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专利罪中单位的判决是否需要考虑其所得利益?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16:33:38 327 人看过

单位可以构成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因此,单位也可以构成假冒专利罪。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假冒专利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它既侵害了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的正常活动,也侵害了单位或者个人的专利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不仅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允许和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以鼓励发明创造,维护专利权和国家的利益,而且侵权行为不断发生,也需要法律保护专利权人和国家的专利权益。因此,对于假冒专利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打击是必要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单位已向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审查获得批准的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的所有人和持有人(即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独占权和专用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专利权人许可,除法律规定以外,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方法。

1、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在其制造、使用或者出售的产品上标注、缀附或者在与该产品有关的广告中冒用专利权人的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号或者专利权人的其他专利标记的行为。由于专利产品在公众中有较高的信誉,行为人利用公众对专利产品的信任感,假冒专利,便公众相信自己生产的产品是专利权人生产、使用或者销售的,或者是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使用或销售的,从而牟取巨额的非法利益。

专利是指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两种专利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作为外观设计应当具有同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似的特点。专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公众中赢得较高的信誉。而假冒专利者实施上述假冒行为,也就是企图使公众相信该产品是专利权人生产、使用或销售,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生产、使用或销售,从而牟取非法利益。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非法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作为本罪侵犯对象的专利必须是已向国家专利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经专利管理机关审核批准的。申请的方式必须是文字的,口头申请无效。其中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理专利应当提交申请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申请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类别。未提出过申请,以口头方式提出申请以及虽然以文字方式提出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机关批准的专利,不受法律保护。

3、假冒专利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专利权期限内。为了防止专利权人无限期地垄断技术,阻碍技术进步,专利权人只能在法定的期限内享有对其发明创造专有利用的权利。《专利法》第45条对专利权的期限作了具体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自申请之日起计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5年,自申请之日起计算,期满前专利权人可以申请续展3年。专利期限届满后,该项发明创造不再作为专利予以保护,也不存在对该项发明创造假冒专利的问题。

4、处理假冒专利案件,要分清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专利法》第62条规定,下列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1)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2)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

(3)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4)临时通过中国领土、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定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没有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也就不构成假冒专利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20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在假冒他人专利侵犯他人专利权而仍故意实施该行为。对于过失行为,不能构成本罪。至于犯罪的动机则多种多样,有的为了营利,有的为了获取荣誉,有的为了损坏他人名誉等等,但无论动机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07: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专利相关文章
  • 假冒专利罪的判决标准是否与地区有关?
    一、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国家专利管理制度又侵犯他人专利专用权;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未经专利人许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三、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构成本罪;四、主观方面是故意。假冒专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1、行为人假冒专利的违法所得已经达到10万以上;2、行为人假冒专利的行为已经给专利权人造成经济损失50万以上;3、行为人的行为已经造成恶劣影响。4、虽然行为人的违法所得没有超过10万,也没有造成专利人超过50万的经济损失,但是行为人因为假冒他人专利,曾经受过行政处罚2次以上,现在又假冒他人专利。《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等等。
    2023-07-04
    452人看过
  • 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如何判处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罪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违反国家专利管理规定,非法使用专利,侵犯他人或单位专利权益,获取非法利益的严重行为,在专利有效期内,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新罪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你通常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以下是你的答案I.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专利所有权和国家专利管理制度。专利可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被列为世界工业产权中最重要的权利。国家对专利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专利制度,保护技术发明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发明的推广应用。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专利制度,而且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本罪是违反国家专利管理规定,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内,假冒他人已授予专利的严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是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
    2023-05-07
    58人看过
  • 如何判处假冒专利罪,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
    I.如何认定假冒专利罪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专利所有权和国家专利管理制度。专利可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被列为世界工业产权中最重要的权利。国家对专利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专利制度,保护技术发明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发明的推广应用。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专利制度,而且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本罪的特征是违反国家专利管理规定,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内假冒他人授予的专利的严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1)未经许可,(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专利号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中涉及的技术误认为他人的专利技术;(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必要要件。情节
    2023-05-07
    88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如何判理,如何应对假冒专利?
    假冒专利罪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它的含义:非专利产品在其产品上冒用他人已经取得的专利,通过是“以假乱真”严重影响到专利权人的荣誉。这种方式也是常见的犯罪方式,假冒专利罪的很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冒充专利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冒充者改正并予以公告,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假冒专利罪虽然属于犯罪类型但是我国没有进行相关的刑罚规定,犯罪分子一般通过这种方式忽悠了很多是专利购买者,那么如何去防范这种假冒专利的情形被骗的呢?其实一般我们可以通过鼓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专利,其专利一般有比较详细的信息可以进行对比,一般的专利会网站上有他的图形可以可以作为对照。例如搜派、佰腾网是比较专业的专利搜索引擎。与假冒专利相对的有一个相关的犯罪行为那就是冒充专利行为,冒充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专利,是“无中生有”,这种也是非专利产品进行市场乱入,标明的专利号和专利名称为基本就是找不到的,这种情形一般是可以通过
    2023-05-01
    439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如何判理,如何应对假冒专利?
    假冒专利罪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它的含义:非专利产品在其产品上冒用他人已经取得的专利,通过是“以假乱真”严重影响到专利权人的荣誉。这种方式也是常见的犯罪方式,假冒专利罪的很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冒充专利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冒充者改正并予以公告,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假冒专利罪虽然属于犯罪类型但是我国没有进行相关的刑罚规定,犯罪分子一般通过这种方式忽悠了很多是专利购买者,那么如何去防范这种假冒专利的情形被骗的呢?其实一般我们可以通过鼓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专利,其专利一般有比较详细的信息可以进行对比,一般的专利会网站上有他的图形可以可以作为对照。例如搜派、佰腾网是比较专业的专利搜索引擎。与假冒专利相对的有一个相关的犯罪行为那就是冒充专利行为,冒充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专利,是“无中生有”,这种也是非专利产品进行市场乱入,标明的专利号和专利名称为基本就是找不到的,这种情形一般是可以通过
    2023-06-27
    307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怎么判判
    假冒专利罪的判刑标准为: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以营利为目的,有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等行为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盗版小说网站犯法吗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电子小说已经遍地开花,这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盗版小说网站的猖狂。那这种情况下,权利人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呢。这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盗版小说网站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供自己阅读,则难以构成犯罪;如果以营利为目的,盗版小说网站,则是犯罪行为,当其行为达到立案条件时,将会受到刑事处罚。刑法规定若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
    2023-03-31
    132人看过
换一批
#专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专利
    词条

    专利,从字面上是指专有的权利和利益。“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 专利在现代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 更多>

    #专利
    相关咨询
    • 假冒专利罪是单位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6
      单位可以构成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单位亦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单位构成假冒专利罪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5
      可以构成。假冒专利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本罪的主体通常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专利权人,但也可以是专利权人,例如,有的行为人以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假冒他人的发明专利,以自己市场知名度或美誉度低的专利产品假冒他人知名度或美誉度高的专利产品。
    • 假冒专利所得认定标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5
      1、假冒专利违法所得,有以下认定标准: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作为假冒专利罪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专利局假冒专利违法所得认定标准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25
      假冒专利违法所得,有以下认定标准:假冒他人专利,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作为假冒专利罪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假冒专利罪能否判缓刑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6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