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直接故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1 14:01:08 482 人看过

对直接故意犯罪的理解

1.直接故意

所谓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态度。直接故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给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造成某种损害;二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有积极追求的态度。

我国刑法上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明知”,是人的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明知”中仍然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情况,所以直接故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二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不论行为人的预见是属于必然还是属于可能,只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抱着希望发生的态度,都属于直接故意。

2.直接故意犯罪的特征

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犯罪都是故意犯罪,而在故意犯罪中有大多数都属于直接故意犯罪。由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有希望的态度,因而在犯罪过程中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促使犯罪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犯罪最明显的特征有两点:

(1)行为人实施犯罪的目标是明确的,即行为人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使犯罪结果得以实现。

(2)在意志因素方面,行为人往往表现出顽强追求的态度,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会尽力想法去予以排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06: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2024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怎么区分
    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
    2023-12-02
    51人看过
  • 诽谤罪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诽谤罪在主观层面上,其表现形式通常为直接故意,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身的行为将会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损害,却依然积极地去推动和促成这样的结果。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之下,间接故意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出现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必定或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的后果,同时还怀揣着希望这种结果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在诽谤罪的范畴内,直接故意常常出现在行为人主动捏造并散播不实的言论,明确地期望以此来损害他人的名誉。至于间接故意,它是指行为人明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却又对此持放任的态度。例如来说,行为人对于自己所传播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有所预见,但是为了达成其他的目的,他们选择对他人名誉的损害视若无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
    2024-08-16
    138人看过
  • 诈骗有没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一、诈骗有没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此需要澄清的是,并无间接故意这一犯罪形态存在。当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而利用欺骗手法非法获取公私财产时,涉案金额达到三千元即可作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这种程度的犯罪行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可能面临罚金的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有没有可能是洗钱罪诈骗罪与洗钱罪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犯罪行为类型。前者主要涉及运用欺诈手段不法侵占他人财产;后者则是指对非法所得之资金进行各种形式的掩饰、隐瞒,从而使得这些资金的来源及性质看似合法化。有时,诈
    2024-07-12
    441人看过
  • 主观要件: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吗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类,间接故意是指放任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发生而造成的犯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
    2023-08-17
    415人看过
  • 法律上如何明确定义直接故意犯罪
    一、法律上如何明确定义直接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定义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故意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与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种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并不影响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二、故意犯罪有哪些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哪些故意犯罪的主要有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制作贩卖伪劣商品罪、贩卖毒品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妨碍公务罪、贪污罪、受贿罪、职务侵占罪、非法拘禁罪、强奸罪、走私罪等。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2023-11-12
    442人看过
  • 醉驾是直接故意吗?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对于醉驾的危险驾驶罪是间接故意犯罪,而对于醉驾导致的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一、醉驾最高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有哪些醉酒驾驶机动车上路,有很大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此时就有可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刑事责任自然也就比较重。但就算醉驾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也是有可能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理的,相比之下对行为人的刑事处罚要轻一些。而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法承担交通行政责任。二、醉酒撞死人负主要责任怎么处罚醉驾肇事致人死亡判刑有以下三种情况:1、醉驾后致人死亡未逃逸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醉驾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驾本身构成危险驾驶罪,可依法处罚金或拘役,而醉驾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三、无证醉驾的处罚标准无证醉驾的处罚标准一般如下:行为人无证驾驶的,通常会被公安机关交
    2023-06-22
    165人看过
  • 如何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综合知识
    1、签订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决定解除合同;2、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时,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即可提出解除合同。不过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3、当出现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时,解除权人可以行使解除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
    2024-05-16
    203人看过
  •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在量刑上的区别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认识因素和一致因素上不同。1、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2、在一致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心态。不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一、故意杀人罪属于犯罪吗?故意杀人罪有犯罪未遂。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具体条件如下:其一、行为人必须要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杀人的故意;其二、行为人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其三、行为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根据法律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延伸内容】故意杀人罪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
    2023-06-27
    453人看过
  • 怎样区别故意杀人罪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2023-06-03
    174人看过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间接故意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故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相同,并不要求犯罪故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必须完全相同,一方是直接故意,另一方是间接故意,只要双方都是出自故意的主观,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也可成立共犯。一、有过失犯罪的吗?没有。根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也就是说,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2、客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没有过失共同犯罪。二、不知情集资诈骗犯罪吗,标准是什么涉嫌集资诈骗罪,要根据涉案金额、犯罪情节定罪处罚,不知情的不认为是犯罪,如果知情并提供帮助的,构成共犯,要追究刑事责任。关于共犯犯罪的罪名认
    2023-06-28
    117人看过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认知因素和抑制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意识到了危害结果的潜在可能性,而直接故意则不仅明确了解到危害结果具有现实性或者可能性,而且在意志因素方面,间接故意表现为对危害结果的放任,即尽管知晓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但仍对此持默许态度并任由其自然发展;直接故意则是明知结果必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却仍然抱有积极追求的心态。《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4-04-29
    447人看过
  • 区分直接故意的程度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些条款对特定犯罪主体——未成年人、不完全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设定了法定的从宽处罚原则。之所以对这四类特定主体从宽处罚,原因在于,较其他犯罪主体而言,这四类犯罪主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状况,导致了其意识或意志能力的减弱。并且,他们的意识或意志能力只是在程度上的减弱,并没有完全丧失,所以,立法只是规定对他们从宽处罚而不是强制性地免除其刑罚。也就是说,由于这四类主体意识或意志能力在程度上的减弱,立法赋予了他们较轻的刑事责任;四类主体的意识或意志能力减弱的事实影响了立法对于他们行为的规范评价。但是,这四类主体以外的其他普通
    2023-04-25
    483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中的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一、故意伤害罪中的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在主观心态上的差异:首先,行为人对于他们的危害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是否会实际发生有着不同程度的确认与认知。直接故意的认定中既涵盖了对于危害结果必然发生的明知,也包含了对于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认识;在涉及到间接故意的认定时,仅限于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意识,无法涵盖对于危害结果必然发生的识别与理解。2.在主观意志方面:直接故意体现出了对于危害结果确实切期望,从而充满了行动的力量;相比之下,间接故意更多地展现出一种放任的态度,尽管并非是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却并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阻止其发生。3.从导致故意行为产生的情境来看:直接故意往往源自于个体积极地追求某项有害后果的犯罪行为;因此,它具有直接、明确的导向性特征。而间接故意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个体追求另一个目的的行为基础之上;因此,它具有伴随性、附属性的特性。换言之,间接故意无法独立
    2024-05-02
    185人看过
  • 没有直接的证据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没有直接证据交通事故应这样处理:首先,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其次,应收集可以其他有效的证据,如原告的身份证、法定代理人的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2024-04-21
    35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以及间接故意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5
      (一)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二)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
    • 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21
      法律分析 故意犯罪在主观上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 直接故意杀人罪如何具体描述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08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理解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2-02
      故意杀人的实行行为,不一定只限于行为人自身的直接的身体动作,和利用动物、工具一样,将他人作为工具实行犯罪,也是可能的。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来利用、从而实现犯罪的情况就是间接正犯。例如,甲逼迫乙对丙实施杀害行为,否则就杀害乙或者乙的家人,从而导致乙对丙实施了杀害行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 主动故意还是直接故意呢还是间接故意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13
      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一种。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