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中诋毁他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2 01:00:17 406 人看过

被人诋毁可以起诉。恶意诽谤诋毁他人的,满足四个条件可构成诽谤罪:1、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2、侵犯的是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3、情节严重,给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精神受到严重伤害;4、行为人年满16周岁。诽谤罪属于自诉罪名,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受到胁迫、强制而无法告诉,检察院和其近亲属也可告诉。

直播间欺骗消费者怎么投诉

在直播平台购买的物品有问题,可以向电商平台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协会和工商部门进行投诉,工商部门会根据投诉人的相关提供资料来对卖家进一步进行调查,如果发现事情属实的话,会要求卖家和电商平台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4: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直播相关文章
  • 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散布谣言和故意诋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故意损毁他人散布谣言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发布诋毁他人的谣言可能导致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导致他人名誉受损。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侵权的诉讼请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造成受害人侵害较为严重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什么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应注意的是,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
    2023-07-01
    167人看过
  •  恶意诋毁他人行为是否被法律所禁止?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犯本罪者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 诽
    2023-09-10
    181人看过
  •  捏造虚假信息诋毁他人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介绍了诽谤罪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诽谤罪是指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包括他人人格尊严受损和名誉破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一定的立案标准,包括涉嫌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应该进行立案;侮辱罪属于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才会进行立案追究。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包括他人人格尊严受损和名誉破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要想构成犯罪,必须达到以下的立案标准。否则不构成犯罪:第一、涉嫌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应该进行立案;第二、侮辱罪属于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才会进行立案追究。 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可能面临的
    2023-08-30
    106人看过
  • 硬核普法:明知他人直播性侵,依旧进行打赏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说法】在去年6月左右,一个“滴滴司机直播性侵”的话题登上热搜,从爆料者公开的相关视频和描述来看,涉案司机先是找话跟车内的女孩聊天,接着以下车买水为由暂时离开,并在离开前以“车里有味”为由喷了“香水”。喷完后司机从车里离开,5分钟后回来时,女孩已经被“迷晕”。于是司机便与观众互动,要求观众点关注、送礼物,并对女孩实施性侵害。该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让近几年牵扯过命案的滴滴再一次处于风口浪尖上。接着,视频发布者发微博致歉,称她以为罪犯是滴滴司机,所以才用了“滴滴”这个标签,但是否为滴滴司机,还不能确认。后来经查证,涉事的两人确实不是滴滴司机,他们是网络平台组织策划的一次淫秽直播。他们使用某地下直播APP,所谓“香水”迷晕女孩儿实际上是为了摆拍,为了骗取打赏。涉事主播是夫妻关系,平台以“滴滴”、“司机”、“女乘客”、“性侵”等易引起关注和炒作的话题为卖点,自导自演,以淫秽直播提
    2023-11-27
    71人看过
  • 网络直播侵权行为应否担责
    网络直播侵权行为是否应该担责当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案情回顾XX专车司机孔某深夜在机场周围等待订单,而他等的目标是深夜下班的空姐通过XX约车平台下的订单。孔某在乘客上车后在未告知车内有摄像设备且没有征得乘客同意的情况下,诱导乘客暴露个人信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直播。XX约车平台表示,已对该司机封禁,等待下一步处理结果,而直播网络平台也对其进行了封号处理。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呈现出火爆的发展态势,但也不断爆出数据造假、内容侵权等问题。此次事件中,孔某的行为是否涉嫌侵权?网络直播平台和XX约车平台应否担责?孔某擅自将空姐涉及私生活的谈话内容,通过直播方式让大量用户知悉,侵犯了空姐的隐私权。此外,该司机未经空姐同意,私自将其与空姐的影音录像上传至网络,且通过直播获得大量用户关注,进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侵犯了空姐的肖像权。肖像作为个人信息,有人格利益,也有财产价值。此次事件中,直播行为利
    2023-04-29
    220人看过
  • 恶意诋毁他人构成哪种罪名?
    恶意诽谤他人是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见,诽谤他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恶意诽谤他人会怎么判刑?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辱骂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构成民事侵权责任,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镑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7-08
    453人看过
  • 借用他人文章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一、借用他人文章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借用别人的文章是不是侵犯著作权,要依据借用的目的而定,如果是在新闻报告中或者评价某一作品时部分借用的,是不会构成著作侵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
    2023-10-03
    368人看过
  • 直播唱他人歌曲是否侵犯表演权利
    一、直播唱他人歌曲是否侵犯表演权利直播唱他人歌曲侵犯表演权利。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唱歌,会收到各种名义的打赏,所以属于收费表演,不能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如果未经词曲著作权权利人许可进行表演的,理论上主播有侵权之嫌,直播平台也有构成共同侵权的风险。二、直播唱他人歌曲侵权赔偿的标准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
    2023-11-21
    166人看过
  • 恶意诋毁他人传播照片的法律
    恶意诽谤,破坏他人的个人名声算犯罪,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要求,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有关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一、诽谤侮辱的立案标准诽谤侮辱的立案标准: 诽谤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侵犯名誉是会受刑罚吗侵犯名誉情节严重的可判刑。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3-03-21
    268人看过
  • 诋毁诽谤他人可以构成犯罪吗?
    一、诋毁诽谤他人可以构成犯罪吗诽谤可能会构成诽谤罪,但罪名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构成“情节严重”,而如果只是一般的诽谤行为,没有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便不能以诽谤罪论处刑罚,但可以依据其情节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
    2023-06-16
    53人看过
  • 诋毁他人的黑粉是否犯罪?
    1、黑粉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违不违法是要看具体行为的,但是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2、骂人按实际情况,有可能涉嫌侮辱、诽谤刑事犯罪,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有可能是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还有可能因没有证据而不被追究任何责任。骂人犯法吗一、骂人犯法吗1、骂人严重的属于违法行为。骂人处罚如下:(1)如果违反了治安管理的,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重的,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3)如果构成侮辱罪的,则触犯刑罚,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
    2023-07-18
    321人看过
  •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构成要件是什么
    发朋友圈诋毁他人的行为,构成诽谤罪,此罪的构成要件是: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为故意。发朋友圈诋毁他人构成要件是什么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条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
    2022-06-23
    96人看过
  • 在网络直播间演唱他人歌曲侵权吗?
    主播在直播时向不特定的平台用户演唱歌曲,且基本开通打赏服务,应认定为商业行为,属于公开表演作品的行为。直播间唱歌不能构成合理使用的情形,如果未经著作人许可,应当构成侵犯其著作权。音乐著作权是音乐作品创作者对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歌曲版权的主要包括该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明星、艺人、个人不得未经过同意,在演唱会,电视节目,网络直播,公共场合等,进行翻唱歌曲,或恶搞、改编原作歌曲,否则会遭到著作权人起诉赔偿巨额侵权费用。律师补充:商业用途的认定并非仅指获取金钱利益,还包括吸引关注、获取粉丝等。对于主播而言,唱歌、跳舞等行为可以使其获得巨大的流量,因为大量关注,可以让主播带货获利,甚至直接获得打赏,所以其行为本质是一种营利行为。在直播间无论是哼唱还是播放音乐都应当获得授权,如未经许可使用,便是侵权。未经许可的作品使用行为
    2023-05-06
    477人看过
  • 认为别人诋毁恐吓属于侵权吗
    诋毁恐吓是属于侵权行为的,该行为侵犯了受害人的名誉权,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民法典诋毁恐吓属于侵权行为吗民法典规定,对他人名誉进行诋毁,对他人人身安全进行恐吓等的行为,都是属于侵权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第一千零三十一条【荣誉权】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2023-08-01
    310人看过
换一批
#网络侵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直播
    词条

    直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在网上提供电视信号的观看,例如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的直播,这类直播原理是将电视(模拟)信号通过采集,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网站供人观看,相当于“网络电视”;另一类是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 更多>

    #直播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诋毁商誉行为,诋毁商誉的行为要点,商家是否构成诋毁商誉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8
      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行为。 诋毁商誉的行为要点如下: (1)行为的主体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经营者如果受其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人。新闻单位被利用和被唆使的,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 (2)经营者实施了诋毁商誉行为,如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使用户、消
    • 是否可以起诉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的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7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对于这种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微信里诋毁别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7
      采用各种方式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给他人造成一定的后果,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能构成诽谤罪。情节较轻的不构成刑事犯罪。
    • 修改为诋毁他人侵犯什么权利?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4
      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就是刑事自诉案件,诽谤罪可无检察机关介入,直接去法院申请立案。首先证据收集分为言语和书面的,言语方面可以采用录音取证,其他证据书面的,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通过其他途径保全原件。本罪的构成要求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
    • 在直播间诋毁别人可以起诉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4-03-25
      在直播间诋毁别人可以起诉。直播间辱骂别人犯法。但是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属于人格权中的一种。侵犯名誉权的,可以先要求侵权人公开赔礼道歉并消除因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还需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不理会被侵权人的请求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