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和企业治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4 21:24:19 458 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等社会团体进行的危害社会的违法活动,单位犯罪以单位集体进行定罪的。单位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查明单位是否属实。对于虽经工商部门审批登记注册的公司,如果确有证据证实实际为特定一人出资、一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主要利益归属该特定个人的,以刑法上的个人论。对于单位犯罪的意志,认为应把握两个特征,一是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如果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擅自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事后未得到领导认可或默许的,以个人犯罪论处;二是非法利益归属的团体性。

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

单位犯罪是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成员实施的,单位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组织性的主体,应当对其意志支配下的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3][3],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单位犯罪故意的载体,他们有权代表单位作出的各种决定、决策是单位犯罪意志的具体外化,因此作为自然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组成犯罪单位的整体犯罪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为具有双重属性,既作为其本人犯罪的行为,又作为单位的犯罪行为,他们应当对由他们决定和实施的单位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单位犯罪的自首具有与自然人犯罪的自首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单位自首必须体现单位意志并由单位成员具体实施,单位犯罪的自首又同时涉及到参与单位犯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自然人的自首认定及其处罚问题。

(一)结合《刑法》第67条的规定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自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自动投案,即犯罪单位在实施犯罪之后至归案之前,出于其集体的意志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该单位实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行为[4][4]。犯罪单位的投案行为必须要由其中的自然人来完成,因此有关自然人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单位的投案行为,应当考察该投案行为是否基于犯罪单位的集体意志、投案人是否代表犯罪单位投案。能够代表犯罪单位投案意志的是参与单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是经该单位授权委托并能代表犯罪单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包括在单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他们的投案行为是成立单位自首的本质条件。

2、如实供述单位的罪行。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身投案或者经授权委托并能代表单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代为自动投案后,必须要由其中的自然人实事求是、客观、彻底的供述单位的全部罪行和其自身在其中所实施的罪行,有其他人一起参与的,还应当同时供述其他人的罪行,才能认定为自首。如实供述罪行反映了实施犯罪以后的单位和相关涉案人员悔罪的具体表现和犯罪以后对于犯罪的态度,对于犯罪人的处罚具有重要意义,为司法机关追究其罪行提供了客观事实根据,并使整个刑事司法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

(二)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立认定的原则

单位犯罪自首的成立相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自首的成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单位犯罪自首成立后,除非经单位集体或者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经得所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人员的一致同意投案并如实供述全部罪行,否则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的自首效力不及于其他的人员。

1、经单位集体或者决策机构决定实施犯罪行为的,如果经单位集体或者决策机构决定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授权委托能代表单位投案意志的其他人包括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所实施的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所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能认同单位的自首意志,随时接受、配合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并如实供认自己以及其他同案犯所参与实施的全部罪行的,均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5][5];对于其中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不能认定为个人自首。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行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同时能够供认在单位犯罪过程中的自身罪行和其他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虽然可以代表单位及其个人的自首意志,成立单位自首和其个人自首,但由于不存在与其他共同参与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同案犯的自首意志的共通,故其自首不能代表其他同案犯的意志,所以,其他同案犯如果没有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和其个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仍然不能成立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行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和其个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由于这些直接责任人员既不能代表单位的意志,也不能代表参与决策和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其他同案犯的意志,不能认定为单位自首,也不影响对其他人的自首认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如果没有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的不能认定为个人自首。

2、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决定并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由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代表单位实施的,他们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就是单位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他们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单位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同时能够供认在单位犯罪过程中的自身罪行的,也应当认定为其个人自首,否则不能认定自首。

3、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决定,且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同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自首情况。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所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人员共同决定投案并且如实供述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所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能够随时接受、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并如实供认自己以及其他同案犯所参与实施的全部罪行的,均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对于其中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不能认定为个人自首。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行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同时能够供认在单位犯罪过程中的自身罪行和其他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没有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和其个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仍然不能成立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行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和其个人以及同案犯的全部犯罪事实的,仅成立个人自首,不能认定单位自首,也不影响对其他人的自首认定。

4、除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外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决定并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由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代表单位整体实施的,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就是单位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要成立单位自首,必须要由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全部罪行;直接责任人员同时能够供认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认定为个人自首,如果存在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同参与实施的,还应当供述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行,方能成立直接责任人员的个人自首。

(三)不应认定为单位犯罪自首的几种情况

根据《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和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对自然人犯罪的自首适用该规则应当是比较明确和易于把握的,但是,对单位犯罪如何正确把握和适用是个值得思考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犯罪人自首后逃跑或翻供,其本质是为了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为追诉其犯罪设置障碍,如果对这两种情况认定为自首,显然不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犯罪人自动投案后并没有如实供述的,其行为根本不成立自首,本人认为《解释》所指的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的情况当属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前的行为已经成立自首,换句话说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在成立自首以后逃跑的;而《解释》所称翻供的情况也是如此,翻供之前的行为也本已成立自首。由于犯罪嫌疑人后续逃跑行为和翻供行为的存在已经自行全盘否定了原先的自首,才不予认定自首。

单位只是社会个人格化的犯罪主体,单位犯罪成立自首以后,单位本身不会自己完成逃跑和翻供行为,是犯罪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逃跑和翻供行为,直接影响到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具体的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犯罪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认定单位自首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个人自首,但不影响同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自首成立与否的认定;如果是同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逃跑或翻供的,对这些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能认定为个人自首,但既不影响本已成立的单位犯罪自首的继续认定,也不影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个人自首的认定;对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同时能够供认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的,应认定个人自首,对其中有其他同案犯的,还应当供述其他同案犯所参与实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认定个人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只能认定其个人自首,不影响对单位和其他人员的自首认定。

2、除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外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决定并实施单位犯罪行为,如果直接责任人员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认定单位自首和直接责任人员个人自首;对存在同案犯的,如果直接责任人员中的主犯逃跑或翻供的,不能认定单位自首和主犯个人自首,但不影响从犯个人自首成立与否的认定;对其中翻供的,如直接责任人员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同时能够供认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的,应认定个人自首,对其中有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还应当供述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参与实施的全部罪行的才予认定个人自首。还有一种情况,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基于对事实和法律的认识错误,将本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当作犯罪行为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投案并供述所谓的犯罪事实,由于缺乏犯罪这一基本前提,当然也不能认定为单位自首或个人自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14: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单位犯罪相关文章
  • 单位犯罪怎样处理单位犯罪的责任是什么
    一、单位犯罪怎样处理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虽然这些单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2、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说构成单位犯罪首先必须是单位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在刑法分则和有关法律具体规定中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如果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则不能以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从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有些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在社会生
    2023-03-27
    377人看过
  • 单位犯罪,单位被注销,刑事责任如何承担?
    根据《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而单位被判处罚金。比如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刑法中如何规定虚假出资罪既遂量刑标准?刑法中规定虚假出资罪既遂量刑标准:1、自然人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2、单位犯此罪的,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公司贿赂怎么处理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
    2023-03-12
    360人看过
  • 什么叫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一、什么叫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中国特有的模式。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二、事业单位,是指承担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研等基础公益服务的事业机构。
    2023-03-13
    476人看过
  • 单位过失犯罪怎样认定,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谁来承担?
    一、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将过失区分为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普通过失是指在构成要件上没有特别限制的一般过失。而业务过失是指从事某项业务的人因疏于业务上的必要注意,导致发生了行为人并不希望的危害结果。单位成员在职务工作中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即属于业务过失。单位犯罪主体是复合主体,是由法人或非法人社会组织为形式,以自然人为内容复合组成的特别主体,后者包括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逻辑常识,任何单位为了单位自身的利益,都必然要求其主管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单位恪尽职守。否则,单位成员对单位不尽职守,就必然导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单位之形式严重脱离,从而使单位涣散甚至解体,这也就是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单位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以致过失犯罪,必然有形地或者无形地危害单位
    2023-02-25
    102人看过
  • 建立独立的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体系
    鉴于目前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所规定的,以两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刑罚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与弊端,笔者认为,要适应打击单位犯罪的客观需要,真正彻底贯彻罪责自负、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就应当建立独立的单位犯罪刑罚体系。1、改革目前的刑罚结构刑罚结构主要有适用于自然人犯罪的刑罚和适用于单位犯罪的刑罚。目前我国的刑罚体系中,适用于自然人犯罪的刑罚制度比较完整。但适用于单位犯罪的刑罚制度尚欠独立与完整。面对复杂多样的单位犯罪,却没有完整的、与不同犯罪相适应的刑罚措施,这使我们现行刑罚结构显得有有失均衡、厚薄不平之感,也显得现行刑罚的不科学、不完整。所以,必需改革目前的刑罚结构,以使无论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均能按照犯罪程度的不同而承担不同刑事责任,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相应的刑罚措施的惩罚。这就要求建立独立的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要改变目前单位犯罪刑种单一、刑罚不力的局限。首先,在刑罚制度上,对单位犯罪一律
    2023-08-12
    337人看过
  • 单位犯罪或累犯,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能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一、被判过缓刑现在醉驾算累犯吗被判过缓刑,后醉驾构成犯罪的一般是不算累犯的,仅执行完毕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犯罪分子可以构成累犯。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二、一般累犯构成的条件是什么构成累犯的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三、缓刑与累犯的联系是
    2023-04-12
    333人看过
  • 试论单位犯罪中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衔接
    试论单位犯罪中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衔接-以经济犯罪双重违法性为视角的分析[案例]:被告单位:上海A实业有限公司诉讼代表人B,上海A实业有限公司临时负责人被告人C,湖南省邵阳市A实业有限总公司(上海A实业有限公司系该总公司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案发前负责上海A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在被告人C负责经营期间,被告单位上海A实业有限公司非法购入印有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标记和字样的泰白R-930钛白粉仿冒包装袋,并将自己加工生产的钛白粉装入该仿冒袋中,在市场上非法销售,其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对商标管理的制度和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且非法销售数额较大,当属情节严重,符合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故触犯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之规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条之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由于被告单位就本案所
    2022-10-25
    272人看过
  • 企业会计在承担刑事责任时,如何判断是否为单位犯罪?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怎么处罚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处罚如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如果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二条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2023-07-17
    265人看过
  • 如何认定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司法解释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1、单位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认为首先应当查明单位是否属实。对于虽经工商部门审批登记注册的公司,如果确有证据证实实际为特定一人出资、一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主要利益归属该特定个人的,以刑法上的个人论。对于单位犯罪的意志,认为应把握两个特征,一是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如果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擅自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事后未得到领导认可或默许的,以个人犯罪论处;二是非法利益归属的团体性。2、单位分支机构等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认为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罚金的财产就不认定为单位犯罪。3、几种特殊对象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1)个人承包企业。个人
    2023-07-23
    320人看过
  •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退休政策不同
    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退休不同:1、养老金统筹方式不同,即企业人员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统一筹集;2、养老金支付渠道不同,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支付,机关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3、养老金享受的标准不同,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企业人员养老金按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计算,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每月实际养老金比退休前的工资大幅下降。事业单位干部编制无缴费,退休年龄后在原单位退休,月退休工资与退休前基本一致。两者的工资主要取决于退休前的工资。退休前两者的工资差异越大,退休后差距越大。事业单位退休年龄最新规定(一)事业单位退休年龄最新规定:1、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3、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
    2023-07-03
    306人看过
  •  探讨单位犯罪主从犯的刑事责任分配问题
    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可以不对单位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主犯和从犯的区分,而是根据他们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判处刑罚。单位犯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于单位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不对他们进行主犯和从犯的区分,而是根据他们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判处刑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素 材 中 关 于 单 位 犯 罪 主 从 犯 责 任 划 分 的 规 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单位犯罪中,对单位犯罪中的主犯、从犯的认定,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事实来认定。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单位犯罪中,对单位犯罪中的主犯、从犯的认定,同样应当考虑其所参
    2023-09-13
    240人看过
  •  单位犯罪是否只能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是单位犯罪,只需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即可。而单位则是指依法设立或登记注册、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组织总称。这段内容还指出,单位和单位犯罪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单位犯罪只需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即可。单位是指依法设立或登记注册、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组织总称。单位和单位犯罪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罚款。 单 位 犯 罪 的 主 管 人 员 和 其 他 直 接 责 任 人 员 如 何 处 罚 ?单位犯罪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员,如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对
    2023-09-11
    413人看过
  • 单位犯罪的公民应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公司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受到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2、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3、单位犯罪一般由单位集体或单位领导决定,以单位名义由单位内部人员具体实施。一般情况下,犯罪的目的是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一、单位犯罪案件的定义是什么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二、我国哪些犯罪主体不是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而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
    2023-06-23
    280人看过
  • 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及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承担。
    一、什么是单位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我国《刑法》有关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的承担,主要有两条:一是《刑法》第30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32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分则规定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而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即不处罚单位只处罚自然人,如刑法第161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和第396条规定的私分国有资产罪。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实行的是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二、单位及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由于单位非自然人,没有独立的人格,不适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对自然
    2024-01-20
    37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单位犯罪
    相关咨询
    • 企业的单位犯罪责任人包括哪些人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1
      中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对直接责任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这明确界定了单位犯罪中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的范围。在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和解释什么是直接责任主管人员,什么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般来说,(1)所谓直接责任主管人员,首先是掌握单位实际领导权限的人员,在单位犯罪中发挥组织、指挥、决策作用;其次,必须与单位犯罪直接相关。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2)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谓的其
    • 单位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2
      1.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即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其社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一律适用双罚制的原则,尚不能全面准确地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和符合犯罪的实际情况。因此,法律作了例外的规定,即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对个别的单位犯罪未采用双罚制,而实行了代罚制,即对单位不判处罚金,只对直接
    • 单位犯罪怎样处理单位犯罪的责任是什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23
      单位犯罪的处罚及责任有以下规定: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单位犯罪必须负刑事责任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0-17
      根据法律规定单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个人犯罪的刑罚进行处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怎样的单位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27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等集体造成社会危害或者造成公民人身伤害等危害社会的一种犯罪方式,单位犯罪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单位犯罪的时候,是适用的双罚制,既要处罚单位又要对主要负责人员和直接主管人员进行处罚。当然,在对单位进行处罚的时候,只能是罚金处罚。而对自然人处罚时,是可以适用有期徒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