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权转让协议没有对价是否生效?
从效果来看,协议书由于缺乏对于价款的约定,而欠缺法律上的约束力。因为一个完整的股权转让合同,不但意思表示必须一致,而且要符合交易的本质,应将对价看作合同的要件。没有对价的合同,要么存在法律的特别规定,要么不是一个完整的合同而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
股权转让协议书虽然能确认双方当事人转让股权的合同关系成立,但是由于欠缺此类合同的必要条款,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股权转让合同,而只能作为出资转让的确认文件。因此,不能作为张先生请求赵先生支付股权转让款的有效依据。工商机关提供的格式化《出资转让协议书》,其名称容易让人认为这就是合同本身,而往往因缺乏合同价款的明确约定,在诉讼中不能得到有效支持。
二、股权转让协议如何履行?
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只是确定了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股权的实际转让还有赖于对合同的实际履行。股权的实际转让就是股权的交付,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可能依约履行,转让方交付股权,接受价款;受让方支付价款,接受股权。也可能因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的约定,导致股权转让合同生效而未实际履行的状态。受让方享有交付股权和违约赔偿的请求权,转让方享有收取价款和违约赔偿的请求权。股权是权利、义务的综合体,对于财产结构和经营效果都不错的公司,股权受让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特别是股东出资不到位、虚假出资、抽逃资金和公司资不抵债时。
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转让方的主要义务是向受让方移交股权,具体体现为将股权转让的事实及请求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意思正式以书面方式通知公司的行为。转让方与受让方权利的交接点是从该通知行为完成之时起。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前,受让股权的新股东对其股权的处分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新股东对外宣称其为公司股东,应以公司向其发放的股票或出资证明或者股东名册的登记为依据。而受让方的主要义务则是按照约定向转让方支付转让价款。
-
股权转让未支付对价,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吗
126人看过
-
股权转让限制对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法律影响
229人看过
-
怎样起草具有法律效力的转让协议
232人看过
-
有股份转让协议,有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338人看过
-
民间股权转让法律无效协议
100人看过
-
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是否需公证?
93人看过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一般具备的内容如下: 1、转让协议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等信息; 2、股权的基本信息,包括股权转让份额,价格等; 3、双方履行义务的期限; 4、股东身份的取得时间约定; 5、违约责任。... 更多>
-
股权转让未支付对价,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吗,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19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股东与公司内部的股东转让股权,可以直接签订转让合同,但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进行股权转让,需要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要得到一半以上其他股东的同意。
-
股权转让协议不备案有效吗,股权转让协议可以不备案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4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起草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是股权转让交易的核心行为之一,股权转让双方一旦处于争议之中时,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就会成为双方争论以及法院主动审查的焦点之一。那么股权转让协议不备案有效吗,股权转让协议可以不备案吗?
-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吗,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8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两种,但是无论哪种私下订立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都要查看公司章程的规定,章程中规定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如果没有规定则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
-
国有股权转让是否有法律效力,国有股权转让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4国有股权转让即涉及到国有资产监管的特别规定,又要符合《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有股权向管理层转让等规定和相应产权交易机构的交易规则之 国有股权转让即涉及到国有资产监管的特别规定,又要符合《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
-
未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股权转让有法津效力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8股转转让是合同行为。《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以上行为很难认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