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修改后起诉期限怎样审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0 10:34:07 305 人看过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起诉期限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也可以先提起行政复议,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常识以诉前审查程序排除非法证据

通过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能够在法庭上轻松过关,无疑是对违法行为的最大纵容。如果通过程序性制裁,将非法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就能够直接剥夺违法者违法得来的利益,从根本上阻断了违法的动力。

主持人:郭国松法治周末评论员嘉宾: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持人:一直以来,我们防范刑讯逼供的主要手段是对相关的办案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证明,这种疏于事前防范,侧重事后惩罚的机制,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办案人员暴力取证的行为。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在保持刑事威慑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事前排除刑讯逼供取得的口供及其相关的证据,使得刑讯逼供变成“无利可图”的高风险行为,就能够迫使办案人员最终放弃暴力,回归程序正义的轨道上。

陈瑞华:对待刑讯逼供,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来看就是两种思路,一个是实体性的处罚,一个是程序上的制裁。实体性处罚最典型的就是追究办案人员刑讯逼供罪。但这种手段基本是不成功的。中国每年有上百万起刑事案件,因办案人员涉嫌刑讯逼供而被立案侦查的案件少之又少。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追究刑讯逼供罪的门槛太高,必须是致嫌疑人重伤乃至死亡,或者出现了重大冤假错案,造成严重后果,才会启动刑讯逼供罪的追诉程序,基本上属于结果犯。绝大部分具有刑讯逼供嫌疑的案件都无法纳入刑事追诉程序,更谈不上行政责任的追究,因为两者往往是连带关系。

现在,程序性制裁逐渐成为很多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对付刑讯逼供的普遍手段,其核心在于宣告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无效———第一,宣告刑讯逼供行为是违法的;第二,宣告这种行为是无效的,根据现在公法的基本原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越权、违法,他的行为即无效;第三,宣告其结果无效,即,违法侦查行为产生的结果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将非法获取的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

主持人:排除控方提供的非法证据,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现非法证据从刑事追诉的程序上说,除了检察机关自侦的案件,对警方移送起诉的案件,检察机关负有发现证据的首要责任,但由于公检法互相配合重于互相监督的传统观念,具有发现非法证据直接动机的显然是被告人,他们在法庭上控告侦查机关对其刑讯逼供或者其他程序违法,实际上就启动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法庭必须对此进行审查。

陈瑞华:目前,绝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采取法院依职权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德国刑诉法典规定,一旦发现刑讯逼供,被告人即使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法院也要主动将它排除于法庭之外。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实施起来有很多障碍,不仅法院很难发现非法证据,即便发现了蛛丝马迹,警察稍作解释和辩解就能过关,而且法院长期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与检察官和警察会形成很多默契,不会主动去挑侦查人员的毛病。

鉴于上述局限,通过诉权启动程序审查非法证据,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理论就是谁被侵权谁发动诉讼,被告人作为刑讯逼供的直接受害者,是发动这种侵权诉讼的利害关系人,他们可以在律师的帮助下向法院申请审查侦查行为的合法性,目的是将非法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

这就好比发动了一场诉讼,我们把它叫做司法审查之诉,或者“诉中诉”、“案中案”,它包含四个要素:一是本案的被告人摇身一变成了程序上的原告;二是本案的侦查人员成了程序上的被告;三是本案的法官成了程序上的裁判者;四是诉讼的标的不再是被告人是否有罪,而是侦查的行为是否合法。只有把这场由被告人发动的程序性诉讼解决之后,确认了证据的合法与否,才能恢复对被告人控罪的实体审理。

主持人: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刑事诉讼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而行政诉讼则是由原告发起,被指控的国家机关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举证,即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诉中诉”的程序完全可以适用行政诉讼的举证模式,由被告人完成初步举证,以引起法庭对警方实施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其他的非法手段进行取证产生“合理怀疑”。控方如果不能提出相反的证据,否定被告人的指控,法庭就应当裁定被告人的指控成立,与该项指控相关的所有证据一律排除。

陈瑞华:对于排除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问题,是采取谁主张谁举证还是举证责任倒置,一直存在争论。我认为非法证据排除特别是在查证刑讯逼供的问题上,不能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因为被告人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处于被追诉的地位,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接受侦查人员的审讯,没有律师提供帮助,缺乏取证手段,孤立无援,让其举证非常不公平,也很不现实。反过来,只要侦查人员的所有行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即使面对被告人的指控,也有能力证明侦查行为的合法性。

为了防止被告人以刑讯逼供为由滥用诉权,浪费司法资源,在确认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下,被告人要提供“何时何地何人实施了何种非法行为”的初步线索,供法庭查证。这种“诉中诉”的程序一旦展开,法庭应当立即中止对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实体性审判,转而审查控方的证据是否合法,并且作出正式的裁定,将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然后方能进入实体审理程序。它的价值在于,不仅剥夺了违法者违法得来的利益,而且表明法院拒绝刑讯逼供的态度,避免成为程序违法的共犯,从根本上斩断了违法的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6日 17: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追诉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法修改拟延长诉讼期限
    8月25日电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拟对行政诉讼期限适当延长。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次审议稿将起诉期限三个月延长到六个月。此外还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从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从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3-06-06
    293人看过
  • 行政诉讼起诉后审理期限
    一、行政诉讼起诉后审理期限行政诉讼起诉后审理期限如下:行政诉讼审理期限是六个月(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是四十五日,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则是三个月。《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第八十三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第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少时间?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时间是: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3-04-25
    411人看过
  • 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拟延长诉讼期限
    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拟对行政诉讼期限适当延长。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修改情况汇报时说,有些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地方、法院和社会公众提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只有三个月,当事人很容易因超过起诉期限而失去请求人民法院救济的权利,应当适当延长起诉期限。较多案件因当事人超过3个月的起诉期限而被法院挡在门外。作为兼职律师,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深有感触。他说:这种情况因最高人民法院的两条司法解释而有很大缓和。其一,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告知当事人诉权的,期限可延至两年;其二,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期限可延至五年,涉及不动产的,期限可延
    2023-06-06
    271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审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一审
    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是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需要在法定的审理期限内依法判决的,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是六个月,一审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是四十五天。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中止诉讼(审理)至恢复诉讼(审理)的期间等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审理案件期限情况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管理、监督和检查。一、上诉离婚多久能离婚离婚案
    2023-03-13
    27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举证期限应当修改
    按照行政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被告即行政机关的举证时间一般为10日。在办理了大量的行政案件后,我觉得这个规定存在问题,当然我是从行政机关看这个问题的。在多数案件当中,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职权时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但是在国家赔偿案件当中则存在问题了,因为在国家赔偿案件当中,原告需要举证证明自己的损失,而被告就可能需要举证来反驳原告的证据,而原告的举证期限和被告的不一样,也就是说按照行政诉讼的规定,被告有可能被剥夺了举证的权利,就是说在开庭审理前,原告出示了假的证据,而被告则有可能受到举证期限的限制,而不能举出反证,导致假证明被法院认定,所以在类似行政赔偿案件等案件中给被告10天的时间有点不公平。
    2023-06-06
    421人看过
  • 法院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应适用职权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三款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据此,有观点认为,法院对原告的起诉受理后,除被告认为原告的起诉超过法定期限并能举证证明的外,无需依职权对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进行审查。在此认为,该观点是对上述规定的错误理解,该规定仅是在行政诉讼中对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而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则属起诉的法定条件。因此,法院对原告的起诉受理后,尽管被告未对原告的起诉期限提出异议,但法院在审理中仍应对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依职权进行审查。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程序给予法律救济的时间限制。起诉期限也称诉讼时效,指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如起诉超过法定期限,其起诉将无效,当事人也将因诉讼时效届满而丧失诉权,法院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起诉可以拒绝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
    2023-06-06
    62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追诉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追查和起诉的活动。 刑事追诉的目的是通过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依法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在刑事追诉过程中,国家专门机关拥有法定的职权和职责,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 更多>

    #刑事追诉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起诉期限还是原规定的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3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的起诉期限审查:行政诉讼法过去规定的直接起诉期限为三个月,修改后的期限为六个月,明显短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年。
    •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期限是多长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超过这个法定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失去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自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以来,为了进一步细化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相关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
    • 审查起诉的诉讼期限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03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该条对审查起诉的期限以及改变管辖后审查起诉期限的计算,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是长期审查起诉经验的总结,是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3款的规
    • 行政诉讼法起诉期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7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经过行政复议再起诉的案件,具体法律、法规如没有规定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限,原告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了对复议决定不
    • 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期限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27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经过行政复议再起诉的案件,具体法律、法规如没有规定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限,原告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了对复议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