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定金和违约金的区别
购房定金是保障二手房交易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金,其作用是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当买方毁约时,定金则会归卖家所有;如果卖家单方面毁约,卖家则要赔偿双倍的定金给卖家。这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购房者认为定金就是违约金的一个主要误区。那么违约金的含义是什么呢?
违约金其实就是指依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预定数额的金钱。
虽然违约金和定金都有保障交易进行,避免发生损失的功能,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明显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性质不同
虽然定金和违约金否有担保主债权实现的功能,但是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规定,违约金只是民事责任的形式,并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担保形式来看待。此外,在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中说明了违约金是以制裁性为原则,以赔偿性为补充。而定金是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是作为一种被民法典加以明确规定的担保形式。
也就是说,违约金的担保效力要远远不如定金的效果。所以,定金和违约金的性质是不同的,购房者不要认为违约金能替代定金的作用。
二、作用不同
定金具有交易约定和预先支付房款的作用,而违约金只是出现违约行为的一种赔偿约定,没有确定交易意向和预先支付的作用。
三、产生方式不同
定金的产生必须由约定购房事宜的双方当事人发起,而违约金既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发起,也可以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而产生。因此,二者在产生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四、交付时间不同
定金是在合同履行前交付的。而违约金是在发生违约行为后交付的。二者交付的时间不同,产生的原因也不同。
五、法律后果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定金具有解约功能。定金的支付一方面意味着合同的解除,违约一方不再继续履行合约中的条款和义务;另一方面,定金可以作为预定的赔偿金,发生违约现象时可以用作受害人的赔偿,并且对于超出定金数额的损失,不得另外提出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也就是说,违约金的支付并不会导致合同的解除。这一点与定金存在着不同,各位购房者需要了解清楚。
-
违约金和赔偿金的区别,违约金如何纳税
257人看过
-
定金订金及认购金这三者有何区别呢
178人看过
-
买房的各种金之间都有哪些区别呢
389人看过
-
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的区别,收了定金违约怎么赔偿
387人看过
-
押金和违约金 转让金区别
441人看过
-
购房定金和订金区别,购房订金可以退吗
500人看过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房屋租赁定金纠纷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给付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给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接受方。根据民法的有关理论,定金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定金具有从属性。定金随着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合... 更多>
-
-
定金违约金和诚意金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021,定金付了,有定金罚责,即付定方违约,定金可以不退,收定金方违约,需要双倍退;2,诚意金是在应收定金方没有收定之前,不够成定金罚责,由居间方保管,应收定金方收定了,定金罚责生效;3,订金是购买方的预订,交易双方互不产生定金罚责,也不产生约束,随时可退,也随时可找另外的买家。
-
与违约金之间的区别,定金与预付款之间的区别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9一、定金与违约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都是当事人一方应向另一方交付的款项,并且都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但定金与违约金是不同的。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项: (1)根本目的不同定金是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根本目的的,因而定金规定于《担保法》中,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方式;而违约金的根本目的是制裁违约行为,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有关定金的约定为独立于主合同的从合同;而关于违约金的约定,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
-
违约金和定金之间用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3定金和违约金条款不可以同时适用。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也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但是出现违约行为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责任承担方式。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
定金违约金真题经常问定金和违约金区别呢,大概是怎么区分呢?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8违约金与定金不能同时适用,任选其一,非违约方选择最有利的一个。《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六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二、定金与损害赔偿金功能上互补,一个是惩罚性的,一个是补偿性的,因此可以并用。二者并用的限制:《买卖合同解释》 第二十八条:定金和损失赔偿的数额总和不应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