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对其他诉讼时效期间之限制也。与其他诉讼时效期间相较,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有客观的起算时点,即从权利成立(“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长度为二十年;而其他诉讼时效期间则涉入当事人之因素,即从权利可行使时起计算,长度则远短于二十年。
一、欠条6年多了有用吗
按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欠条已经约定还款期限,自还款期限已经超过二年的,由于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另外,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公司债务诉讼时效是怎么算的
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下列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三、相关法律依据
第六百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六百零一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六百零二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第二百二十六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诉讼时效期限最长不超过多久
44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最长时效是多长,行政诉讼有效期最长多久
389人看过
-
诉讼时效有多长?诉讼时效期限为多少年?
80人看过
-
长期诉讼时效的特点,一般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283人看过
-
期限最晚的变更诉讼时效
225人看过
-
探究借条诉讼时效的最长时间限制
21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诉讼时效的中止期限最长能到多久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30最长诉讼时效的中止期限是六个月,法律上对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项的时间有明确规定是六个月,如果超过六个月的期限,那么即使发生了导致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与不能在法律上进行认定,具体的是否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中止以司法机关认定为准。
-
行政诉讼最长时效是多长,行政诉讼有效期最长多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9行政诉讼最长期限为20年。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债权诉讼最长多长时间,诉讼时效最长多久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0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以上的,法院不再受到保护。
-
二审驳回诉讼的时效期限最长几个月?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24民事诉讼二审的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此时就不一定需要多长时间了,延长需要由本院院长批准。如果是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2022年诉讼时效期限是多长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6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