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犯罪心理梳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8 18:03:26 74 人看过

贪污贿赂犯罪不仅侵犯公共财产,也败坏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该类犯罪将成为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重中之重。

当前的贪污贿赂犯罪相比过去愈发复杂化,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反侦抗审的能力逐渐增强、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多样性、隐蔽性和智能性的特征。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检察机关查办此类犯罪案件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和挑战。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心理的研究或许可以成为办理该类犯罪的一个很好的入手点。

犯罪心理学认为,任何犯罪行为都是犯罪人在一系列的犯罪心理支配下产生的,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能够支配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犯罪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体。

犯罪心理结构包含的心理因素有腐朽认识、畸形需求、犯罪动机和犯罪意志。显然,这些心理因素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有一个递进推动的过程。下面,首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形成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经济收入的不均衡造成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的心理失衡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经济收入的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不同社会成员间的经济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横向比较、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要远远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海关、国税这些实行国家垂直管理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也大大高于其他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纵向比较,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同国有垄断行业和私营个体经济相比,也着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同工不同薪、同岗不同酬的客观实际,确实容易引发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手握实权的国家工作人员,很多经济收入高于他们十倍、甚至百千倍的人却反过来常常有求于他们,这种权力资源和物质利益的严重不对等往往会让他们心理失衡。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内部思想不坚定、外部诱惑稍用力,不平衡的心态就会鬼使神差地演变成犯罪的动机,一旦他们觉得所谓的时机成熟了,就会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最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二)人生观、价值观受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导致部分国家工作人员道德沦丧、权钱交换、权力寻租

在当今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下,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对于反腐教育早已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信奉“一年贪官成富翁、十年清官一场空”的谬论,崇尚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怀揣“别人贪了、自己不贪就是浪费了机会,别人拿了、自己不拿就是对不起社会”的糊涂经,对于权利大肆盲目地崇拜、对于金钱展开疯狂地追求。

彻底丧失了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的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每个“良机”不遗余力地进行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腐败这个漩涡中,哪里还可能有基于道德准则的交换呢?腐朽的认识催生畸形的需求,畸形的需求诱发不良的动机和犯罪意志。

(三)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赌徒心理促使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目无法纪、不计后果

有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全然不晓,甚至有的人把犯罪当成一般违纪、当成人情往来。还有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怀着赌博心理,认为“抓不着就赚了,抓着了再说。”他们认为法律是有漏洞可钻的,自恃作案后可以利用手中掌控的权力和职业技能进行掩饰。

相比形成因素的分析,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的心理分析对于检察机关侦查讯问工作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作用。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侦查人员可以设计争锋相对的讯问提纲,打破其心理防御体系,迅速突破口供、扩大线索、查清案件事实。下面就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的心理及应对策略谈一点浅见: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已经败露,即将面临被拘留、逮捕及刑事处罚的后果。此时,犯罪嫌疑人对地位、前途、名誉和家庭的忧虑以及巨大精神压力引发的强烈刺激交织在一起,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十分复杂的变化。具体有以下的表现:

(一)恐惧心理

这是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最基本的心理状态,他们清楚一旦迈进了检察院审讯室的大门,自己的犯罪行为就已经露了马脚,而且官职越高、罪行越重的犯罪嫌疑人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负担就越重,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对待这样的心理,侦查人员要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在讯问中适当增加压力,利用已经取得的证据步步紧逼、让其感觉整个局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同时要对其讲明政策,让其明白大势已去、坦白交待才是唯一出路。

(二)侥幸心理

如果犯罪嫌疑人克服了恐惧心理的阶段后,侦查人员在讯问上又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容易让他们产生侥幸心理。他们会根据侦查人员的一举一动来揣测被掌握的案件事实和证据的程度,启动反侦查的手段来对抗审讯。

其实,这种侥幸不过是一种自欺自慰的心态,它存在的唯一基础就是犯罪嫌疑人判断侦查人员对其犯罪事实和相关证据的掌握并不充分。面对这种局面,侦查人员一方面要在外围继续深挖事实和证据,另一方面要在犯罪嫌疑人面前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利用侦查人员之间的语言、神态、动作对其进行暗示,表明侦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其产生猜测和不安。

此时,侦查人员可以舍强用弱、避实击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冷处理,对其暂时停止讯问,让其心中疑云密布;在侦查人员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取得一定收获之时,采用单刀直入的战术,集中火力、连续作战,直接触及问题实质,创造泰山压顶、大兵压境的气氛,重挫其锐气、不给其喘息之机,一举击溃他的侥幸防线。

(三)犹豫矛盾心理

在彻底丧失了侥幸的资本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开始进入犹豫矛盾阶段,他们在继续顽抗还是选择交待的岔路口上踌躇不决。他们一方面想争取坦白从宽,免受精神的煎熬;另一方面又害怕交待越多、判刑越重,在经济上还可能给家庭造成重创、连累妻儿老小。此时的他们能够主动交待罪行,但又同时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避重就轻、观望游离,不甘全面供述。

可以说此时真正进入了侦查讯问的攻坚点和临界点,只要侦查人员的策略得当,案件就会顺利拿下。这时侦查人员要兵分两路,一路要继续施加压力,但切不可用力过猛,只要摆明证明案件事实的有力证据,保持严肃的态度即可;另一路要走温情路线,用缓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与之交流,让其卸下心理包袱,再根据其家庭情况和个人前途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明利害,使其充分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检察机关查清问题才是最好的出路。

(四)悔过、期盼从宽心理

这个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恢复了理智和道德感,对自己的罪行能够悔过,交待问题也比较彻底,从内心渴望得到从宽处理。侦查人员要鼓励他们这种积极性,对其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对于案件的侦查讯问工作要迅速收尾。

基于上述的种种分析,不难看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犯罪心理的研究,对于检察机关未来查办此类案件是有着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的。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贪污贿赂犯罪的内外因素都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要与时俱进,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犯罪心理要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将其真正铸就成预防和严惩贪污贿赂案件的一把利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1日 14: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犯罪心理预测
    法律综合知识
    即个体犯罪心理预测。通过使用预测量表或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和数据,通过科学分析和技术处理,对特定范围内犯罪者心理形成以及某些个体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预测的依据,主要是预测对象的个人素质、生活史、现实心理和行为表现。预测中应将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并使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具体又可分为短期预测(2、3年)和长期预测(5至10年),初犯预测和再犯预测等。↑
    2023-04-22
    202人看过
  • 犯罪中止心理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客观上能将犯罪行为进行下去,由于主体的犯罪意志动摇,犯罪动机发生改变,自动中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使犯罪客观上处于未遂状态的行为。主体中止犯罪行为,是由于在主体心理结构中,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的情境因素作用下呈活跃状态,反对作案的动机战胜了犯罪动机,使原有的犯罪意志动摇,自动放弃犯罪目的的结果。促使主体犯罪动机转化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恐惧心理。因担心犯罪行为败露,受到刑罚惩罚的恐惧心理而产生的自我心理强制;(2)真诚悔悟。因道德感、理智感的复苏而产生罪责感、羞耻感,良心受到谴责而真诚悔悟;(3)怜悯之心。因被害人或他人的忠告、求饶、义正辞严地谴责等良性刺激,使主体产生对被害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罪责感等;(4)犯罪现场其他情境因素的刺激。如看到犯罪的可怕景象而胆怯、手软等使犯罪意志动摇。中止犯罪比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轻,因此我国刑法
    2023-04-22
    299人看过
  • 赌博犯罪心理
    法律综合知识
    以赌博为业、聚众赌博的犯罪人心理。属物欲型犯罪,但侥幸冒险心理十分强烈。初期受好奇驱使,为消遗偶尔小赌。渐染恶习,此时不认为是犯罪,有合理化倾向,宽慰、粉饰自己。之后是输了想捞本、赢了还想赢,越赌瘾越大,明知是犯罪行为但欲罢不能。有些初期出现小赌--后悔--大赌的恶性循环,有时发誓不赌,一遇机会又重操旧业。行为受情绪支配,赢了狂喜,输了丧失理智,毁物伤人。负债、当物甚至盗、抢也要赌,不思悔改,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易继发凶杀、抢劫等多种犯罪。↑
    2023-04-22
    255人看过
  • 犯罪心理概述
    故意犯罪
    一、什么是故意犯罪?《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故意犯罪是对危害结果的积极追求,至少是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例如:甲因私仇报复乙,买了把菜刀。甲用菜刀朝乙头部砍了两刀,乙受伤倒地。当甲还要砍乙时,丙上前拦阻,甲边说:“他没有死!”边挣脱丙,又朝乙身上砍了两刀。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什么是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所以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且处罚一般比故意犯罪要轻。例如:王某擦枪时三心二意,不慎将坐对对面的李某射死,王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三、醉
    2023-06-14
    488人看过
  • 犯罪未遂心理
    犯罪未遂
    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障碍,未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称犯罪未遂。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在于犯罪人本身,而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障碍,如被害人的反抗、他人的制止、犯罪目标的落空、客观上的困难等,使犯罪人本能将犯罪意图全部付诸实施,或虽然将犯罪意图全部付诸实施,但没有实现犯罪目的,未达到犯罪预想的结果。此时,犯罪需求未得到满足,往往产生挫折感、失落感、或知难而退,或产生新的犯罪动机企图重新着手实施新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即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3-04-22
    475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构成犯罪的依据梳理
    玩忽职守罪构成的犯罪依据有:1、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是过失;2、犯罪主体,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犯罪对象,侵犯对象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要件,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自离职,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是有哪些二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1)犯罪客体不同。玩忽职守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重大责任事故罪侵犯的是工厂、矿山、林场等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2)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在玩忽职守犯罪中,行为人表现为消极地不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而在重大责任事故犯罪中,行为人表现为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实施了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3)犯罪主体不同。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
    2023-07-07
    265人看过
  • 犯罪心理的萌芽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的萌芽。犯罪心理的萌芽——阿尔弗雷德法典(TheLawsofAlfred)。早期的英格兰封建法律体系没有系统的犯罪心理概念,当时的不列颠岛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盎格鲁萨克森习惯法,具有浓厚的原始法律气息,法律关系也相对混乱。从总体上来看,其首先承认了犯罪行为的法律地位,通常以严格责任抑或身份责任为原则来确定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并没有多考虑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直到公元9世纪,英格兰进人中世纪相对成熟封建社会时期,当时的英国君主阿尔弗雷德大王结合日耳曼习惯法和新兴的基督教思想制定了被认为英格兰法律史中最典型的封建法律——阿尔弗雷德法典,其中“蓄意”(willflly)被列入法律规定之中,这是首次在犯罪认定过程中出现了有关心理要素的要求。但英美法律通说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犯罪心理概念在此时并不存在。因此,该法条仅是犯罪人主观心理的萌芽,代表了英美法系未来认定犯罪的方向,在当时并没有形成系统性使用的
    2023-04-22
    191人看过
  • 官员贪贿犯罪量刑标准
    一、官员贪贿犯罪量刑标准(一)、什么是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二)、贪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根据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贪污犯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为两种情况,一是达到数额标准,另一种是满足了较重情节的规定。贪污罪数额标准2016年4月18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贪污、受贿罪的相关量刑数额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1、受贿罪数额较大标准,30000元-200000元2、受贿罪数额巨大标准,200000元-3000000元3、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标准,3000000元以上
    2023-03-13
    438人看过
  • 金融诈骗罪的罪名梳理
    (一)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二)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三)金融凭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四)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五)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六)有价
    2023-07-06
    338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在中国
    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
    2023-04-22
    192人看过
  • 犯罪心理知识大全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概括[英文名称]1.CriminalMinds2.criminalmentality3.giltymind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在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的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何规律。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1.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2.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3.犯罪心理的相对独立性二、行为因素行为因素,指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是在不良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根据反馈原理,不良行为如果得逞,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使不良心理得到强化和发展。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下列不良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1)错误的活动。指参加不符合社会要求、为社会所禁止的活动。如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纪律
    2023-04-25
    422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在龙勃罗梭实证研究的带动下,19世纪末出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第二个活跃期。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由于社会矛
    2023-04-22
    212人看过
  •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法律综合知识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侦察和审讯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部分。犯罪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有重叠的方面,前者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对青少年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罪犯的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2023-04-22
    229人看过
  •  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的核心要领梳理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要坚定战略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此,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我们需要明确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要坚定战略自信。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与发展的阶段性相结合,科学划分发展阶段,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针对国际科技竞争新态势,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
    2023-11-12
    21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受贿行贿梳理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8
      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井处没收财产。
    •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28
      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犯罪问题。
    • 存货管理方法的梳理怎么写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31
      服务、流程优化和经营模式重组和优化,通过优化企业经营的流程。这就要求企业在业务流程管理上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加剧、质量和快速响应方面持续的改善公司的即时和长期业绩。2028,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互联性与日俱增,使流程更加的高效;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是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管理方法的进步,迫使企业必须对其业务进行深刻的变革、流程重组、灵活和可扩展。而云计算和面向服务架构等科技的进步促使企业
    •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8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犯罪问题。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 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6
      从内容上看。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犯罪人格,如犯罪动机。即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的一部分,我只能简要给你说说,研究犯罪心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犯罪、反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等?书是不是《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这本?这种论述题,研究犯罪动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击犯罪:一、从研究意义上看。PS,犯罪心理比犯罪动机广泛。、犯罪思维模式。犯罪心理是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别人会给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