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幼儿袁佳豪吸食果冻不幸被噎死,父亲袁波娃、母亲郭燕将果冻生产厂家——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25267元,并停止生产同一型号的果冻。
昨日,果冻案在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开庭。据悉,这是武汉市首例由果冻引发的诉讼。
焦点一:涉案果冻是否存在设计缺陷
庭审中,围绕着涉案果冻究竟是不是缺陷产品这一问题,原告、被告的律师展开了激烈交锋。
喜之郎聘请的律师张顺锋称,对小佳豪命丧果冻,该公司非常痛惜,但这纯属意外,厂家不存在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张顺锋说,袁佳豪食用的果冻,其杯口内径达到3.7厘米,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GB19883-2005国家标准》规定:杯形凝胶果冻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应大于等于3.5厘米),没有缺陷。
而原告聘请的律师张讷认为,该果冻设计上存在缺陷。它属于圆锥形果冻产品,杯口直径虽较大,但底部直径仅为1厘米左右。儿童在吞咽杯口部分时,因其直径较大会加以咬碎;但对小小的底部,却可能不加咀嚼,直接吞咽。
果冻普遍使用海藻胶原料,以此制成的产品不易融化。一旦堵住喉咙,很难取出。
焦点二:涉案果冻是否存在警示缺陷
原告代理律师张讷称,涉案果冻存在警示缺陷。而被告则认为,盒盖上明明白白地印着: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监护下食用。
张讷随即反驳道:轻工行业标准《果冻》(QB1432-2001)已明确规定——凝胶果冻应标明安全食用方法。涉案果冻的包装上只说明勿一口吞食,而并未标明安全食用方法,因此,警示标语不符合相关标准。
试想,如果涉案果冻有着如下提醒:三岁以下儿童食用果冻可能卡住呼吸道造成死亡。郭燕怎么会直接把果冻剥到儿子嘴中、而不切成小块呢?张讷进一步展开观点。
回放:小佳豪的生命定格在——2006年4月16日
从京山来汉打工的袁波娃、郭燕夫妇,只能把儿子袁佳豪放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2006年4月19日,是小佳豪3岁生日。想让儿子过个快乐生日的袁波娃、郭燕夫妇,提前几天把小佳豪接到武汉。
4月16日是周日,郭燕特意请了1天假,带着还有三天就要过生日的小佳豪到公园玩。在去公园路上,孩子被超市里五颜六色的果冻吸引住了,嚷着要吃,郭燕便买了喜之郎果冻,并在超市门口剥了一个喂他。兴高采烈的小佳豪,在吃妈妈为他剥的第二个果冻时,意外发生了:突然被果冻卡住,眼睛翻白,嘴巴发紫。
郭燕抱着儿子,发疯般地冲进医院,但仍未能挽留住他的生命。在小佳豪的死亡病历上,记者看到,因误吸果冻,多发性气管异物导致呼吸心脏骤停,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果冻悲剧牵出隐性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了解到,凝胶果冻目前占有1/2以上的市场份额。频频发生的凝胶果冻致死儿童案例,不能不让我们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予以关注。
社会要警惕隐性食品安全问题
湖北省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食品及其安全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有关专家指出,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的有许多因素,有明的,有暗的。例如假冒伪劣、卫生条件不过关等,这些是明的,已引起执法部门及消费者的高度重视。但像一些正规的儿童食品,因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者警示不到位,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却没引起社会应有的警惕。
昨日,记者走访众多家长,问及孩子吸食果冻有什么注意问题时,大都茫然不知。
记者随后在超市看到,除了一些品牌奶粉上标注了儿童食用的方法外,其他食品几乎没有标注。
消费警示发出后悲剧却依旧重演
正如在杀人果冻诉讼案采访中,母亲郭燕感叹的:真没想到,符合国家标准的果冻,竟然将孩子卡死了。
针对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被果冻噎死的案例,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了消费警示,提醒家长谨慎购买小型杯装果冻产品,不要向儿童喂食,更不要让儿童单独食用,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果冻产品的体积、形状和包装制定强制性标准,以确保果冻产品的安全性。
然而,2006年4月16日,悲剧却再次重演。
这一现象,暴露了当前我国儿童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缺失。这一机制的缺失,实质上是有关部门的失职。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游友安律师指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政府职能部门有责任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行为。
小果冻频夺幼儿命
1997年11月,昆明一名幼儿因吸食果冻窒息死亡。
2000年1月,江苏省灌云县一名幼儿因吸食果冻窒息死亡。
2000年3月,大连市一名幼儿在被喂食果冻时,窒息死亡。
2001年4月,青岛市1岁男童被果冻噎死。
2002年2月,北京一名8岁男孩被果冻噎死
2003年3月,温州一名幼儿被果冻噎死。
2005年2月,南京一名4岁男孩被果冻噎死。
2005年2月,宁夏贺兰县一名2岁男童被果冻噎死。
2005年3月,上海市一名幼女被果冻噎死。
欧盟封杀小果冻
2004年初,欧盟宣布,小包装果冻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2004年底,韩国暂停销售直径在4.5厘米以下的果冻。新加坡规定5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吃果冻。
-
武汉3岁男孩食果冻噎死家长状告厂家索赔32万
485人看过
-
果冻“噎”死岁女童
184人看过
-
幼儿吃果冻被噎死家长向厂商索赔32万(图)
117人看过
-
果冻噎死两龄童
382人看过
-
噎死三龄童“喜之郎”成被告家长索赔32万
437人看过
-
【损害赔偿】果冻噎死幼童厂商共赔8万
492人看过
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它在规定的专业活动范围内,接受中外当事人的委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负责具体分配和指导所属律师的业务工作;根据需要,经司法部批准,可设立专业性的律师事务所,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按专业分工... 更多>
-
孩子吃果冻噎死对家长有什么影响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8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产品为缺陷产品。但在缺陷的认定上,应当以普通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特性所具备的常识所能预见的程度为标准。一般果冻外包装上标有“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监护下食用”等标语,起诉商家、厂家都可以,如果果冻包装上无相关警示语,可以作为索赔理由;除此之外,只能父母自己来负责了。
-
子女事故死亡,6o岁以的父母索赔的规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
-
3岁小孩父母离婚向那方反映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243岁小孩父母离婚的,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可以协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法院判决时,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一)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二)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三)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四)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
-
3岁小孩父母抚养权到底归谁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4法院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
-
车祸死亡,年龄在34岁上有6旬父母下3岁小孩是怎么赔偿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7赔偿项目一般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如果当场死亡则无前面的项目,但有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参加事故处理人员误工费、交通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