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张某向一家生产企业申请从事生产加工。双方口头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月薪1000元。成为正式员工后,他签订了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并支付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张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积极努力,表现良好。试用期满后,他多次要求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均被企业负责人拒绝。该企业负责人称,张与该企业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也受到法律保护,这与作为一名工人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无异,张认为企业严重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企业的做法让张无法接受。立即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9年6月劳动仲裁委员会在仲裁后作出裁决,认为该企业的做法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并支持张的书面劳动合同要求
律师认为该企业拒绝与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错误的,而其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理由显然无法成立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因为书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意识,促进双方正确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从而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外,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容易判断双方的过错和责任,有利于劳动争议的解决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也不例外。如果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劳动合同签订5天后被解雇,权益如何维护?
484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到期,雇主要求提前解雇,权益如何维护?
348人看过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67人看过
-
未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遭遇工伤应当如何索赔
453人看过
-
劳动合同变更时,应该如何应对并维护自己的利益?
189人看过
-
监护人的利益应当如何维护
260人看过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更多>
-
雇主应当何时与雇员签署劳动合同浙江在线咨询 2025-02-07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员工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
-
八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突然解雇,劳动者权益如何维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12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根据该法的第四十六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换句话说,只有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时,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提出要求解除合同,但用人单位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那么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面
-
如何签订的意见才能妥善维护劳动合同的合法权益?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14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无故辞退: 1、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或支付了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并按照规定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则公司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2、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或支付了一个月的代通知金,但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3、如果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
-
农民工在遭受工伤时,如果与雇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09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许多农民工由于缺乏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敢理直气壮地讨要工资。那么,如果农民工没有签订合同,该如何要工资呢? 首先,农民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有工会,可以向工会反映情况,并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如果没有工会,也可以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可以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 其次,
-
当事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协议,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护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6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结算清楚劳动者的合法工资,否则用人单位存在用工风险,可能面临赔偿双倍工资的处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