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接连曝出多起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未成年人保护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5岁女孩夜会网友遭6男轮奸,10岁女孩治鼻炎被医生蒙上眼猥亵,9岁女童遭朋友父亲强奸,4岁女童遭串门熟人猥亵。通过这些新闻不难发现,受侵害儿童的年龄越来越小,且多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
痛恨!无比的痛恨!!相信每一位有良知的国民都会忍不住会对这些无良畜生进行痛骂!这些毫无人性的畜生,为贪图一时的变态享乐,而毁了这些孩子的未来,也同时毁了多个本该欢乐的家庭,他们给这些家庭带来的伤痛能够抚平么?接连发生的事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类事件频发与社会的道德水准不断滑坡有着莫大的关联。有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有机体发高烧的现象,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容易出现高烧、败血症等症状。而这种症状也提示我们,在道德不断滑坡的社会里,单靠道德感和羞耻心,已经远不足以保护孩子,这种人性的沦丧也早已不是几句简单的说教就能拯救。这也让如何让幼女远离性侵,也成为这个时代里最沉重的难题。
当道德被人性之恶冲垮,法律就必须撑起最后的防线。国外对幼女性侵罪也一直采取从重处罚措施,比如,美国男子绑架性侵幼女获刑431年,韩国对儿童性犯罪者实行化学阉割,这些重罚,即使不能形成威胁全社会的效应,也足以让行凶者在行动之前产生畏怯心理,从而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然而,再对比当今中国关于幼女性侵的刑事处罚,犯罪情节一般的,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从重处罚,严重恶劣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且受害者还面临着取证难、索赔难的司法困境。另外,还有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嫖宿幼女罪,让多少丧失人性的罪犯逃离了法律的制裁?这些,都是这个社会在面对频发的幼女性侵案件是最难承受的痛和无奈。
我们的社会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幼女,法律的尊严何在?对性侵幼女行为增加打击力度,是保护幼女不被性侵的有效手段。对于这样案件,国家确实应对性侵幼女进行重逞,。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要对预防这类犯罪探索有效的方式,在震慑方面多下功夫,尽最大能力保护幼女,让美丽的花骨朵不在遭受不应有的摧残。
-
从法律上筑牢儿童性侵防线
341人看过
-
校车必须是最坚固的汽车
106人看过
-
幼女遭遇老人性侵,法律上是否能减轻处罚?
435人看过
-
幼女遭受性侵犯的证据困境
184人看过
-
幼女因早熟遭性侵是否构罪
268人看过
-
女性遭受性侵犯的法律保障
383人看过
-
船长必须坚守最后规矩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9船长必须坚守到最后的规矩从何而来?据史学家考证,它可追溯到1852年,当年2月的一天,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立即指挥先将妇女和儿童送上仅有的三艘救生船,而所有士兵则整齐列队在甲板上等待命令。直到船身断成两截,船员和士兵们落入水中后,船长仍命令他们不得靠近已经下水的救生船,因为这可能导致已经满员的小船倾覆。最终船上642人中,仅有193人生还。包括船长在内
-
性侵幼女要判多久?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2性侵幼女的,法定刑十年以上,相关法律依据如下,、第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
性侵幼女的法定刑多少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26性侵幼女的,法定刑十年以上,相关法律依据如下,、第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
幼女早熟被性侵如何定性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2表达不清楚啊,建议报警处理问题。r刑法r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r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r(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r(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r(四)二人以上轮奸的;r(五)致使被害
-
消防产品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什么标准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0消防产品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新研制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经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前,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省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依法备案。生产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的企业应当具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保证体系。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出厂前应当经检验合格。建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