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01:33 292 人看过

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二是法律明确规定了该行为应构成犯罪。

犯罪过失有两个基本类型,一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认识因素方面: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认识),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认识)。

掌握过于自信的过失关键在于其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认识因素方面,二者虽然都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有所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者主观上认为由于其自身能力、技术、经验或某些外界条件等,实施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对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而间接故意则不存在这种错误认识。

在意志因素方面,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不同的:间接故意者对结果的发生虽然不是积极追求,但也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者不仅不追求结果的发生,而且希望避免结果的发生,即反对、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之所以实施该危害行为,必然是凭借了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因素和条件(如其自身能力、技术、经验、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或他人预防措施等)。

掌握疏忽大意的过失关键在于明确其与第16条规定的意外事件的区别。二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并因此而发生了这种结果。但二者尚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也不应当预见(没有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而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具有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仅仅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11: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列举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种类?
    廉租房与公租房区别的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区别有关回复第一、概念的差异什么是公租房?公租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它由政府投资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其他投资主体,属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通过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面向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和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出租的住房。什么是廉租房?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第二、性质的区别公租房是由政府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标准的公共租赁住房,而廉租房则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所提供的政策性住房。第三、表现形式有差异廉租房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政府出资建好后,低租金给住房困难户;二是由政府发放租金补贴给住房困难户,由他们租赁社会房屋居住。公租房
    2023-07-02
    268人看过
  • 法律规定过失犯罪的主体是谁
    一、过失犯罪的主体是谁(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注意: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省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车至处罚。(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已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行为人的头脑是否清晰。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特定行为的性质、结果与意义的能力;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支配自己实施或者不实施特定行为的能力。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
    2023-03-02
    237人看过
  •  死缓期间过失犯罪的法律规定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犯新罪或过失罪会撤销缓刑,并需要接受法律监督。同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由法院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因此,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只要犯罪分子有犯罪行为,就需要撤销缓刑。在死缓期间,如果犯罪分子犯了过失罪,那么缓刑将会被撤销。同时,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法律并且接受监督。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由法院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所以根据上述可得,只要犯罪人有犯罪行为,不管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均需要撤销缓刑。 缓刑撤销规定有哪些?缓刑撤销规定有哪些?缓刑是一种刑罚,但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则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刑罚。那么,缓刑撤销规定有哪些呢?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则应当撤销
    2023-08-28
    153人看过
  • 刑法对于非法拘禁罪犯的刑罚规定
    看犯罪的具体情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拘禁罪的基准量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非法拘禁他人导致重伤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严重到导致人死亡的话,最高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非法拘禁罪起诉能坐牢吗非法拘禁若是没有构成刑事犯罪是不需要坐牢的,此时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即可。若是构成刑事犯罪的,则是需要坐牢的。一般情况下会被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本罪的法益是人的身体活动的自由。非法拘禁罪不是危险犯,而是实害犯。现实的自由主要包括身体的场所移动自由,从一定场所离开的自由以及在场所内的身体活动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
    2023-07-18
    299人看过
  • 如何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判刑
    〔一〕定罪。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定罪问题,是要解决当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之后,是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还是故意、过失二罪都定,实行数罪并罚?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研究。笔者认为,过失犯罪已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原则上应只定故意罪,不数罪并罚。但并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也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具体讲来,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都是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而且故意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造成的结果的加重,或者过失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引起的某种严重危险的实现,应当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只追究故意罪的刑事责任,过失罪被故意吸收,不实行数罪并罚。比如,司机开车不慎将行人撞成重伤,然后驾车逃跑,放任被害人死亡,而且被害人确实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又如,某甲大男子主义严重,经常打骂妻子。一日又抡起一只凳子向妻子打去,妻子慌忙一躲,头正巧撞衣柜角上,当即昏了过去。某甲又悔又怕
    2023-03-11
    467人看过
  • 刑法总则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与分则相关规定的协调
    我国刑法总则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14条第2款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仅从字面含义而论,这两款规定毫无意义。因为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罪刑法定原则表明,不仅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也同样以法律有规定作为负刑事责任或定罪处刑的条件;不仅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也同样应当负刑事责任,即毫无例外地应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由此可见,上述两款规定的表述存在严惩缺陷。不过,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两款规定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说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罪过形式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⑤]如果从立法精神或立法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来论,确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且,在许多外国刑法中,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如现行德国刑法第1
    2023-04-22
    329人看过
  • 法律上规定的什么叫过失犯罪?
    一、法律上规定的什么叫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分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据此,过失犯罪是指过失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过失犯罪的特征与形式是什么过失犯罪的形式: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
    2023-04-18
    192人看过
  • 法律规定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吗
    过失犯罪并不都是结果犯。1、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2、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2023-03-17
    385人看过
  •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一、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1、主观意识不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而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刑事处罚不同: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而且必须是过失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3、结果对定罪影响不同:故意犯罪往往不考虑结果,只要有主观故意,即可构成犯罪,结果只是对量刑有影响。而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没有造成不会构成犯罪。二、犯罪故意包括哪些种类?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已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明知会发生
    2023-04-13
    115人看过
  • 法律规定过失犯罪有几种2020
    一、过失犯罪有几种类型(一)疏忽大意的过失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2)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二)过于自信的过失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见,包括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2)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过失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两点。第一,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过失犯存在实行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的实行行为缓
    2023-02-14
    307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刑法规定中所存在的情况有哪些?
    一、过失犯罪的刑法规定中所存在的情况有哪些?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而非任何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或者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发生。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又表明行为人既不希望也
    2023-04-13
    457人看过
  • 法律规定哪些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中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没有规定的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一、满多少周岁的人犯毒品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对于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毒品罪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刑事责任是指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而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具体如下: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
    2023-06-28
    267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教唆犯是怎么规定的?
    过失犯罪没有教唆犯,教唆犯属于间接正犯,一般要求具有故意或间接故意。过失犯罪的特点:(1)在认识因素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虽然应当预见但实际上并未预见到,或只是预见到在他看来并非现实的可能性。(2)在意志因素上,表现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对的心理状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的主观错误心理支配下的过失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3)在主观恶性上,过失犯罪远小于故意犯罪一、故意伤人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是什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张明楷教授指出,既然是伤害致死,当然必须将死亡者限定为伤害的对象,即只有导致伤害的对象死亡时才能认定为伤害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即
    2023-03-15
    38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罪刑法定如何区别?
    现行刑法第15条第2款明文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据此,有人质疑:难道故意犯罪,没有法律规定就可令人承担刑事责任吗?我们的回答是,首先,本条规定确有立法技术上的缺憾,因为刑法典既然称其为过失犯罪,又如何要待到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岂不等于是说有些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因而,准确地说,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宜于表达为:过失危害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其次,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刑法第15条第2款之原文,还是对我们上述建议性表达,都宜采取以主观说为主的折衷解释论。即惟有采取以主观立法意图为主、兼而考虑文字含义的刑法解释说,才不至于曲解本条本款的立法原意。据此人们也才不可能由此反向推导出故意犯罪,也要法律有规定才负刑事责任的荒谬结论来――因为这显然不符合立法意图,也非立法原意。采用上述主观说为主的折衷解释论,就立法意图和文字含义相结合的视角看,我们
    2023-04-22
    28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其过错引发的偶然事故。它具有不可预见性,行为人在当时处境下不可能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预见,完全是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偶然事件,发生概率极低。... 更多>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过失犯罪,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规定,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过失犯罪有“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两种。 一、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如某甲挖坑蓄水,结果致一儿童溺水身亡,某甲应当预见自己的
    •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过失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0
      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还是以汽车驾驶员为例,某驾驶员已经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制动不灵,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车跑业务,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出不了事,结果遇到紧急
    • 刑法规定什么犯罪属过失犯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8
      第一百一十五条【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九条【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一百三十一条【重大飞行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二条【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
    • 过失犯罪应当是犯罪法院对过失犯罪什么量刑?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5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
    •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过失犯罪的相关法律如何规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3
      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损毁文物罪等。《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