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需要满足主观上的共同犯罪故意,如果没有该故意或过失,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时,即使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也不构成犯罪。而故意犯罪则需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犯罪则需要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1、若在主观上没有共同犯罪故意,则不构成共同犯罪。主观上如果没有故意或过失,就不构成任何犯罪。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3、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界限辨析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它们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程度不同。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却可能相同。例如,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可能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他人受伤,但并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可能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法律上是有所区别的。故意犯罪应当承担更严重的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则可能被判处较轻的刑罚。此外,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举证责任、从重处罚等。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和行为结果都有所不同。在法律上,这两种犯罪形态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处理。
本文探讨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区别。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虽然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可能相同。在法律上,这两种犯罪形态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处理。
《中华人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朋友犯盗窃罪,不知情情况帮助了他是共犯吗
333人看过
-
不知道是犯罪的情况下犯诈骗罪是否可以缓刑
497人看过
-
不知情的情况下为犯罪行为提供网络帮助会被怎么处理
201人看过
-
自己被诈骗犯骗了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了怎么办
437人看过
-
帮助犯罪事后知情怎么写
322人看过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聚众斗殴是否构成犯罪
62人看过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成立后,在一定的行为发展阶段或者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形态包括预备、实行、完成和未遂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开始,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实行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阶段是犯罪行为... 更多>
-
朋友犯盗窃罪,不知情情况帮助了他是共犯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4-08-261、没有主观故意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为不构成共犯。 2、一般来说共同犯罪行为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3、涉嫌盗窃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积极退赔,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构成累犯的(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又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
如果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他人造成犯罪,怎么算?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2如果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他人造成犯罪,被认为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
不知情的情况下帮罪犯发短信敲诈勒索钱财构成犯罪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8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第一索要财物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的第二索要钱财并没有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所谓要挟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如以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生活作风腐败等相要挟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第三敲诈勒索公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人家做代理销售赚佣金是否犯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3一、该方式是否合法,须根据具体的操作模式判断。如果像传销以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则涉嫌犯罪;如果是淘宝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淘宝,通过淘宝购物而提供资金,则只是淘宝网的一种营销手段,无论这种手段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参与者不会承担责任; 二、如果该操作模式涉及传
-
诈骗罪不知情的情况下下台介绍了犯罪嫌疑人也不知情的情况下有罪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26不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属于故意犯罪,其不知情的,便不能被认定为明知其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希望/积极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故意,也不能被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能被认定为其与公司有关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具有共同犯罪的犯意联络,因此,其履职的前台介绍行为不构成犯罪。参见《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