。行政执法所依据的实际上是现行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具有权限的司法或执法机关的法律解释。二、行政执法制度1、行政执法制度: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乃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
    2023-03-21
    353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中,被执行人或第三人以财产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 更多>

    #执行担保
    相关咨询
    • 进行民事诉讼时常用的诉讼程序法律依据有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12
      (1)通过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在程序上最基本的程序法依据就是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与民事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调整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当你需要打民事官司,需要明确自己应当怎样做的时候,首先就应当查一查民事诉讼法。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
    •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是否收费?有法律依据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6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八条下列案件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一)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第四十一条依照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的公告费,由起诉人或者申请人负担。
    • 离婚诉讼调解程序法律依据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29
      1、起诉前调解。当你起诉离婚时,法院并不立案,会先和被告联系,确认被告的身份和地址后,通知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进行调解。 2、庭前调解。在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一般会召集对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支持下调解。 3、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如果没有法定离婚的理由,法院会着重于进行调解和好的工作。
    • 行政诉讼过程中先予执行的法律依据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12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是有先予执行的,行政诉讼先予执行的范围是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伤费用等。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 终止执行程序是否有法律依据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5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受托法院认为受托执行的案件应当中止、终结执行的,应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函告委托法院作出裁定。受托法院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