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的界限是什么。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刑事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民事欺诈向合同诈骗的转换
有些个人为了谈下一个合同,但另一方要求必须是公司才与其签订合同,于是该个人就私刻公章或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单位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他很好的履行合同义务从中获得了利润,虽然该行为违法但并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合同签订后携款潜逃则构成合同诈骗罪。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行为人签订合同以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初审和二审的刑事审判有何不同?
147人看过
-
怎么区分典当行为中的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
288人看过
-
民事欺诈如何构成刑事
220人看过
-
民事欺诈可以判刑吗
137人看过
-
欺诈民事赔偿刑事立案标准是多少
389人看过
-
诈骗罪民事欺诈立案标准
8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欺诈罪在刑事审判中有多大作用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30没有欺诈罪,有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
-
欺诈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0在民事法律范畴中,诈骗行为被视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之一。受害者即受欺诈方,有权利向当地人民法院或相关仲裁协会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该行为。这种可撤销的民事行为针对的是已经成立且生效的民事行为,虽然它们基于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但由于表达不实,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自身撤销权使该行动从起源开始便失去了法律效力。关于民事欺诈的具体裁决如下所述: 1. 对于欺诈他人而取得的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将面临三
-
民事合同欺诈罪能否判刑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07合同诈骗会判刑,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法律依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
-
民事欺诈罪的量刑标准犯有哪些情形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1民事欺诈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情节轻微的,按民事纠纷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
-
如何鉴别典当行为中的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0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欺骗或隐瞒等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侵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从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 1. 客观方面,典当行为中实施民事欺诈的行为人,一般无需假冒合法身份。而典当行为中的刑事犯罪嫌疑人则出于骗取钱财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假冒合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