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千差万别。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侵权情节较为严重,但由此造成的后果却相当轻微,由法院责令侵权人赔礼道歉即可消除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而对于那些毁人容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等器官功能或致人死亡者,其给受害人带来的精神损害就难以抚平,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失费数额时,不能无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
隐私权侵权行为人的后果
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伤害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414人看过
-
学生暴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253人看过
-
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及影响
74人看过
-
逃逸行为所带来的死亡后果规定
122人看过
-
患者如何应对医生误诊带来的后果?
390人看过
-
枪支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149人看过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 更多>
-
未经授权的代理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在法律上如何应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如果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有权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
-
如何应对高空坠物所带来的侵权责任云南在线咨询 2025-01-03根据实际情况,当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并造成他人损害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承担责任。赔偿后,如有其他责任人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此外,如果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过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除能够证明自己
-
无法授权的代理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25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
-
怎么处理侵权行为所带来的责任?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8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承担方式: 1. 停止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终止侵害行为。 2. 排除妨碍:侵权人需消除因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 3. 消除危险: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消除可能造成侵权损害的潜在状态。 4. 返还财产:侵权人需将其非法占有的或管理的财产转移给被侵权人。 5. 恢复原状:适用于财产损害的场合,请求侵权人恢复到物原来的状态。
-
如何应对高利贷带来的骚扰行为?河南在线咨询 2025-02-24应对高利贷骚扰行为的专业法律建议如下: 一、高利贷合法性判断 1. 根据《民法典》第680条,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当前司法实践中,若年利率超过36%(超出部分无效),或借贷行为涉及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参考《刑法》第226条)。 2. 若借贷合同存在砍头息、重复计息等不合理条款,可依据《民法典》第154条主张条款无效。 二、骚扰行为处理 1. 若遭遇电话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