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发生交通事故以后想要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1、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处理现场;
2、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立警告标志;
3、处理事故现场之后,车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在事故车辆后面150米或者更远的位置设置三角警告标志,如随车的三角牌,也可以利用颜色和形状醒目的物品代替,一定要确保后车能够看清楚。
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是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是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二次交通事故谁的责任大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避免的主观过失,所以这类证据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明犯罪的直接证据。
但是,在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的成因中,“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属于逻辑学上的矛盾关系,即二者不可同真,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也就是说,当交通事故中出现二次撞击现象的时候,如果不能证明对方的主观故意,则说明对方起码是主观过失。
同时,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是由交通违法或意外的事故引起,如果交通事故行为本身符合交通肇事罪条件的,即使有过失行为引起二次撞击,也是被交通肇事罪吸收,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行为本身不构成交通肇事,而过失行为又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则应当根据过失比例承担民事的侵权责任。
如果过失行为造成对方人员重伤或死亡的,应当是可以追究过失方过失致人死亡或过失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
在确认存在“二次撞击”后,无法证实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存在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根据逻辑学的排他性原理,推定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的行为属于主观过失,应当对第二次撞击的损害结果承担过失责任。
二次交通事故的责任大是根据当事人造成交通事故的过错程度,而不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
交通事故中有交通违法行为不一定要承担事故责任,这要根据违法行为是否是造成事故的原因来确定。
-
发生交通事故后防止二次事故有效
139人看过
-
南丹施措预防交通事故
458人看过
-
交通事故现场慎防二次事故
16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虚假鉴定的防范措施
162人看过
-
交通事故委托公证的防范措施
472人看过
-
防止物体坠落事故的措施集锦
267人看过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
发生交通事故后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包括什么,该如何规定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09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措施: 1、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处理现场; 2、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立警告标志; 3、处理事故现场之后,车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在事故车辆后面150米或者更远的位置设置三角警告标志。
-
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有哪些法律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20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措施: 1、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处理现场; 2、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立警告标志; 3、处理事故现场之后,车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在事故车辆后面150米或者更远的位置设置三角警告标志。
-
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01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措施: 1、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处理现场; 2、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立警告标志; 3、处理事故现场之后,车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在事故车辆后面150米或者更远的位置设置三角警告标志。
-
如何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产生,法律规定是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5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措施: 1、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处理现场; 2、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立警告标志; 3、处理事故现场之后,车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在事故车辆后面150米或者更远的位置设置三角警告标志。
-
防止疫情传播的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3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