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醉酒驾驶机动车怎么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8 02:15:23
340 人看过
在车辆驾驶活动中,若驾驶员体内的酒精浓度超过或等同于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80毫克酒精,即视为醉酒驾驶。
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具体而言,醉酒驾驶机动车者将遭受以下处罚:
首先,初次酒后驾车者,将被暂时扣留6个月的机动车驾驶证,同时还需缴纳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
其次,如果因酒后驾车而受过处罚,但仍继续饮酒驾车,则将面临10天以下的拘留以及10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同时其机动车驾驶证也将被吊销;
最后,醉酒驾驶机动车情节严重,如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再考取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醉酒驾驶非机动车如何处罚,醉酒驾驶非
236人看过
-
醉酒驾驶醉酒驾驶醉酒驾车公安机关怎么办
499人看过
-
醉酒驾驶车辆处罚标准醉酒驾驶电动车怎么处罚
113人看过
-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醉酒驾驶机动车应当按什么处罚
90人看过
-
饮酒驾驶机动车和醉酒驾驶机动车处罚的区别有什么
476人看过
-
醉酒驾驶机动车罪量刑标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证怎么处理
353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证怎么办,醉酒驾驶机动车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9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证按以下标准处罚: 一、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
醉酒驾驶机动车,酒后驾驶机动车,会受到怎样的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19根据法律规定,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机动车均属于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从重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记12分,暂扣驾驶证半年,并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无证驾驶:罚款2000元、暂扣车辆、拘留15天。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终身不得增驾a、b照。 只要有酗酒和吸毒史记录的驾驶员,一律禁止驾驶学校校车。 此外,未领取驾驶
-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都能被什么处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
-
醉酒驾驶机动车因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处罚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01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2]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
-
醉酒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致人死亡的怎样处罚?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7属无证驾驶报废车辆并醉酒肇事至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