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提高行政审判的级别,裁撤现有基层法院行政审判庭,扩大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由中级法院承担行政案件的一审工作,法院的经费应当独立于地方财政支出,纳入中央财政的范围
□法官的人事任免应以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为基础,通过后必须参加一段时期的行政知识培训,培训之后还要通过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法院从事行政审判工作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上级法院要充分尊重下级法院的自主审判权力,不得干涉下级法院的具体审理工作
□我国应当建立法官的职业保障机制,法官应当是终身任职,不得随意的调动或者惩处
一、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审判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就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违法进行认定、裁决、惩罚的诉讼过程,它是一个法的实施过程,更是法的实现过程。我国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独立的审判权,因此,在我国包括行政审判体制在内的司法审判体制以权力的独立行使作为基本的原则和保障。然而,这种独立性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只体现为一种应然状态,实际并未得到实现,这就成为制约审判权公正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为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司法审判的权力不能独立行使,法官的依法独立审判变成了法官依地方政府领导的话来审判,领导要怎么判就怎么判,司法权力很大程度上被上级领导剥夺了。不仅如此,这种审判方式的现状还导致司法审判的“主客场制”,在本地打官司容易赢,到外地打官司必输。“主客场制”使全国统一的法律变成地方法律,法律的公信力丧失,其结果必然导致公民对法律失去认同,失去信心。
二、制约行政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原因
第一,外部体制因素:权力地方化。
权力地方化有人称之为“司法割据”,也就是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除最高人民法院是由中央设置并由中央财政拨付经费外,其他各级人民法院都分别由各级地方解决其人财物。这种体制使得法院依附于地方,法院本身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团体利益结成了相互依附的“锅与碗”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主义。
当然,经济条件的不成熟,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审判权力的又一原因。我国目前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建立,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审判权力地方化,不能实现审判独立就不奇怪了。经济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决定公民和组织是否寻求司法途径以及反对政府和其他公共权力的任意侵犯。
司法权力地方化还导致司法审判的“主客场制”,在本地打官司容易赢,到外地打官司必输。在这其中,行政审判表现尤为明显,已日渐成为法院维护本级地方政府的有利的武器。当前我国的信访制度日益完善,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人民对行政诉讼的排斥以及对行政审判的信心不足,这对于审判独立不可不说是一个挑战。
第二,内部体制因素:管理行政化。
我国历经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行政管理体制,不仅在政府机关内部,而且在司法领域也得以保留。这种行政化的管理并不适应行政审判工作的开展。
这首先体现在法官的任用上。审判权的独立行使需要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较高法律专业水平的法官来担当,行政审判工作对于法官的要求不仅如此,行政审判有其特殊性:行政争议所蕴含的问题有时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且往往涉及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其性质并非纯粹的法律争议;而行政审判就其运行机制而言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种制约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行政的效率,并可能影响行政权运行的自主性。
实践中,这两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法院不具备对行政争议专业性问题的审查能力,审查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会阻碍行政的效率与自主运行;即使法院具备对行政争议的审查能力,也往往需要注意所审查问题的性质和与审查的强度,否则,同样会对行政的运行有不利影响。行政审判的这种特殊性更要求审判人员具有全面的素质和有关于审判的广博的知识。但目前行政审判队伍的门槛不高,加上法官职位多出于行政安排,造成现有的法官队伍来源复杂,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这种局面直接会导致法官在审判实务中对于稍有难度的案件,或是求教他人,或是请示汇报,甚至主观误断。这样一来,何谈审判独立呢,即使有独立行使的可能性,我们的法官有能力独立行使吗?
其次体现在法院上下级关系的行政化上。我国宪法第17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这里用的不是领导,而是监督,而且这种监督只能通过诉讼程序来实现,并不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行政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现行法院内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审判独立要求的。如:下级法院携卷向上级法院请示裁判结果或以请示法律问题为由和上级法院商量裁判结论,以及上级法院以答复、通知、批示等形式左右下级法院具体案件具体问题的处理。这些做法实际上违反了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再次,法官的等级制度和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独立审判的干扰因素。法官是一种反等级职业,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最重要的品格是独立。我国现行的法官等级制度过于强化级别意识,会导致法官因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更多的人为因素或上级意志而违背审判的独立。还有院长审批制度,案件的主审法官是案件具体情况的掌握者,应该直接左右案件的审判结果。然而在法院内部一些案件在判决做出前还要经审判委员会讨论或是院长审批,所以有时会造成案件的审理与决策相分离,这样做出的判决结果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势必会让人产生怀疑,况且这也是对主审法官独立审判权的一种亵渎。
三、对于审判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第一,我国应建立有利于行政审判独立的外部环境。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对行政审判的干预,应提高行政审判的级别,裁撤现有基层法院行政审判庭,扩大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由中级法院承担行政案件的一审工作。从司法实践来看,行政案件的数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并不会给中级人民法院带来很大的负担。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巡回法院制度,在中级法院的管辖区域内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审理原基层行政审判庭司法辖区的行政案件,这样作为一种过度,以减小改革的阻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法院的经费管理问题,法院的经费应当独立于地方财政支出,纳入中央财政的范围。但是为了改革不过多增加中央财政的负担,可以适当增加各地方上缴的税收,形成中央财政针对司法部门经费的专项资金,列入统一的中央财政预算,而后由中央逐级专项下达各级法院。这样做可以使法院很大程度上脱离地方政府的干预,更大程度上行政诉讼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王红卫陈松
-
浅谈我国保险税制的改革
52人看过
-
浅议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改革
98人看过
-
浅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297人看过
-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哪些
141人看过
-
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
238人看过
-
巴西审计制度对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启示
307人看过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改革如何运作?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0一、关于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制改革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行税收制度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在解决产能过剩、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较弱,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不利于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改革的目标是:要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深化税制改革需要把握以下路径:要有利于促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方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2国有企业改制,最新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程序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即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力因素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涌现、横向的学习和竞争、自上而下的贯彻等三股力量综合推动的结果,并呈现出分阶段的动态性。在某个阶段发挥作用的因素,可能在其他阶段没有任何影响,反之亦然。要想推动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需要分阶段和有步骤地进行,并在不同阶段注意各个因素的差别影响。上级政府不应贸然推广某项改革,否则可能诱发不合时宜的集体大跃进。当改革升格为国家意志时,政策落实就越来越取决于地方官员的意愿。 2
-
什么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我国对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5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打通科技创新与卫生与健康发展需求的最后一公里,重点针对制约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突破,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主要措施有: 一是改革卫生与健康科技管理体制,落实“科卫协同”机制。加强科技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共同进行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协同谋划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体系
-
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7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也可以更大一些,许多事情可以让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来承担,这样,政府也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制度建设、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此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预算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制度、政务信息制度等领域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