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配合法院强制执行拘留多少天?
不配合法院强制执行的,司法拘留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十五天。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法院强制执行的流程是怎样的?
1、审查立案。
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执行书及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审查该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有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备,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等。
2、通知履行。
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应当先行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将强制执行。
3、准备强制执行。
填写强制执行证;确定强制执行的计划和方案;需要协助执行的,应书面通知有义务协助的单位和个人。
4、实行强制执行。
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根据;执行结束后,应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机关。
人民法院在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被执行人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配合。如果被执行人不配合法院的强制执行工作,甚至存在殴打、辱骂执法人员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话可以按照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法院根据违法情节进行罚款或者拘留。
-
法院强制执行多久有拘留决定书?
236人看过
-
欠债不还,被强制执行拘留,拘留期限是多少?
162人看过
-
法院一年执行几次拘留强制
472人看过
-
老赖强制执行拘留几天?
465人看过
-
强制执行拘留了15天法院会不会自动调解解
308人看过
-
分割财产不肯执行法院强制司法拘留
229人看过
-
法院拘留可以持续拘留多久的,法院强制执行拘留最多几天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第一百一十六条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扩展资料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
-
法院强制执行拘留15天会留案底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25拘留15天是否有案底,需要先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判断是什么性质的拘留以及什么性质的案件记录。如果是行政拘留,并不进个人档案,是不会留有案底的,只有刑事处罚才进入档案。但是公安机关可以查出违法记录。 犯罪记录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处理好在工作起步以及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充分利用政法网以及各部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犯罪人员信息的网上录入、查询和文件流转,
-
拘留几天就强制执行河南在线咨询 2023-10-281、被执行人有配合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会被拘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
法院强制执行后是不是必须拘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03有可能会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
-
探视权拘留几天法院会不会强制执行逮捕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6(一)探视的时间时间可以由双方父母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一般探视到子女成年时。子女成年以后就可以自己决定了。 (二)探视的方式包括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探望性探视时间短,方式灵活逗留式探视,一般时间较长,可在约定或判令的探视时间内,有探视人领走并按时送回被探望子女。 (三)探望权中止当父母探视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由人民法院依法终止探望的权利,并作出相应的裁定中止是由消失后,人民法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