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城市出台了房屋限购政策,为绕开限制,有些夫妻会选择“假离婚”的方式来获得购房资格。
这种做法本身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夫妻二人能够顺利复婚还好,一旦一方反悔拒绝复婚,将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一系列纠纷。
最近上海一对夫妻为了买学区房“假离婚”,还签订一份离婚协议,约定了财产分割、离婚补偿等内容。
离婚后,男子以离婚补偿款的名义陆续转给女方294万余元,之后女方用这笔钱付了学区房的首付,期间两人仍居住在一起。
没想到房子买好了,男方提出复婚,女方却说什么也不同意,还从家里搬了出去。
见复婚无望,男方一气之下将女方诉至法院,要求确认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无效,女方返还购房款294万余元,并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一、对于本案,法院是如何处理的?
一审法院认为“假离婚”事实存在,认定双方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而办理的离婚登记手续。
首先,根据男方提供的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显示,女方在离婚前曾多次和男方讨论购房政策、贷款优惠条件等内容,在离婚后,女方也多次表示没有想过要真离婚,并认可曾说过“房本下来一年复婚”。
综合以上证据,法院对男方主张的事实予以采信,认定“假离婚”事实的存在,判决支持男方的诉讼请求,认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无效。
而男方选择撤回让女方返还购房款及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这是男方对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予以准许。
但是一审判决后,女方不服,遂上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撤销一审判决。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离婚协议》并非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虽然协议约定男方应当补偿女方300万元,但实际上这笔钱用于购买学区房。
最终上海一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假离婚”后财产纠纷如何处理?
结合上述这个案子,我们知道“假离婚”的风险很大,处理不好很可能人财两空。
对于此类案件,当发生财产纠纷时一般如何处理呢?
(一)办理“假离婚”后,双方分居生活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财产纠纷相对比较好处理,夫妻双方一旦达成共识办理了离婚登记,即产生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内容生效,除非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一般不能重新分割财产。
(二)办理“假离婚”后,双方仍同居生活
办理“假离婚”后,夫妻双方仍生活居住在一起,即形成了同居关系,难免将财产混同在一起。
一旦产生财产纠纷,法院通常会结合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将双方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认定为共有财产。
在双方无法协议分割财产的情况下,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无过错方利益的原则进行分割。
当然,每个案件情况是不同的,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具体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处理。
同时也希望夫妻双方能够慎重看待“假离婚”问题,其间的法律风险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
-
为买房假离婚妻子不愿复婚丈夫刀割妻及继女脖,故意杀人怎么量刑
203人看过
-
买房假离婚,对方后悔复婚意愿不明确,怎么办?
488人看过
-
为买房假离婚复婚后感情难复
375人看过
-
夫妻离婚后的债务怎么处理复婚了,妻子买了房怎么办
296人看过
-
因为买房离婚然后复婚算假离婚吗
407人看过
-
如何看待夫妻为了买房子假离婚
408人看过
-
为了买房假离婚对方为什么不让复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01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假离婚是事实,那么夫妻之间的可认定为自愿协议离婚,合法有效。想要回已经按照离婚协议分割的财产,就要举证证明买房资金的来源,如果有第三人知晓,可以依法出庭作证。在民政部门办理的离婚登记具有法律效力,同样离婚协议和协议也是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肯办理复婚登记的话,法律也是我可奈何的。所以离婚买房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要为了而失去了婚姻、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条必须男女双方完
-
-
为买房子假离婚买房后多久可以复婚, 假离婚买房的流程是怎么规定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6一、复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如果男女双方离婚后又自愿要求恢复夫妻关系的,说明双方的感情并未完全破裂,或造成离婚的原因已被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允许双方重新确立婚姻关系。其实离婚之后再复婚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随时都可以,只要感情还没有破裂。二、但如果是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则较好买房一年后才可以复婚。假离婚买房流程说简单点就是协议离婚流程走一遍,等房子到手后,再找个机会,把复婚流程走一遍。2、带上双方证件
-
假离婚,买房复婚后怎么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08在这种情况下,财产属于婚前财产。离婚后,财产已经分割,归一方所有,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如果再婚,婚前财产除非两人约定为共同财产,否则不会随时间转移为夫妻共同财产。
-
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违法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1-05-101、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与放火罪、爆炸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行为人亦可采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往往也会导致火灾、爆炸的严重后果。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犯罪对象不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正在使用中的易燃易爆设备;放火罪、爆炸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切公私财物。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这是法条竞合问题。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