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理性审查原则在行政审判中运用的必要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4:15:18 119 人看过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不能适用于司法机关所主持的行政诉讼活动。理由主要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确立了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没有确立合理性审查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不能适用于司法机关所主持的行政诉讼活动。从我国审判实践来看,法官基本上都是在适用行政合法性原则来审理行政案件。应当说这是基本上符合我们的现实需要的,这应当是行政审判的常态。但是问题在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一些较为特殊的案件时,如果只是僵硬地适用行政合法性原则,就会在实际审判的过程中发生种种不合理的情形,往往判决的结果并不能为当事人所接受,甚至会出现根本不合情理的情况。行政机关也有可能借法院只能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幌子,利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肆意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因此人民法院适当地运用合理性原则来进行审查是必要的。

首先,从程序的角度来看。程序合法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随着个人在国家权力运行中主体地位的确定,行政程序不仅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工具,更是制约行政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行政程序在此层面上,成为保证行政过程公正、制约行政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可见,程序法定对于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机关的办事程序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规则。即使在某些行政管理领域或者行政管理事项上,程序规则可能已经比较完备,但是在其他领域或事项上,依然停留在少有规则可循甚至无规则的状态。即使少数领域有程序规则,但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仍然有滥用权力侵犯相对人权利的危险。忽略法律程序规则的做法,把行政法视为行政机构手中凸现其国家本位的工具,而全不考虑自然公正或程序合法。例如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的事先告知程序并没有具体的形式规范和具体要求,行政机关对此往往有较大的行政裁量权。而这种行政程序裁量的存在及其裁量结果就其性质而言无疑是合理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运用合理性审查原则来审查行政行为,可以弥补合法性审查的形式法治主义的不足,对行政机关的肆意和滥用职权等行为加以调控和矫正。在少有规则可循甚至无规则的领域,法官运用合理性审查的原则,可以从自然正义和正当程序的角度给当事人较大程度的权利救济。

其次,在行政审判中运用合理性原则是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是克服僵化死板的法条主义的体现,是对形式法治主义的超越。在审判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在合法与合理之间很难作出选择。而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形式法治存在着制度与现实的巨大紧张。对法院来说,最保险的办法是寻求制定法的明确规定,以之作为判决的唯一依据。当固守制定法的时候,有时显得苛刻而不近人情;而一旦没有法条的相应规定,对行政机关也对法院可能毫无羁束,尽管在现实中制定法常常能够为法律决定的正当性提供巨大屏障,但面对合法不合理的现象,法律决定的正当性不可能仅仅建立在形式理性的挡箭牌下,法院也很难以制定法有规定或者有缺陷为由,而拒绝实质合理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法院在审判中运用合理性审查的原则来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无疑是一种必要。因此人民法院在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互动关系上进行深化理解,并在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和司法监督的广度与深度上,适度加以调整,在司法视野从传统的形式上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的简单执行,向现代的实质的合法性审查扩展,让现代司法审查理念在行政法官中得到萌芽并生长。

第三、现行《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滥用职权、裁量明显不当,对此进行认定,同样也离不开合理性审查,在审理过程中势必超越成文法的字面规定,以立法目的和精神、普遍的公平正义观念甚至常人的理性等标尺,对行政行为进行检验和评价。从法院自身的性质、地位以及司法的性质来看,适当地适用合理性原则会促进和保证公正的实现。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有必要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说法。运用合理性审查的原则来进行行政审判可以保证诉讼结果更易被诉讼当事人所接受。可接受的诉讼结果是各种合法性观念的共有之义,换言之,无论是要求行政行为必须合乎实在法的规则或原则,还是要求行政行为必须与学理阐述的法律原则、社会价值、习惯或习俗相一致,所有的主张无非都在表达一种理念,即行政行为唯有符合一定的标准,才是可以接受的。

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原则不能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在一些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合法性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纠纷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只进行合法性审查不仅不能使纠纷得到最终的解决,就连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基于实际的需要,有必要在行政诉讼中确立行政诉讼纠纷解决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如果确立了这一目的,在一些案件中就势必会运用合理性审查的原则,不仅达到纠纷解决的目的,还会使法院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7日 18: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具体行政行为相关文章
  • 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哪些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比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司法中立原则。现代国家基于人权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普遍认为审前羁押(未决羁押)只是一种例外。而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中,审前羁押是一般,不予羁押是个别,“一押到底”的现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较为常见。(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新《刑事诉讼法》第2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减少羁押”、“逮捕与羁押分离”的理念的确立才能最终的保障人权。根据羁押必要性变化情况开展审查,能够避免超期羁押,不当羁押,从而保障在押人员的人权。(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又称为相应性原则,是指是否采取强制措施,采取何种强制措施,要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也体现了相
    2023-03-23
    137人看过
  • 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哪些原则
    一、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哪些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比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司法中立原则。现代国家基于人权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普遍认为审前羁押(未决羁押)只是一种例外。而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中,审前羁押是一般,不予羁押是个别,“一押到底”的现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较为常见。(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新《刑事诉讼法》第2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减少羁押”、“逮捕与羁押分离”的理念的确立才能最终的保障人权。根据羁押必要性变化情况开展审查,能够避免超期羁押,不当羁押,从而保障在押人员的人权。(二)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又称为相应性原则,是指是否采取强制措施,采取何种强制措施,要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
    2023-04-28
    136人看过
  • 如何理解合法性审查原则
    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参照行政规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行政机关所作的抽象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主要是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出了其法定的权限,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遵守法定的程序,是否滥用职权。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要认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有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是滥用权的表现之一)、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情形之一的,该具体行政行为即为违法。律师补充: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在所属的职责权限负有积极作为的行政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非自由裁量性的特征。根据不作为行政案件的特点
    2023-05-06
    425人看过
  • 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比,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最有特色的基本原则。(一)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对此,可以从如下方面认识:第一,从客体来看,人民法院只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原告行为的合法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和第12条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对于受案范围之外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人民法院不能受理,当然也就不能审查。第二,从内容来看,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机关是否享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权限,是否超越法定的职责权限以及是否依法享有事务管辖权、级别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上述任何一方面违法都构成无权限或者超越职权。2、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是否确凿
    2023-06-06
    52人看过
  •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针对不特定对象单方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在此分析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具有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吻合。(2)许多抽象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急需司法审查纠正。特别是一些低于法律的规章、决定、命令,一般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施性,并且往往成为具体行政行为更直接的依据,其侵害面更大,侵害频率更高,对公民权利的影响更大,因此将其纳入司法审查,是法律正当性、民主性的需要。(3)加入WTO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应该按照对外作出的庄严承诺,切实履行WTO项下规定的义务,让自己的法律制度尽量与WTO的规则一致。WTO协定规定每一成员应保证其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与所附各协定对其规定的义务一致。WTO协定明确要求对政府影响贸易的行政措施给予司法审查。因此
    2023-06-06
    205人看过
  • 行政诉讼要审查合理性吗
    一、行政诉讼要审查合理性吗行政诉讼要审查合理性,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一般进行合法性的审查,对于合理性的审查通常在对于合法性进行审查完之后进行。合法性是行政诉讼中的原则性问题,而合理性在行政诉讼中则是例外性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诉讼有哪些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诉讼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
    2023-05-22
    485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概念为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相应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 更多>

    #具体行政行为
    相关咨询
    • 合法性审查的原则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1
      合法性审查原则是中国行政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我们称之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行为。合法性审查的实质是对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的限制,即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享有不完全的司法审查权。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08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意思是,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实施行为主体,主体是否有法律规定的授权。 其次,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比如,只有公安机关才有逮捕的权利,其他主体虽然也是法律授权的主体,可是没有法律授予的权限。 最后,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包括了依据的内容,依据的内涵和外延是否都
    • 怎么理解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27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意思是,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实施行为主体,主体是否有法律规定的授权。 其次,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比如,只有公安机关才有逮捕的权利,其他主体虽然也是法律授权的主体,可是没有法律授予的权限。 最后,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包括了依据的内容,依据的内涵和外延是否都
    • 《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解释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12
      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资格、程序和适用
    •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必要性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强化了检察机关对逮捕措施和未决羁押的法律监督,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 ( 1)从“事先授权”到兼具“事后监督”。在原来事先审查批准逮捕权的基础上,赋予检察机关对逮捕后羁押状态的审查权。 ( 2)从“一次性批准”到“动态监督”。在原来一次性批准决定侦查机关(部门)适用逮捕的基础上,赋予检察机关对逮捕措施的动态审查权。 ( 3)从“阶段控制”到“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